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助秦始皇安稳天下(201)

作者: 苏佑蓁 阅读记录

皇帝行事果决,他做的每件大事后面都有唐君的影子,兰娘子表面上在其中的作用好似不大,但他直觉兰娘子不是个简单的人,女人也能参加科举很可能和她有关。

参加人类史上第一次科举的诱惑也挺大,张良再三考虑后给唐君递拜帖,收到回复后午后上门拜访。

唐启阳接到张良的拜帖就猜出九分,等他来招呼他进堂屋坐下。

茶过一巡后张良和唐启阳说:“唐君,我思来想去后决定辞去书院院长之位回老家,明天开春参加科举。”

唐启阳脸上笑容很真诚:“好,之前我还遗憾以你之才在管着书院,在书院教书有些大才小用。”

不说历史上的张良是千古谋圣,他小小年纪上任青溪书院的院长,不管管理书院还是教书都无可挑剔,且为人不骄不躁,在工作之余还不断读书,充实自己,是个真正的人才。

张良从唐君身上觉察不到一点敷衍,谦虚说:“良之才能般般,唐君过奖了。”

唐启阳微笑说:“前些天我和韩非李牧去喝酒,韩非还夸赞你很有才,要是你的才能一般般,他不可能提起。”

张良向来敬佩韩非,听韩非夸自己不由高兴,脸上不好意思:“良得韩非子夸赞受宠若惊!”

唐启阳:“我们都喜欢品行好有才之人,真心期望大秦越来越好。”

张良惭愧:“我以前眼界狭隘。”

唐启阳语气很和善:“这没什么,那时你未及冠,阅历不足,人是在不断学习和经事中成长。”

张良不能再赞同:“是。”

唐启阳问他:“你想何时出发回乡?”

张良回:“十天后,可行?”

唐启阳:“成,没问题,如今路上无盗匪,赶路安全无忧,你不如武人壮实,注意早晚寒凉。”

张良心里感动:“多谢唐君!”

唐启阳笑说:“不客气,将来你如有需要就来找我,若不好意思找我,你跟萧何刘邦交好,跟他们说也行。”

张良真心感谢:“谢唐君!”

张良又坐一会道别离去。

唐启阳送走张良后坐在堂屋垂头思考由谁来接任青溪书院的院长。

徐兰走进堂屋看唐启阳模样问他:“想什么?张良来有什么事?”

唐启阳抬头和她说:“他要回乡参加科举,我在想找谁做青溪书院的院长。”

徐兰:“书院不大事不多,不难管,找个差不多的人就可以。”

唐启阳:“行吧,就找韩非家的老三韩华。”韩华学黄老之学,学识和为人行事都还不错,做青溪书院的院长绰绰有余。

徐兰:“你觉得可以就可以。”

唐启阳行动迅速,写一份帖派王松去送给韩非,韩非收到帖子打开:酉时一刻我请你和你家老三韩华在锦华楼吃饭,唐启阳。

韩非一脸问号,还请自家老三?

韩非虽然心里有疑问但给王松肯定回复,并派人去家里知会三儿子。

酉时一刻,唐启阳和韩非韩华父子在锦华楼门口汇合,三人见礼后上二楼进一间包厢。

唐启阳点菜后直接和韩非父子说:“张良要回乡参加科举,我想让韩华接替他任青溪书院的院长。”

韩华听后脸上高兴,青溪书院的院长啊!虽然咸阳的青溪书院各方面远不如邯郸的青溪书院,但也是相当有名。

韩非脸上迟疑:“合适吗?”咸阳的青溪书院不大,三儿子可以胜任,可他们原是韩国贵族,在咸阳不仅身份尴尬,还被大秦上下防着,这滋味真不好受。

韩华听了阿父的问话脸上失望。

唐启阳不在意说:“有啥不合适,你都能在太学担任博士,带人修大秦的律法,第四代可以参科举入朝为官,要是你子孙中有出类拔萃的人,不用等到第四代都可以。”

韩非看唐启阳说:“哪有那么多出类拔萃的人。”

对啊,祖坟总不能一直冒青烟,唐启阳看向韩华问:“韩华,你自己愿意任咸阳青溪书院的院长吗?”

韩华激动回答:“愿意!”

韩非见状告诫三儿:“好好做,不要听韩英他们的胡言乱语。”一些韩国贵族还不甘心,还想反秦,也不照照镜子看清楚自己是啥人。

韩华点头:“我知道,我不跟他们来往。”

唐启阳便说:“那明天我就带韩华去书院。”

韩非和唐启阳道谢:“谢了。”

唐启阳笑:“我们之间无需客气。”

随后酒菜上来,三人边吃边喝,谈书院的话题。

第二天,唐启阳便带韩华去青溪书院交给张良,韩华和张良是认识的,还同是黄老学派,交接事顺利,唐启阳也每天都来书院,给学生们上上课,给韩华撑场面和壮胆子。

徐兰交待秋桂给张良准备一些东西后轮流去小庄子和风溪庄看冬小麦的种植情况,人手少还下地干活。

冬小麦种完也送走了张良,韩华已完全了解青溪书院,徐兰夫妻俩到风溪庄住下,上山打猎野炊,顺手采挖些药材。

徐兰夫妻俩舒心过了半个月回城,回城几天后唐启阳跟李牧在酒馆喝酒的时候得知前些天蒙毅查出赵高犯了事,按律判死,但被皇帝保下,继续任中车府令。

唐启阳知道赵高这个人不能再留,回家后和徐兰说赵高的事并说:“这阵子我找机会解决他。”

徐兰同意:“好,赵高在宫外有家但他多数时间在宫里,很少回家,机会不好找。”解决他也不是太急。

唐启阳:“嗯。”

唐启阳还没有找到机会解决赵高,这天章邯急急来找他说:“长丰侯,皇上收到邯郸急报,叫你马上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