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助秦始皇安稳天下(271)

作者: 苏佑蓁 阅读记录

嬴政听着心想船队在海上的时间不长啊,来回不算困难,在那里采金银矿计划可行的,他没有急着做决定,等徐福说完便让大臣们散了,让他们去忙,召阿叔到平时办公的宫殿谈话。

唐启阳没有和赢政说太多,和他说:“我去找墨家人,看能不能折腾出指方向的物件,如果做出来,船队在海上航行辨别方向,不怕迷航。”

这样的东西好啊,嬴政欣喜说:“好!”

唐启阳当然能做出来,但说:“别高兴太早。”

嬴政:“没事,你肯定能做出来。”

唐启阳无语,这人真是……

嬴政脸上露出浅笑。

唐启阳白他一眼,两人继续谈。

第二天,唐启阳就去找墨家人问磁铁情况,让一人做钢针,跟他们一起折腾指南针。

指南针还没有做出来,麦收到了,今年咸阳城周边五个里收麦后用方便灌溉的土地灌水,整理成水田种水稻,试种两季粮食。

试种的地不多,不需要太大地方秧苗,方便灌溉、有人手试种的人家已经育下稻种。

离风溪庄不远的平康里也在试种范围内。

麦子刚收割好,种水稻的人家便马上翻地,灌水泡土。

徐兰搬到风溪庄住,每天去平康里看情况,查看村民秧的稻苗,见稻苗发黄,指点村民们施肥,村民们照着做,施肥三天后稻苗便转绿。

土地泡水五六天土泡软后用耙犁套牛拉着碎土,又泡几天后再耙一遍水田,才能插秧。

阳光太猛,村民们早晚插秧,秧苗插下去五六天才回青,没有春天种的好。

种两季粮食太辛苦,没有牛,没有耙犁,没有足够劳力真的不行。

徐兰把平康里种第二季水稻的详情写下,让鹰云送给嬴政。

嬴政看信后微叹气,是太难了,等人口更多的时候再推广种两季粮食。

差不多时间,唐启阳从不同地方产的磁铁,挑出磁力最强的,加上无数次煅打和精制出的钢针,做出三个指南针。

唐启阳提着一个袋子兴冲冲进宫找嬴政,扶苏刚好在,他跟两人见礼后喜滋滋和赢政说:“指方向的物件做出来了。”

嬴政马上说:“拿出来看看。”

唐启阳从小袋里拿出指南针放在嬴政前面桌面上边说:“这东西上的指针不管什么时候一头都指向北,一头指向南,所以我叫它为指南针。”

指南针是小圆形物件,嬴政拿在手里拔动指针后放手,指针自动回复,扶苏见状也拿起一个指南针拔动指针,指针很快回复,一头指向北,一头指向南,脸上惊奇。

唐启阳笑问他们:“是不是很惊奇?”

嬴政问:“这是何道理?”

唐启阳理直气壮说:“我也说不明白,不过有了这个,船队可以沿着海岸向南航行,画出大秦准确的海岸线,或去更远的地方。”

嬴政看着扶苏说:“那是后代们的事。”在东海外采挖金银更重要。

扶苏沉声应:“唯。”

第154章 项羽

嬴政又拔弄指南针一会,不管如何拔,指针都回到原处,这东西不止在海上好用,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也好用,在沙漠里也好用,称赞:“是好物!”

扶苏敬佩看向唐翁说:“唐翁,你真了不起!”

唐启阳心虚,不好意思说:“不是我一个人折腾出来,我只和墨家说个大概。”

嬴政:“就算如此,也了不起!”

唐启阳只好说:“多谢称赞,得到你们父子同时称赞,我算是头一个吧。”

扶苏温文浅笑:“是子婴。”

唐启阳笑说:“他呀,我不羡慕。”

嬴政颇无语,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这话也好意思说出口。

扶苏默默笑,唐翁有时候像小孩。

唐启阳不确定他们父子是否还有事,和他们说:“事已成,我回去了。”

嬴政语气放松:“不早了,你回去也一个人用晚饭,留下和我们一起喝酒。”

确实,荆轲和徐石夫妻已经走了,明年开春再来,唐启阳高兴说:“等下我多喝点。”

嬴政幽幽说:“没人管着真好,是吧?”

唐启阳脸上得意:“你是羡慕我有人管。”

嬴政看向扶苏问:“扶苏,你喜欢有人管你吗?”

扶苏见阿父和唐翁又斗嘴,他谁都不想惹,机智说:“我喜欢唐翁和兰媪管着。”这话是真话,他真心喜欢唐翁和兰媪管着自己,只是自己成年后他们再也不管自己了。

嬴政嘴角微撇。

唐启阳转开话题:“你们觉得中秋节我们做的花灯如何?出的灯谜如何?九月将搬去新城,八月十五是在咸阳最后一个中秋节,到八月十五在主街办灯会猜灯谜,令大家欢乐欢乐,如何?”

扶苏看过唐翁兰媪做的花灯,出的灯谜,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看向阿父。

嬴政看向扶苏问:“你是何意见?”

扶苏答:“儿臣觉得可办。”

直道建成,皇宫建城,新城排水道和道路马上建成,今年轻松了许多,嬴政虽然觉得用纸做灯笼属于浪费行为,略思索后还是同意:“办吧!”

三人谈半个多时辰后吃饭喝酒,唐启阳和赢政放开了喝酒,扶苏知道他们难得放开喝,特别是阿父,没有扫兴劝说。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是民间神话传说,书面记载的非常少。

唐启阳在宫里喝酒第二天把故事完整编出来,再翻过一天下午带故事稿子进宫找嬴政,给他看故事稿子。

故事不长,嬴政看完稿子后说:“编得不错,你有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