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助秦始皇安稳天下(272)
唐启阳说:“民间神话传说零散,我想系统收编成册,印刷出售,只售印刷成本价。”
嬴政同意:“可。”
唐启阳回头又收编有名的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神农尝百草等等有名的神话传说,整理成册,拿去找人印刷。
徐兰从风溪庄回城,唐启阳收编的民间神话故事书已经在书店上架出售。
徐兰得知后说他:“这回你速度挺快。”
唐启阳:“收编神话故事很简单,润润色就可以。”
徐兰说:“我写了不少书,画了不少画,心底一直觉得不是文人。”
唐启阳赞同:“我也是这个感觉。”打打杀杀是上上辈子的事了,但是总感觉是个武人。
民间神话故事书出售后没什么反响。
进入三伏天,嬴政把举办灯会的事交待下去,在读书人里掀起一股出灯谜热潮。
唐启阳和一家酒楼老板商谈过后,隔四五天在酒店门口侧边支一张小桌子,带着做灯笼的材料和工具,免费教人做灯笼,最先教的是酒楼里的人,请教的人排着长队。
信陵君和李牧得知消息后一点也不意外,两人还不约而同去酒楼围观,不久后韩非到来,三人同坐一桌边看唐启阳教人做灯笼边闲聊。
李牧说:“唐君还真是……心里没有一点顾忌。”他是侯爵又是名人,跟皇上的关系无人不知,能如此放下身段。
韩非:“他是一点也不在意面子。”自己真做不到。
信陵君:“潇洒!”
唐启阳回头问三个看热闹的老朋友:“你们在叽歪我?”
信陵君提高声音回应:“我说你潇洒!”能做到不在意面子,行事无顾忌,这就是孔子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规,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这还差不多,唐启阳满意回头继续教人扎灯笼。
李方和王羽要不是年纪太大,也会来围观。
嬴政得知后无语,派一个工匠去跟阿叔学做灯笼,工匠学会后代替他教别人。
唐启阳乐见其成。
咸阳城的人对中秋灯会很期待,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
有条件的人家派人去学或自己去学。
时间一晃进入八月,唐启阳和徐兰也提前三四天带人做了月饼,放在冰窖门口,中秋节上午拿去送人,也收到节礼。
徐芹和陈菽来叫徐兰夫妻去他们家一起过节,徐兰夫妻没有去,在家吃,夫妻俩过中秋,他们并不觉得冷清或者孤单。
华灯初上,唐启阳和徐兰腰间佩剑走出家门,他们的身份特殊,还是佩剑保险一些。
陆续有人走出家门向大街走去,今晚各家门口都点着一排灯笼,路上不黑,碰到认识的人招呼一声。
他们转到主街便看一队玄甲卫巡逻,玄甲卫看到他们点头打招呼,徐兰和唐启阳点头回应,玄甲卫继续走。
徐兰看明亮规整的主街和唐启阳说:“挺不错。”
唐启阳点头:“上面做什么都要规整。”嬴政一直是要求高的人,上面的要求下面的人不敢马虎。
徐兰笑:“也是。”
“唐君,兰娘了。”
“唐君,兰娘子。”
……
徐兰和唐启阳微笑回应:“你们好,玩得高兴。”
“你们也玩得高兴。”
大街上的人很多,更不断有人涌来,大人孩子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认识徐兰和唐启阳的人实在太多,不停地相互打招呼,两人走好一会才走一小段路,
随后徐兰和唐启阳陆续碰到萧何一家,张良一家,刘邦一家人,打招呼后分开继续逛,他们从头逛到尾又回头,来主街的人更多,人更密了。
可能不断有玄甲卫小队巡逻,没有急急拥挤的情况,民众慢悠悠随前面的人走动,看街边花灯,买小吃拿着吃。
徐兰和唐启阳慢悠悠跟着人群移动,在街边小摊上买麻酱烧饼,他们没有一点包袱,边走边吃。
徐兰咬一口烧饼感觉不错,咬第二口就看到熟悉的脸,嬴政穿着普通的衣服,在人群中鹤立鸡群,后面是蒙毅,周围全是便衣玄甲卫,玄甲卫们浑身肃杀,靠近他们的人尽量靠远。
嬴政看着他们问:“好吃吗?”
徐兰回应:“还行,你怎么也来了?”
唐启阳点头附和,就是,这么大块头,这么显眼也敢微服私访。
嬴政说:“如此盛会,不来体会一番岂不可惜?”
行吧,唐启阳开口:“我们跟着你。”
嬴政:“好。”
于是,徐兰和唐启阳转身回头,唐启阳快走两步,在刚刚买麻酱烧饼的摊子又买两个烧饼,一个递给嬴政,一个递给蒙毅。
嬴政接过咬一口后惊讶说:“不错。”和御厨做的不差多少,当然比不上兰从母做的。
徐兰:“是吧,手艺纯熟。”
唐启阳:“小摊子也有好吃的东西。”
一行人继续向前走,嬴政自从进主街,看到人人脸上洋溢着开心,心想着以后每年可继续办灯会。
徐兰走外侧,经过一个卖灯笼的摊子时买一个画可爱小老虎灯笼,摊主认识她和唐启阳一个劲地说:“不要钱,不要钱,不要钱。”
徐兰把钱放在摊上说:“要的。”她说着提着灯笼快走两步到嬴政身边把灯笼递给他:“给你。”
嬴政接过灯笼说:“小老虎画得挺好。”
唐启阳:“有点灵气。”
他们继续边说话边慢悠悠走,唐启阳见玄甲卫们很紧张,经过一家两层酒楼门口前问嬴政:“要不要进酒楼坐坐?”
嬴政说:“二楼应该满了,再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