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310)

作者: 澍以 阅读记录

高延寿、高惠真战战兢兢不敢回答。

太宗皇帝召见了薛仁贵,封他为游击将军。】

太宗皇帝赞叹道:“还真是“千军万马避白袍”啊,有此年轻小将,当是大唐之幸。”

房玄龄拱手道:“陛下,不若这时将其带来长安,好好培养,未必不能更加出色。”

太宗摆手,哎了一声,“不可不可,年少的经历最容易影响一个人的气度,少年人还未定性,长安富庶繁华,且天幕告知了全天下百姓此人未来可期,朕生怕长安的人、事会侵袭他本来的样子。如此反而使得大唐错失一名良将。”

房玄龄恭敬道,“是臣考虑不当了。”

太宗若有所思,“传令下去吧,各地的官员都不允许私自与薛仁贵接触,再派几个人暗地里看顾着些,除非遇到伤及他性命的事情,否则不要轻易出手。”

边远的地方没有世家作依仗的地方官员会畏惧皇帝的命令,如此,薛仁贵他还能控制得住,要是来到长安,这些个世家贵族定会将这样的人收入手中,即便他能够阻止一时,也阻止不了一世。再要是拉着他联姻,这小年轻自己动心了,他这个皇帝总不能还插手对方的婚事吧。

太宗心想,提前告知此人未来的路,也不知会不会影响到他,毕竟还是十三岁的孩子。

遥远的龙绛县修村。

十三岁的薛仁贵依然勤勤恳恳地插着秧苗。

对于天幕说的,他刚开始震惊,随即兴奋不已,任谁知道将来的自己封侯拜相又怎能不开心呢?

但片刻之后,他看着一望无际的田野,看着手中的秧苗,便想到了家中的母亲,突然就冷静了下来。

那未来于如今的自己是遥不可及的,而他现在还有比起那未来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将这一亩的田地种上幼苗,待到秋收之际,才能填饱肚子。且他现在才十三岁又能够做什么呢?

薛仁贵笑了笑,继续弯腰种田。

此后,村里、县里的百姓很长一段时间都对他侧目而视,但见各地的官员迟迟没有出现,也就将此事抛之脑后。

毕竟他们只是平民百姓,比起别人的辉煌,他们更加倾注在自己的生活之上。

直到某一天,大唐征兵攻打高句丽的消息传来,人们才恍然想起十几年前天幕透露过薛仁贵的将来,而那时的他早就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他按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在旁人的侧目之下,大家都在期待着他能够走多远……薛仁贵反而感受到了压力,做得更好,更早地走到了太宗皇帝的面前。

最后他也得知他能够不受任何干扰地成长正是太宗皇帝的干涉。

拳拳之心护住了年少的他,使得他能在干净简单的氛围下成长成他原本的样子。

【太宗把高句丽耨萨以下的酋长和贵族3500人都授予了官职,把他们都迁居到了中原。

而被俘虏的三千三百名靺鞨士兵则全部坑杀,因为靺鞨本就是唐协军,此番却在中原和高句丽之间反复横跳,太宗不杀他们才是脑袋有坑。

哦,对了,靺鞨便是女真的前身,靺鞨被大唐吊打,后来大宋实在太怂,于是女真又吊打大宋,直到后来发展成未来的大清王朝。

其他的高句丽俘虏全部释放,让他们返回了平壤。

另外还缴获了五万匹马,五万头牛,一万副铁甲,其他的军械等等不计其数。

此一战,高句丽举国震惊,后黄城、银城的守军全部自行逃遁。

太宗皇帝把安市城附近的这些山,命名为驻跸山,同时把阵亡的将士尸骨都标注上姓名和籍贯,等到来日凯旋的时候带着他们回家。】

靺鞨、女真、大清王朝!!

太宗皇帝瞪大双眼,唐宋元明,这四个连接着的朝代,是他通过天幕偶尔提一嘴之后推断出来的。

元朝是外族政权,这个同是外族政权的大清王朝想必是在大明王朝之后了。

太宗皇帝若有所思,呵呵……这元朝是哪个部落族发展起来的,他并不知晓,但这个大清嘛……黑水靺鞨族……

【太宗把前方的战报送给了远在定州的皇太子,同时给辅佐太子的高士廉写了封信。

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也就是相当于太宗的长辈了,太宗皇帝人到了中晚年,还不忘向长辈求夸奖。

他在信中得意洋洋地问道,舅舅,朕这个大将军当得怎么样,表现还行吧?】

群臣:……

也就魏征挂了,才能让你这么蹦跶!

太宗尴尬:……

不可能,决不可能!朕怎么可能这么不稳重!

此时的高士廉满脸笑意,“好得很!宝刀未老……”

太宗扬起的嘴角顿时一垮,眼神幽怨,好好地,提什么老不老的……

【而另外一边,张亮的水路大军到达建安城下时,营垒尚未搭建完成,士兵们大多出去砍柴打猎去了。

恰巧在这个时候,高句丽大军突然杀到了,唐军顿时大乱。

面对突发情况,本性怯懦的张亮被吓得瘫坐在床上,两眼发愣,话都说不出来!

将士们看到主帅这个样子,反倒以为张亮是临危不惧、胸有成竹,唐军军心反而安定了,总管张金树得以组织士兵反击并且击败了敌军。

但……怎么说呢?在此次攻打高句丽上,张亮的这支水军其实并没有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没有起到夹击辽东、奇袭平壤的作用。

太宗皇帝也没有责怪张亮,因为他意识到对方根本就没有将帅之才,再多加苛责也是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