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415)

作者: 澍以 阅读记录

刘邦哼声道:“算他识相。中原归汉已经是大势所趋,即便他过了江,江东那些新兵蛋子怎么和身经百战的汉军打!”

什么卷土重来未可知……刘邦心里酸得很,到底后世人凭什么总觉得项羽走到这一步还能有翻盘的机会!

韩信深深吸了一口气,项羽若过了江东,要灭掉他可就难了……毕竟江东隔着长江……

【项羽此时已经萌生了死志,他对乌江亭亭长道,我知道你是忠厚的长者,我这匹乌骓马五岁正当年,我骑此马,天下无敌,一日千里,我不忍它死于阵中,赠与你吧。

之后项羽谢过了亭长,否决了渡江。他下令部下将战马就地放生,二十七背靠着乌江列阵,以必死之心,静静等待最后的一战。

汉军终于来了,二十余人血战乌江,项羽一人步战便杀了汉军数百人。

血战之中,他看到了一位汉军的将领,便大喊道,来者可是吕马童?

吕马童不敢直视项羽,项羽道,我项羽这颗头,汉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成全给你吧。

说罢,他拔剑自刎……

一代西楚霸王打遍天下无敌手,最终他还是没有败,他死在了自己的手中,年仅三十一岁。

“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乌江夜若渡,两汉不姓刘”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

西楚霸王,终成绝响。】

刘邦气急,“这是在讽刺朕不如那项羽吗?什么两汉不姓刘……”

群臣此时缄默不语,项羽再如何厉害又怎么样,他都死了,陛下还有什么可生气的呢?

张良拱手道:“世人总是对已故作古的悲情人物报以宽容,项羽虽然豪情壮志,但他确实不适合当皇帝,这是不争的事实,陛下您也确实是天命之子,这便够了……”

刘邦闻言,心里才稍微好受了些……

【项羽自刎之后,他的头颅被吕马童抢去,而他的遗体则被汉军的将士们蜂拥抢夺,导致数十人自相残杀。

项羽都死透了,还能带走一波汉军,属实是没想到的。

他的遗体被五个人分割带走,这五人最终得了赏赐,封了侯。

这五人中有一名叫杨喜的,出身弘农杨氏,七百多年后他的子孙后辈有一名叫杨坚的,隋王朝的开国皇帝。

隋朝之后的大唐王朝,在唐王朝开元十九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表彰祭祀历代的名将,便以周朝开国太师姜太公姜尚作为主祭,以大汉张良为配享,算上张良在内的历代名将共十人,陪着姜太公搁在武庙里面享受香火。

这十位便是被后世称为鼎鼎大名的“武庙十哲”,想进武庙可不是容易的,毕竟中华历史上下几千年,名将数不胜数。

这十哲,其中五位是春秋时期的名将,分别为孙武、田穰苴、吴起、乐毅、白起。

西汉,东汉给了三个位置,分别是张良、韩信、诸葛丞相。

最后两位是大唐二李,李靖、李勣。

以上这些人不仅要战绩、能力够强,甚至还要著书立说,留下兵书影响后世,所以这个标准是相当高的。

看看、西汉时期,武庙共入选了两位张良和韩信,这两人为刘邦一谋划一打战,最终才打败了项羽,由此可知项羽到底多有能耐了……

至于项羽为什么没有入选武庙十哲,那是因为他是大汉的敌人啊,是正统的对立者,他再怎么能耐都不可能入武庙……

但即使他不入武庙,这华夏历史前十的军事悍将必有他的一席之地。】

享受香火!!入武庙!!

大汉的武将们纷纷向张良和韩信投去了羡慕的眼光,好家伙,“汉初三杰”“汉初三大名将”都不能足以匹配这两人了……

韩信、张良面面相觑,片刻后,谁都忍不住咧开了嘴角!他们从未想过自己还能受香火,这是何等地让人激动啊!

刘邦抿了抿唇,心道,武庙十哲有啥,他的“汉”还称为了华夏民族的标志呢!

【回顾项羽这短短的一生,却充满了波澜壮阔。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领着四十万诸侯联军在鸿门宴上想杀刘邦那简直易如反掌,然而才过去了四年而已,百战百胜的西楚霸王项羽就以如此悲壮的结局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其实这一切早就在最开始的时候注定了结局,历史的年轮是滚滚向前的,甚至想开历史倒车的人终将被历史的年轮碾碎。

大汉大汉,汉承接秦制,才是历史最正确的走向。

在萧何进入咸阳闯入了秦丞相御史府,将所有的档案资料和地图全部搬走之后,这一切就注定好了……

因为这些资料里面集齐了大秦所有的精髓,秦虽二世,秦法秦制却绵延了几千年。萧何以自己的才能,将秦制改良,继承并推广。甚至萧何死后,曹参继续推广应用这一套程序。

大汉能成为举世无双的王朝,离不开这一套体系,当然大汉的运气也属实绝妙,因为大汉的前七位皇帝都是明君。

一般来说,二代三代能是明君,就该偷着乐了,但大汉运气爆棚啊,开国皇帝刘邦,西汉的“文帝、武帝、景帝”等等都相当不错,东汉的刘秀也是牛逼到不行。

曾经有人觉得如果白起生在了赵国,那么秦统一六国是否会成为了泡沫。如今的项羽可不就和当年的白起一样是尊杀神,所以前面的论点我们如今论证了,不可能!

项羽再厉害依旧抵不过承接了秦制的大汉,所以同理,即便白起生在了赵国,秦国还是会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