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416)

作者: 澍以 阅读记录

七代明君!!

刘邦此时兴奋不已,他不由地回想起曾经自己押送着服徭役的百姓前往骊山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始皇帝嬴政的舆车,当时的他羡慕不已。

而如今始皇帝的江山故去,是他承接了大秦的江山,大秦二世而亡,他的江山却出现了七代明君!

刘邦心中生出一丝丝隐秘的窃喜……好像曾经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到手之后,他甚至将其绵延、发扬光大!

刘邦:“不愧是朕老刘家的子孙!”

【项羽死后,刘邦为他的这一位一生之敌选定了谷城作为他的墓地,然后以楚怀王封项羽为“鲁公”的规格礼葬了对方。

下葬当日,许是人死帐消,又或是做戏给别人看,总之刘邦亲自为这位当年的结义兄弟治丧,哭泣、哀悼。

项氏一族,刘邦一律概不追究,赦免了他们。

一年之后,项伯被封为射阳侯,项它为平皋侯,项襄封为陶侯。之后,项氏一族更是被赐姓为刘姓,纳入了皇族。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正月,刘邦大赦天下,改韩信为楚王,统淮北之地,定都下邳。魏国旧地封给彭越,号梁王,定都定陶。

这是两位大功臣,一个负责正面战场,一个负责后方袭扰,这两人都得到了应有的劳动成果。

至此从秦末乱世之后,天下终于太平了……

接着淮南王英布等诸侯王纷纷劝谏刘邦,说您现在军功最大,德行最厚,汉王已经不足以封您了,您应该晋升为皇帝。

于是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汉王刘邦在定陶城北祀水北岸,即皇帝之位,从此一个伟大的国家诞生了……

这个国家有多伟大,他让一个民族以其国号命名汉。】

*1:李清照《绝句》

第189章

刘邦乐不可支,华夏以他的国号作为民族的烙印,这足以证明他的大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如此地精彩纷呈。这一点足以抵消天幕对项羽的青睐。

大汉群臣对此自然也是心怀炙热,大汉大汉!秦末乱世到汉初成立,八年的时间却将缔造出一个延绵四百多年的大汉王朝……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之后听从了刘敬的建议,将国都从洛阳迁到了长安,此时的刘邦已经五十五岁了……大器晚成第一人非他莫属啊!

刘邦称帝后的第一年,大汉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这件惊天大案将三位异姓诸侯王全部拖入了漩涡中。

这也是异姓诸侯王与刘邦之间的对抗!】

群臣:……

啊,不是,这、接下来真的是他们能听的事情吗?

刚刚被分封的异姓诸侯王:……

刘邦:!!??

刘邦眼神意味深长,好啊,且让朕听听你们到底想要做什么?

【这件惊天大案便是韩信谋反案,有人向刘邦秘密揭发韩信要谋反。

韩信要谋反??刘邦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都沉了下去,怎么办呢?当时的韩信才被封为楚王不久。

而这个时候陈平再一次跳出来了,这是陈平的第五奇计伪游云梦。

他向刘邦献出计策,让刘邦借着出巡的名义,经过韩信封国的边境,让韩信前来拜见。

韩信如约来了,刘邦趁其不备,立刻派人现场抓捕了他,不费吹灰之力……

陈平的这一计策使得刘邦兵不血刃就抓住了韩信,给刚刚建立的大汉朝解决了一个大麻烦,这条计策,也让汉朝避免了一次国家内战。

要知道韩信虽然在项羽死后,他的兵力再一次被刘邦夺走了,但是韩信个人的军事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只要给他一点点兵马,他说不定能将大汉朝搅乱!

韩信被抓之后,刘邦并没有杀他,而是将他的楚王爵位给削掉了,降为淮阴侯,留在京城刘邦的眼皮底子下。

还记得之前蒯通给韩信看相时说的话吗?他说观韩信的面相,韩信将来顶多是封侯的面相,某种意义上来讲,确实没算错。韩信成为了淮阴侯。】

刘邦愣愣地听完,片刻后怒极反笑,“谋反?”

韩信瞪大双眼,大呼:“绝不可能!绝不可能!”

刘邦大怒,“还敢狡辩?难道天幕会冤枉你不成……”

韩信哑口无言,不可能啊!他不可能谋反啊,至少时至今日他都没有要谋反的心思啊!

此时韩信觉得心中一片苦涩,其他诸侯王纷纷面色难看,韩信是他们这些诸侯王中战功最大的一位,若是连他都要受到陛下的责难,那将来他们呢?

是了,是了,如今只有像天幕之前说的那样,等到大汉平稳下来后,他们乖乖、心甘情愿地将诸侯之位以及封国奉上,才能保住一命吧。

要反吗?不可能了……即便他们要反,他们手底下的将士们,天下的百姓们都不会认同他们,因为天幕讲了陛下刘邦是天命之子,大汉朝要绵延四百多年的,他们又怎么敢当历史的罪人呢?

诸侯王们只觉得深受打击……

韩信苦笑中带着悲愤,“臣为何要反啊!臣的兵权被您拿走了,臣拿什么去反?臣若真的要反,当初臣坐拥齐国,手底下三十万大军,谋士蒯通,项羽使者武涉都游说过臣,臣当时都没有反,今日又为何要反?”

这一句句反问振聋发聩,刘邦张了张口,说不出一句话来……

【其实这一遭有人告韩信谋反,是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的!

但是刘邦自从当上了大汉朝的皇帝之后,他的疑心越来越重了。

韩信又是一位能力如此强悍的军事大家,他一旦真的反了,天下必将再起纷争,刘邦赌不起……所以他秉持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心思将韩信给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