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殿玉阙(122)

作者: 尔屿 阅读记录

太皇太后还沉浸在其中,过了许久,方才回过神来。

“好,甚好,这一舞精彩绝伦。赏!”

“多谢太皇太后。”

南诏三皇子起身拜谢,道:“看见太皇太后,我便想起了祖母,同为大黎人,祖母若是能看见故乡的舞,必定感怀颇多,病情不准能好起来。”

他口中的祖母,便是五十年前和亲到南诏国的平阳公主,是刘胤曾祖父的嫡次女,也是当时年岁最小的公主,与太皇太后是妯娌关系。

这一提,太皇太后忆起往事,想起曾经救过她一命的小姑子,感触良多,不禁红了眼。

太皇太后担心,问道:“她病了?”

南诏三皇子回道:“祖母她卧病了大半年了,身子孱弱,却常望着大黎的方向,一看便是好一两个时辰,都知祖母她是思家了。”

太皇太后伤怀。

南诏三皇子又道:“晚辈有一个不情之请,听闻宫中尚有几名未婚配的长公主,请太皇太后、天子赐一名长公主和亲南诏,两国联姻,共缔秦晋之好。愿大黎与南诏,两邦友谊长久。”

一石激起千层浪,高位上的天子沉脸没发话,薄唇紧抿,眼底暗得如渊谷寒潭。

太皇太后亦沉默了,似在思量这一番请求。

太和殿内一片死寂,众臣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出,目光下意识看向嘉和、永宁二位长公主。

司焱沉着一张脸,一言不发地握着酒杯,如刀般冰寒的目光落到提出这一请求的南诏皇子身上。

第一次在他眼神中,看到了隐隐锋芒。

只是来庆贺寿辰的戎夏皇子轻轻晃着酒杯,饶有兴致地品酒,目光幽幽间,与对面的元姝打了个照面。

元姝面色难看,诚然她也没有想到好好的一场寿宴,会生出和亲一事,满是厌恶之色。

她生平最厌的,便是害人不浅的和亲。

戎夏皇子挑了挑眉,作壁上观,他耸了耸肩,仿佛在与元姝讲:“这次和亲,是南诏提出来的,与我戎夏没有半分关系,我也很震惊呢。”

戎夏皇子呷了一口酒,唇上扬起一抹笑,静静看戏。

殿中陷入了长久的静默,南诏三皇子除了贺寿,最终目的还是要达成与大黎的和亲,“祖母从大黎远嫁南诏,这五十年来,大黎与我南诏的百姓往来友好,边境稳定,互不侵犯。祖母若是见了故乡亲人,可谓是喜不自胜,这也是她老人家的心愿,恳请太皇太后、天子赐婚与我。”

南诏三皇子说着,单手至于左肩上,诚恳一拜。

两国和亲,利大于弊,那份即将断了的关系,需要续上。

太皇太后似乎有了动容之色,逐一看了一眼台下的嘉和、永宁,最后停留在永宁身上。

而天子脸上的神色没有任何起伏,指腹摩挲着白玉扳指,一言不发,凛冽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个人,直到看见有无数目光凝在永宁身上。

永宁陷入无穷无尽的混乱,脑中一片空白,好似有无数双手在背后推着她,将她推向深渊。

她惶惶不安,摇着头,朝天子投去求助的目光,她不要去和亲。

然而她不想去,便不会去吗?

只有她和嘉和到了适婚的年纪,且还没嫁人,嘉和是天子的亲妹妹,他必不可能将嘉和嫁去千万里外的南诏国。

在两国利益面前,天子对她的儿女情长,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他必不会舍弃与南诏国的这份关系。

永宁慢慢敛了目光,心顿时跌入谷底。

第42章 第 42 章

“南诏与大黎世代友好, 若是这份友好邦交延续,我南诏愿增加三成岁贡,妄陛下成全, 固两国友谊。”

南诏三皇子细逻封虽在请求, 但视线却鲜少落在二位长公主身上,仿佛不是一时兴起的见色起意, 他观着高台上天子的神色,等一个答案。

天子不言,始终看着同一个方向, 那女郎正是低垂着头的永宁长公主。

“嘭——”

殿外传来爆裂的声音, 打破僵持许久的气氛。

夜空中忽然升起了烟花,将半边天都照亮了。

刘胤眸光流转, 视线离了永宁, 对太皇太后说道:“孙儿准备了烟花盛宴, 庆祝皇祖母寿辰, 请皇祖母移步殿外。”

“众卿也一起去看看吧。”

太皇太后搭上嬷嬷递来的手,被扶了起来, 离开席间, 移步殿外观赏, 众人也随着她出了太和殿。

南诏和亲的事情,天子并没表态,对方没有追着再提,但也没有放弃的意思。

烟花绚烂, 流光溢彩,宫阙巍峨, 雕栏玉砌间挤满了人。

永宁与嘉和站在一起,都知道和亲意味着什么, 双双愁容满面,没心情看头顶绽放的烟火。

烟花的砰砰声一阵接着一阵,绚烂的火光映着永宁愁苦不安的面庞,已经默认和亲的重任会落到她的头上。

在朝臣眼中,她无足轻重,用来换取两国之间利益的最大化,是最好的选择。

天子往后会有无数佳丽,不缺她一个,孰轻孰重,作为皇位争夺的胜利者t,他知道该如何抉择。

永宁的眼睛慢慢红了,低头拭去眼角的泪,转身离开这热闹的地儿,靠着角落里的一根朱红柱子。

灯火重重,天子的目光越过人群,在廊檐下看着那道孤寂又脆弱的纤薄背影。

他两眉紧蹙,薄唇抿成一条平直的线,随着她抬手擦拭眼泪的动作,眉心皱得更紧,覆在身前的手逐渐收拢,握紧,攒成了拳。

忍住去找她的念头。

然而还有一道目光在后面望着角落中不起眼的少女。

细逻封看向永宁腰间系的精巧银铃,漆黑的瞳仁中滑过一抹亮光,似乎是发现了什么惊异隐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