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每天都想弄死我/权臣每日发疯一问:夫人想死吗(1235)
苏家的儿子是个什么出身,他老子总揽朝政、说一不二,有个这样的爹,他的起点就是旁人穷尽一生都到达不了的终点,他完全可以躺平,锦衣玉食、醉生梦死着过。
可事实恰恰相反。
那苏胤不仅不躺平,他还勤学努力、刻苦奋进,丝毫没有懒散懈怠。
反倒是京中不少官家子弟们,从小也是衣食无忧有人伺候着,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逗猫遛狗、贪玩好耍,安于现状,毫无进取之心。
出身比他们好、起点比他们高、资质比他们优秀的人,还比他们更加努力,这怎能不让那些家中儿子不成器的官员们犯愁。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第1650章 要养废了才好
关键是,当课间时分苏胤坐在学堂里看书学习时,一群官家子弟还个个趴在窗边瞧他,他们都表示很不能理解。
一学生道:“他爹可是宰相啊,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呢?”
另一学生道:“是零食不好吃吗,还是游戏不好玩啊?”
再一学生道:“那书有什么好看的,上面还能开出朵花来吗,为什么他可以看得这么认真?”
学生们理解不了,对读书也提不起兴趣,后来一哄而散各自去玩耍了。
直到课间时间结束,太傅都来上课了,那些个学生才拖拖拉拉地回到课堂上来。
等官家子弟们回到家里,家里丫鬟婆子们伺候着,端茶送水喂点心的,就更加不想上进学习了;他们爹娘询问他们白天在学堂里都学了些什么,他们也回答得敷衍了事。
但是说起苏胤,子弟们就来了精神,跟家里人讲起苏胤在学堂里是怎么怎么样的,还道:“他好像就知道读书,怎么还有他那样的人。”
结果他们老子一听这话,别人的儿子跟自己的儿子一对比,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不管三七二一,先逮住自家崽子揍一顿再说。
朝中官员边揍边道:“他爹是宰相,他尚且如此努力,你爹是什么?你还好意思说别人,谁给你的底气?他都会做文章了,你会做什么?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看我不揍死你!”
想那奸相把持朝政这么多年,朝中百官在他手底下被压得死死的,半分都不敢造次;他的儿子有他奸相的名声在外,他们也完全可以为非作歹、为虎作伥嘛,一些朝中官员们甚至想着奸相的儿子最好个个都养废了,将来也就造不成什么势了。
可如今看来,就奸相的儿子与朝中这帮不成器的儿子一对比,将来极大可能,他那几个儿子照样把朝廷百官家中的子弟也压得死死的。
可偏偏这些官家子弟还不自知,还觉得人家就知道读书太奇怪,你说气人不气人。
后来朝中官员们就告诫自家儿子,在学堂里学习时就要向苏胤一起学,玩耍时也不要光顾着自己玩耍,也要拉苏胤一起玩耍。
主要是得让苏家小公子劳逸结合,充分体会一下孩童该有的童真和乐趣。
只要是好吃的好玩的好耍的,必须带上他,说不定他玩着玩着,就玩物丧志了呢,到时候可不就废了么。
官家子弟们也确实是这么干的,一到课间就叫他一起。
苏胤不愿去,他们就软磨硬泡,好不容易一群孩童在学堂前的院子里玩耍,孩童们斗蛐蛐捉虫子,苏胤却不参与其中,他只站在旁边看了一小会儿,就转身要走。
其他学生见状,立刻上前拦他,道:“你去哪儿呀?”
苏胤道:“我要回去读书。”
他对同窗们说得最多的一句便是:“我要读书。”
哪怕是休沐的时候,他去别家坐席,席上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同窗子弟们,他也只是和子弟们坐一小会儿就走了。
子弟们问他去哪儿,得到的答复无一例外是:“回去读书。”
苏胤话很少,跟同窗子弟们偶尔说上两句,几乎不怎么跟小姐们对话,他也不玩耍更不笑闹,一有时间就是读书,官家子弟们和小姐们都说他是个书呆子。
渐渐地,朝中官员们也稍稍放松了警惕。
诚然,要想在朝为官,光是埋头读书可不行,还得学会怎么为人。就奸相小儿子这样的,将来长大了大概率也就是个书呆子。
要是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以后可就比奸相好对付得多了。
然而,多年以后,满朝文武提及奸相家的小儿子,都不由暗地里骂上一句:tui!读书人就是满肚子的坏水成算和阴谋诡计!何其奸诡狡诈!
第1651章 逆子们都长进了
苏阮宠爱弟弟,知道弟弟喜欢看书,一有好书就会拿回来给弟弟。
他除了专门去市井的书铺找书,还有相当一部分书是学院里的同窗们贡献的。
那时候苏阮在学堂还时常着女儿装,公子们争相讨好他,要是能博得他一笑,那公子们整天都得乐开花。
公子们得知苏阮最近喜欢收集藏书,这个好说,都是官宦人家,哪个家里能没几本好书的。尤其是文臣,家里的书堆得一架一架的也很常见。
公子们发现,送书给苏阮,比送其他东西更能哄得他高兴,是以更加的殷勤,恨不得把家里整个书柜都搬来给他。
只不过小公子们能力有限,一次又背不了太多书,就只好今天拿两本,明天拿两本,都是经典册籍,每天都兴冲冲地带去学堂里给苏阮。
起初,公子们偷跑进书房里拿书时,被当爹的逮着了,当爹的见拿的不是什么宝贝而是书,就问:“你来拿书干什么?”
公子心虚,但嘴硬道:“拿、拿去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