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224)

作者: 不问客 阅读记录

然江无眠在公文中强调,不过是初级火药,还要增强稳定性与杀伤力,故而投入还未结束。

另外,此物稍加改动,能在海战中出其不意打击贼寇,目前正在研制。

但南康府银钱有限,此番上书,请朝中拨款拨人,为新式武器的研发制作试验应用添砖加瓦。

结尾还道,若是其他将士有所需要,欢迎众人来岭南现场观摩火药在战争中的应用,更欢迎在岭南购买,南康卫包教包会。

先不提最后让列为朝臣一看便心生无语的军火订单,单单是前头的拨款拨人就有人忍不了。

陶杨正盘算着如何拿下结果,怎么将人调到京中,可江无眠抢先一步要先抢人到岭南!?

这他不能忍!

陶尚书张嘴便要反驳,就听建元帝问:“每年工部铸造的铁甲刀剑用钱几何?耗损几何?研制钢铁之法是否出了结果?”

这几个问题他张口便能答,就是有江无眠公文在前,他说了便显得工部多么无能,多年下来还不如一个初入官场的毛头小子会干活!

“我朝历来重农重兵,军户庞多,所需刀剑弓弩,少则备上一二之数,多则是三五之数,总额居高不下。武器损耗达六成之上,铁甲稍次,至多四成。若是水师,还要有船只等物随军作战,每年船坞处修缮船身、建造新船,所买的木板要年份长、又耐水侵蚀、全船木板需多上桶油清漆延长使用年限……故而,花销靡多。研制钢铁之法,恕臣驽钝,此法尚在实验之中,暂未得到合适成品。”

在场各部尚书为了向户部要钱,多得是本身算数好的,只要一听就知道如何算成本,一边算一边对比自己要的钱是多是少。

当前北地多是小船,榆木为主,但水师用海船,多是以铁力木、柚木等木材为主。

海船本身体积偏大,载重需达上千石,这便要求百年之久的树木,故而价格一度偏高。

一艘船起码要几千两银钱,若是再研制些新式船,光是用料就要达上万两。

简单得出数据后,其他部门不由深思,工部这么多年的钱吃到那儿去了?百万两研究新船新武器的经费呢?

兵部尚书与五军都督府的人很有话说,他们曾经要钱要得多也是情有可原啊!

工部的人出武器出船都是往死里要钱,他们扣扣搜搜凑够了钱交上去,得到的什么破铜烂铁!?

因此兵部与五军都督府闹腾得改了规矩,他们自个花钱去民间找人买,起码买多了还有添头。

户部挺直腰杆,他给的钱没多少水分,工部研制不出东西的问题必然不在他们身上。

建元帝将众人神色收入眼底,略沉思一会儿,“江无眠既有此等天分,不若给他机会尝试一二。列位若是不信,可随朕南下一观。”

建元帝轻描淡写扔下这句话,下首朝臣忍不住傻眼,啊?

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您要南下一观?就为了看江无眠那一出火药?

稍过几息,就反应过来,建元帝要南巡!

这……这事儿……

不好说,实在不好说。

殿中众臣耷拉着脑袋,目视身前书案,无人吭声。

暂不说建元帝出行一事的麻烦,单看这态度,就知他对江无眠极为看好,不然多年未有巡视之下,为何岭南公文一到,建元帝张口就要南巡?

再说这南巡,天子出巡岂是易事?

看似只要做好防护,带上随行禁军,备好仪仗,打出牌子就能出发,实际上里头安排不少。

就说建元帝的随行人员,虽然说要臣子一块,但实际上的巡视,还得带上后宫。

带皇后,后宫交给谁掌管?带贵妃,让皇后如何自处?带妃嫔,好啊,你看皇后与贵妃背后的闹不闹腾?

当然,这算是皇帝家事,他下定决心带谁,朝臣虽有劝谏义务,但也不能太过。

这都小事,问题在于朝中留谁,跟随建元帝的臣子又是谁?

此番南巡虽有巡视大周国土之意,但主要目的之一还是要去岭南南康府见江无眠,一探火药究竟。

那是要带与江无眠有仇的还是没仇的?全都要加入南巡,韩党、伍党、清流又要按什么比例?

朝中留太子建国,内阁辅政也要留人,是留个亲近太子的还是中立保皇的?

一来二去,这场南巡牵扯的内情颇多,少不得一番角力,故而在建元帝扔下这番言语后,殿内鸦雀无声。

倒是太子出言劝导,先过年关,再做商议,“……依江大人公文所言,此物研制需得朝中助力,正巧各衙门也递上了预算,连带江大人预算一块算进去便是。”

陶杨脸色称不上好,那要的是预算吗?要的是他工部的命!

真要把江无眠的预算批了,那是落工部脸面,完了还要眼巴巴凑上去让人分口汤喝。

堂堂六部之一,给他一地方按察副使让路,这像话吗?!

再听听那江无眠要的钱,张口就是六十多万两银子,一个地方要六十多万两?

往年里,工部顶了天了也只敢要上百万两,这还是船坞、兵器、城墙修缮等司加起来算的。

一个小小行省就敢开口要六十万!他江无眠一顿吃几个熊心豹子胆?

哦,这个还真不全是为火药研制,得结合谢砚行公文一起看。

岭南南康府能有今日,多是仰赖因交通便利,在验证过这种建造模式可行的情况下,他想试试在南康府附近的府城推行。

多个码头是不太可能,如今有南康府码头在,其余诸地要等上一等,故而计划要向北铺路,另外是在南康府附近铺设铁路试验路上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