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基建,三年种田(223)
“真一文钱两个?”
“一文钱两个,花一文钱买两个回家试试,记得留窗户缝或者门缝。”他说完又重重叹气,“要不是我们东家来的晚,贵人买完了煤和柴火,这点东西卖不出去,亏本太多我们老爷子不乐意,不然你们花大价钱都买不着!”
孙石原本犹犹豫豫,想着会不会是骗局,或者在这儿烧的都是好的,买回家去就点不着,白白花钱,一听这话反而坚定了要买的决心。
他放下碗,一脸视死如归地数出三十文钱,“一文钱两个,买三十文钱,能不能我自个挑?”
壮汉不情不愿嘟囔两句,警告他:“你挑归挑,弟兄们动手给你拿,碎一个十倍赔钱!”
蜂窝煤碎了还能用,但是影响他们计数算钱,干脆规定碎一个十倍赔钱。
孙石吓了一跳,忙不迭点头,这是金贵东西,应该的应该的。
数了六十个蜂窝煤,没要炉子,他小心翼翼推回家,今年冬天能不能好好过活,就看这些东西能不能行。
按着壮汉叮嘱,用柴火点起来,再放蜂窝煤,最多烧上一半就得留火,不然撑不到第二天。
实际上这是用火炉时才能达到的程度,用土灶总是掩不好,烧的速度会快些,最多用到辰时,火就烧得干干净净,暖不了房间。
但总归比之前省钱啊!
若是想烧到天亮时,先用柴火温灶,等烧得七七八八,饭也快好了,添一根木柴并一个蜂窝煤,留一点掩口保证火不会灭就得了。
这样一来,烧得时间会更长,晨起时添上两根柴火就能凑活一顿饭,一天下来,只是中午一顿饭耗的柴火多。
比之往年一晚上添上几次柴火好多了,不过等到最冷时,还是留两个蜂窝煤才是保险。
这会儿不到寒冬腊月,能靠一点余温活着,下雪时分就得好生烤火才行。
折合下来,虽然要烧得蜂窝煤多了,但是比柴火耐烧,花的钱少了,时间一长,存下来的钱也就多了。
虽然烟气大了些,可烧一个蜂窝煤搭上几根柴火就能做饭,暖一晚上屋子,不至于半夜被冻醒或是冻死在梦里也不知道,对孙石而言,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孙石激动万分,揣上钱推着车走出家门,他要趁着商队还没走,再多买几个蜂窝煤过冬!
临到地方一看,不少人正挤在门外,高声喧哗,他带着车过不去街道。
孙石后悔得一拍大腿,“早几日子就该过来!”
照这速度,他排到明儿个去,都不一定拿到东西!
眼巴巴望着门口拦人的壮汉,他焦急数着前头几个人影,何时轮到自己,就听大嗓门喊道:“挨个来拿条子!要订几个你们自己说,我们商队给你送上门,货送到手里再收钱!”
门前一听不是现在交钱,更是哗然一片,还有人源源不断挤进来,险些造成拥堵。
京中大街小巷里出现不少这样的景象,与之同样热闹的还有大朝会。
岭南都指挥司上的公文,有布政司、按察司联名作保,证实火药一物的确能稳定应用在战场上,只是有些许困难需要克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将在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
几份公文打得人措手不及,正在争先恐后向户部要钱的几个部门不由对此怒目而视。
这不仅是邀功请赏的公文,还是明晃晃来分钱的!
第128章 要钱
朝臣心有万分不满,建元帝也是心感复杂,一听是南康府来的公文,他便思忖这回是送钱的还是要钱的,亦或者是要命的。
看过公文后,建元帝发现这三者毫不冲突啊!
听听上面写的,各种材料、场地、人手,投入的消耗等等,简直能拖垮一个行省的财政!
但要说送钱,的确是送钱的,结果明明白白写着,可用于大型战争,尤其适合宽阔辽远的作战地形。
意思是打下来了地方就归大周,这不是送钱送地的?
要命是真要命,稍有不察,还不到送敌人命丧黄泉,自己人先行探路。
建元帝将公文拿到朝会上讨论,是想问工部有无条陈。
他江无眠做按察副使监军才多久,这等物件都能做出来,你们工部年年要钱怎么不见成果?
工部尚书陶杨见了公文,倒是能说出一二三来,“此物实不稳定,伤人伤己,历来没能有个章法,吃钱又重,不若刀枪剑戟,故而便撇了此物。”
这话不假,看江无眠递上的公文,条条框框的支出列得明明白白。
原料卖价不低,有的要现场开采,开矿要大量劳工,依江无眠的性子,是给钱管饭的,花销便上去了。
弄来原料,进一步提纯,工具、人工、场地、保密等事,又是成本。
正如工部所言,此物初期格外不稳定,威力大但容易伤人,或者白白浪费功夫,不能炸开,开支一度提高。
多年下来,也只有现在南康府发达了些,才敢研制火药。
迄今为止,南康府还欠几个商队银子未还,布政司也左支右绌,亟待要钱。
所以南康府上下,无数双眼盯着盐课,一旦有了产出就被拉去换钱。
然如今市面上流出的精盐细盐只是一小撮,更多的还在盐商手中捏着,预备抬价炒作,江无眠也在盯着相关市场,只要他们敢抬价,他就敢联合建元帝放出这几年来的细盐!
此事暂且不表,只看此次江无眠给出的数据,其中或许掺了水分,但若真细究起来,也是那么一回事。
所以建元帝一看附上的研制过程与花费,便深觉肉疼,花销太大,好在现在有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