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和宁(140)
想到当年的事,李公公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小太监已经整理好了地上的狼藉,奏折又被规规矩矩摆在了龙椅上。
似乎这样做,就可以掩盖永和帝从未想打开它们的事实。
无非是劝永和帝严查幼童大量失踪一案,和让他不要再修通天阁的事。
荒谬,他是天子,做什么还需要这些臣子置喙
不过此事不能一拖再拖,再如何也要先安抚那些民众。
“去,把太傅找来。”
宋今纾敲了足足十多下,听着台下百姓的阵阵呼声,她缓缓下了高台。
百姓们想蜂拥而上,被几个侍卫拦住。
“和宁公主,多谢你了……除了你,谁管我们这些老百姓……”
“是啊,真是多谢公主……”
说着,为首的几人就要跪下。
宋今纾吓了一跳,上前将他们扶起。
“你们折煞我了,我不过做了自己的分内之事,无需多礼。”
眼看众人受不住话头,萧云湛将宋今纾拉到了自己身边,姬霖趁此代替宋今纾去安抚百姓们。
“怎么了”
萧云湛扫了她一眼,“方才在上面喊得那么有劲,现在又想和他们长篇大论我看着都觉得口干舌燥。”
看到姬霖在人群中游刃有余地应对着,宋今纾也歇下了再操心的心思。
不知道父皇什么时候会给出答复。
半个时辰后,宫门被打开的声音打断了人群的喧闹。
从中走出一群侍卫,为首的正是李公公。
李公公手拿着圣旨,对着为首的宋今纾说道:“和宁公主宋今纾听旨。”
所有人齐刷刷跪下。
李公公咳了一声,缓缓打开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近日建邺童少,已闻之矣。朕已遣人事物用之,又倩庶人勿惊,必赐汝曹。和宁公主宋今纾为民谋,有心怀天下之心,朕心甚慰,愿汝持此心,不负朕于所待。钦此。”
“儿臣接旨。”
等宋今纾接过圣旨站起,李公公才凑近身子,低声道:“公主为民请命,本是好事。可若无所顾忌,怕是会得不偿失。”
宋今纾淡淡应着,只是手上的力道更重了些。
李公公还是得体地笑着,道:“公主聪慧,想必能明白咱家的话。咱家还得回宫复命,这就告辞了。”
宫门又被关上,隔绝了内外的两个天地。
宋今纾抬头,还能隐隐看见那处高阁。
马车里,宋今纾和萧云湛二人对坐。
宋今纾看着手中的圣旨,道:“他只是想暂时压下此事,却没有想过停手。”
“已经走火入魔之人,怎么会甘愿从梦中醒来。”
换做以前,宋今纾绝不会认同萧云湛对永和帝这样的评价。
再大逆不道,宋今纾也不得不承认萧云湛说得对。
父皇已经几乎疯魔,即使隐瞒所有人,他也要用童男童女的鲜血为自己延续生命。
况且圣旨上并未提修建通天阁一事。
那些失踪的幼儿,好像再也不能回家了。
青冥……
宋今纾猛然抬头,看向萧云湛。
“他既是你师傅,可有办法阻止他若非他的蛊惑,父皇怎会如此”
萧云湛挑了眉,身子前倾。
“我的人是在和整个皇室作对,而且和青冥的人起了不少冲突,不过已经尽最大可能去阻止了。目前看来,祭品已经足够,只要之后再无孩童失踪,他们就会想办法让百姓忘了这件事。”
宋今纾有些不可置信,“所以圣旨不过是幌子,父皇本就不打算再继续”
萧云湛抬手捏了下宋今纾的鼻子,“此事你本就能力有限,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宋今纾疲惫地闭上眼睛。
这样看来,自己不是白忙活一场
只是萧云湛说得对,自己已经不能再做什么了。
谁叫自己无权无势,只有个公主的虚名呢
宋景淮在二人离开后,便一直盯着宋今纾的马车。
马车消失在视线里后,他又将目光转向了身后高台。
方才,宋今纾就是站在这上面,与铜鼓相较显得极为娇小的她却拿着两根鼓锤,发出了最震撼人心的力量。
半月后,永和帝找出了使孩童失踪的“幕后黑手”,游街当日,建邺百姓几乎都拥了出来,不停朝囚车上扔烂菜和臭鸡蛋。
“幕后黑手”头发散乱,看不清面容,只是站在车里,仿佛周遭一切与他无关。
他在百姓的叫骂声中被推向菜市口,这场沸沸扬扬的孩童失踪案就这样了事了。
宋今纾隐在人群中,终是失望地离开了。
但是周围有眼尖的人认出了戴了面纱的宋今纾。
她虽穿着在普通不过,但她身上特有的气质让人在人群中总能一眼发现她。
“公主!”
一人呼喊,周围的百姓都纷纷侧目,确定是宋今纾后,瞬间便围了上来。
躲在暗处的疏影眼疾手快,飞身挡在了宋今纾身前,伸出手隔绝了她和人群。
宋今纾笑着按下疏影的手臂,道:“他们并无恶意,不用担心。”
疏影没有说话,仍旧挡在宋今纾面前。
宋今纾没有办法,便转头看向群众。
“公主,真的是你!今日那畜生被问了斩,都是因为你啊!”
“是啊公主,要不是那日你敲了申鸣鼓,这事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宋今纾扫过面前的一张张面孔,兴奋的、喜悦的、感激的。
要是他们知道真正的凶手是他们的天子,还不知道他们会有多失望。
只是她还不能揭穿,否则只会引发百姓暴动,使人心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