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汉]家父汉武帝/大汉第一太子(209)

是的。必然是的。

此为仙境之行,凡人魂体承受不住仙境力量造成的损伤。与仙境有关,神魂有关,超出寻常医术范畴,所以侍医不管怎么查都查不出来。

刘彻自觉找到了真相,却更为生气:“一群庸医,朕要你们何用!滚,全都给朕滚下去。查不出来就努力想办法,学艺不精就多翻医书。滚!”

侍医们如蒙大赦,纷纷跪着告退。

及至出了大殿,离得远了。最年轻的侍医走到太医令身边,悄悄问:“下官瞧着太子的情况不似真的晕厥,更像是装的。一直未醒恐也非晕厥所致,而是……而是睡着了。”

太医令瞪他一眼:“你以为只有你一人这么觉得?”

小侍医愣住,看向走在前方的一众侍医,又看太医令:“既然大家都明白,为何方才不说?若说了,陛下也不至于认为是我们太过庸碌。”

太医令翻了个白眼:“你敢保证太子一定是装的?”

小侍医哑然。他敢保证十之八九,但十成十谁敢断定呢。

太医令轻叹:“没有十足把握的事,如何说。再有你以为说出来,摆脱庸碌之名,我们就不必承担陛下怒火了吗?天真!

“你既知太子是装的,怎不想想他为何装。自然是为了逃避责罚。此番举动可谓是‘错上加错’,陛下若知晓真相,必会更生气,惩处更重。

“太子挨了重罚,心里不痛快,会如何?是否可能迁怒揭穿他的我们?

“陛下此刻正在气头上,下手重了些,回头又心疼后悔,会如何?那时他必然舍不得再怪太子,也不会怪自己,是否会怪我们多嘴加重了他的气恼?”

侍医怔在当场,无法言语。

一字字一句句,是他从未想过的角度,但都非常有可能发生。

太医拍拍他的肩:“所以为官之道,需懂得明哲保身。你记住了,皇家父子之事,最好让他们自己解决。哪是我们这等臣子外人能够掺和。”

小侍医懵懂点头,却又有几分犹豫:“那这般一来,我们明知实情却……算不算欺君?”

太医无语:“我何时欺君了?我有没有说过太子此番情况非罚跪所致,而是另有缘由,罚跪只是诱因,更点出这不是太子身体原因导致的?”

侍医:???

你那话原来是在隐晦地暗指吗?你这暗指连我都没听出来,确定陛下能听出来?

太医令挑眉:“若陛下能想到,那就是陛下自己发现的,无论如何气恼,都与我们无关。

“若陛下想不到,也不怪我们。毕竟我们已经如实告知过了。至于没有直言太子是伪装这点,我们也全是按情况猜测,并不敢笃定,如何能断言?”

侍医:……无法反驳。

他回头看了眼已经有段距离的殿门,回想出来时刘彻的神色,嗫嚅道:“我感觉陛下似乎确实想到些什么,但大概率想歪了方向。”

太医令耸肩:“与我们何干!”

侍医:……好吧,确实无关。

殿内。

刘据躺在床上,确实是睡着了。

本来是装,奈何今日起得太早,一路疾行去勘验定点准备热气球。回程马车上,刘彻一张脸黑得能滴水,他被吓得一动不敢动,心惊胆战。

回宫又被罚跪,浑身酸楚,双腿又痛又麻。心理身体皆受煎熬,实在是累得够呛,装着装着没撑住,就睡着了。

床旁,卫子夫神色复杂,看着刘据,面露担忧又略有狐疑。眼见刘彻过来,忙起身行礼。刘彻摆手免了,开口便问:“据儿如何了?”

“侍医说无碍,许是累了,睡一觉就好。”

许是?对于这种不确定的用词,刘彻蹙眉,不置可否,叹道:“是朕不好,朕不该这么罚他。仲卿说得对,教训的方法不只一种,何必非选可能损伤其身体的呢。”

卫子夫动作微顿,觑了他一眼,言道:“据儿这回行事确实鲁莽了些,陛下也是担心他才会如此,如何怪得了陛下。

“据儿平日身体康健,今日恐是累了,侍医既已瞧过,必不会有大碍,陛下莫要太担心。”

刘彻张着嘴,半晌没有言语。

卫子夫不知“奇遇”之事,更不知据儿的诸多奇思妙想来自“奇遇”,而他要回忆这些,整理这些,是需付出“代价”的。

所以卫子夫相信侍医,认定侍医“无碍”的说法,并觉得据儿平日“身体康健”。

但知道“真相”的刘彻做不到。当然他也不打算将“真相”宣之于口,广而告之。

这等事情玄之又玄,说出去恐会引来诸多事端。不论是羡慕的,崇拜的,嫉妒的,眼馋的,各种魍魉必会层出不穷,无端给据儿增添麻烦,将其置身于危险之中。

所以这是秘密,是唯有他和据儿知道的秘密。

刘彻蹙眉,挥手道:“你回去吧。”

卫子夫一愣,犹豫着说:“陛下劳累一日,不如陛下回去休息,臣妾在此守着。”

“你回去便是。”刘彻摇头,“朕不看着他不放心。”

卫子夫还想说什么,见刘彻神色已有几分不耐,聪明地闭了嘴,福身告退。

她走后,刘彻将吴常侍唤过来:“上回朕让你搜罗民间杏林高手,可搜罗到了?”

“有一两个,医术还算不错,已安排进太医署,也在今日前来看诊的人里,并不比太医署原本的侍医强。”

对此刘彻并不意外,坚定道:“再找!”

想了想,又补充说,“不能单从杏林去寻。若有能力卓绝,术法厉害的方士,也都召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