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医生捐了五十,她捐了三十,她们俩的捐款金额已经很高了,没成想冉姐更高。
“什么!什么!大家怎么都围在一起,让我看看!”常巧芬最喜欢凑热闹,刚下工看到“人山人海”的场景,立马过来。
薛淑玲简单解释状况。
常巧芬听明白了,纠结着要不要把“锅”甩给谢衡,可是又觉得这是文霜的善意:“你们夫妻商量了把存的钱都捐出去,我是做不到的,我担心老家的爸妈出事,到时候我一分钱拿不出来……”
她住家属院,只要不生大病,看病吃药不花钱,所以只能提起老家的爸妈了。
不想让大家以为文霜捐一百块钱是谢衡的意思,明明是文霜自己好心,可是说文霜自己做主捐那么多钱,又会让文霜成为众矢之的。
以前和文霜关系淡,没有任何仇恨的家属,要觉得她不会过日子,脑子糊涂了。
这种想入一旦植入脑海里,会从关系淡变成厌恶文霜。
要是大家都差不多,你突然表现出有钱大方的样子,会不会被扣上地主帽子?
与其一个人当箭靶子,不如拉谢衡出来当另外一个箭靶子,分担伤害。
而且吧,功德碑上刻的是文霜的名字,不是谢衡的名字,分一点虚无的名声给谢衡没多大关系,当是对他成为箭靶子的奖励。
岑米粒明白常巧芬甩锅的说法,既然有人帮冉姐解围,没她的事:“我去上班了。”
薛淑玲转移话题:“升升和芍芍的名字也在呢,带两个孩子去看看他们的名字。”
第21章 第 21 章
升升和芍芍的大名就不如妈妈“广为人知”了, 原先有家属看到,还问是哪家的。
其实不用问,看到谢和冉,已经能猜到是谁家的了。
两个小朋友的大名算是被大人们记住了。
升升和芍芍的名字前后挨着, 垫在她们下面的就是捐了一块钱的家属。
小朋友们不是最后。
冉文霜说明过自己的情况, 现在要为孩子们说。
孩子们捐的钱是过年回家, 长辈们给的压岁钱。
他们从出生到现在第一次回老家, 难得回去一趟, 长辈们就多给了点压岁钱。
连孩子的压岁钱都捐出来了!
有几个年纪稍长冉文霜几岁的家属忍不住念叨她,人不能太善良了,要多为自己和孩子考虑。
原先在家属们眼里毫无缺点的谢衡,现在有了“大毛病”。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谢衡不在现场, 大家背后指责谢衡是毫无压力的, 她们让冉文霜别太软弱。
伤心别人家孩子不好过,不伤心自家孩子不好过吗?
说到自家孩子, 冉文霜注意到两个小朋友成了两个小傻子, 摸着各自的名字傻笑。
嗯, 她家孩子挺好过的。
面对几个家属语重心长的劝说,她只能点头应是,一副受教的表情。
她最开始说的话, 现在成了为谢衡着想, 自己扛下所有的借口。
常巧芬把这些话全听进去了,有些心虚又觉得自己没错。
流言蜚语能害死人,除非文霜再也不在家属院待着。
尽管现在没逃过被议论的命运,总比承认自己一个人做主, 和谢衡无关好吧?
要她说,但凡文霜决定的事情, 谢衡十成不反对。
十成细分起来的话,七成支持,剩下三成心里可能是不支持的,却不会明晃晃反对,所以是十成不反对。
从夫妻俩的相处方式来看,瞧着温柔的文霜反而占据主导地位。
这么一想,常巧芬没任何道德压力了。
她可真是机智,能想到这么好的主意,不愧是她。
...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丈夫赶赴灾区支援,冉文霜都没露出心事重重的模样,下午看到功德碑,叫她心事重重起来。
小朋友们的反应和妈妈完全不同,他们挺开心。
今天都没过完就问妈妈明天能不能再去看名字。
他们不知道功德碑意味着什么,只知道他们捐钱被很多人看到了,这是做好事的回报呀!
谢衡回到家看见妻子和孩子们两种表情。
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向爸爸分享功德碑的事,小朋友们说得不是很完整,谢衡大概听懂了。
吃晚饭的时候,冉文霜把事情完整说出来,末了表示:“如果知道要刻功德碑,我会提前说明不用加我的名字,加两个孩子的名字就好,现在连累你变成大家眼里的傻男人了。
不太明白功德碑怎么放在家属院,要放也是放在灾区。”
想不通为什么要出现在家属院。
“或许过阵子就运出去了……如果你出生在古代,不是有钱的大善人就是身手敏捷的高手。”谢衡不介意自己被冠上傻男人疯男人的称号,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不用想太多。
消息已经传出去,即使石碑明天被运走,也难改变被误解的现实,不如想点好的。
冉文霜不太明白:“有钱的大善人能理解,后面是什么意思?”
“是说虽然你没钱,但你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苦练武功,劫富济贫。”
他解释完,冉文霜被逗笑:“不是我会做出来的事情,我不管在哪个时代,都会遵纪守法,违法的事情我不干。”
她哪有那么好!
谢衡:“我在家也会让你捐出家里能捐的钱,这口锅合该我背着。”
冉文霜挺擅长情绪调节,很快就想开:“要感谢功德碑在炖鸡后出现,要是在家里炖鸡吃之前出现,我都没心情炖鸡给你和孩子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