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一日,便是定南伯夫人定下的在四锦园里开宴的日子。
因为这次宴会的目的主要是让武勋的妻子们联合起来,所以定南伯夫人没有把女儿带上,只带了儿媳妇。她是宴会的主人,哪怕四锦园服务周到,只要给足银子,一定会把宴会弄得体体面面,但定南伯夫人为了稳妥起见,还是打算早点去园子里。
考虑到路上还有别的安排,定南伯夫人特意叫府里准备了一辆低调些的马车。
路过东三街的时候,忽然听到隔壁街上传来一阵喧嚣声。
京城风水中一直就有东富西贵的说法。官宦大员、武勋豪门、皇室宗亲的住所都偏向西城。东城这边呢,就是小官、豪富、有些底蕴但暂时还没有族人出仕的豪强家族等等的住处。小官也好,豪富豪强也好,都不会像这样毫无水准地临街闹事啊!
定南伯夫人觉得奇怪,连忙叫人去打探了消息。
他们的马车却没停下,继续朝四锦园驶去。四锦园虽然位于城内,但东西两城的地价都不便宜,用来置办园子似乎太浪费了,所以园子位于东城靠近外城的地方。定南伯夫人叫马车特意绕了一点点路,先路过吉祥街的街口。马车在街口停了一下。
定南伯夫人掀起马车窗户上的帘子往外看。
吉祥街上有个馄饨摊。因为定南伯夫人叫管事们多注意下安信侯府太夫人的动静,而安信侯府正在守孝,其实没有多少动静往外传,管事们只能从别处想办法。他们上报说这个馄饨摊的摊主曾去顺天府看过热闹,然后这些日子天天在摊子上说书。
果不其然,远远瞧去,吉祥街中间有一段围满了人。
周围的商铺竟然也不怕被影响生意。其中有个卖家具的,还搬出了一张桌子,让馄饨摊主站在桌子上给大家讲。这样一来,馄饨摊主的声音就能传播得更远啦。
定南伯夫人远远瞧着那摊主连说带比划的,其实听不清说了什么,但周围人都在叫好。她下意识笑了起来。不等多想,之前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小厮就回来了一个。
小厮汇报说:“那个陈家就住在东四街上。又有一家姓木的,勉强算是望族,只是无人入朝为官,据说是陈家的姻亲。正是木家联合了其他人,跑去陈家闹事了。”
“什么?”定南伯夫人怀疑自己听错了。
“木家说,陈家欺负他们族中一位父亲早逝的孤女,本以为孤女母女被接走后是享福的,没想到陈家竟然将她送人做妾。木家说,陈家小人行径,不屑与之为伍。”
哦哦,原来还是陈家自作孽啊!定南伯夫人哈哈一笑。
陈家是要做文臣的。文臣和武勋不一样。武勋就算没啥好名声,只有你本人确实有本事能打仗,总归是能出头的。但文臣嘛,如果好名声没了,那简直就是灾难!文官会分派系,当你被所有文官集体割袍断义,没了派系,在官场上必然寸步难行。
哦,若是陈家能做孤臣,这也行。但是,陈家?孤臣?皇上绝对不能答应。
之前陈家送族女做妾,虽然被人看不起,但做妾的毕竟是陈家族女,外人其实管不到他们。丢脸只是一时的。可谁叫陈家还送外孙女做妾呢?外孙女的父家要是认了这事,那也就罢了。偏他们现在闹了过来,陈家绝对辨无可辨。陈家的名声完了!
小厮继续说:“那孤女如今是安信侯府的妾侍。”
“什么?!”定南伯夫人没想到这事还能和安信侯府扯上。是巧合吗?尽管没有任何证据,但定南伯夫人莫名觉得这事和安信侯太夫人有关。
她怎么做到的?!
第41章
定南伯夫人原本只是计划短暂停留, 坐在马车上远观一下馄饨摊的热闹。
但因为听说了陈家的倒霉事,定南伯夫人只觉得心情畅快。她不知道万商都做了些什么,却有一种直觉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和万商有关——至少也有部分关系吧?
正好馄饨摊的热闹也因万商而起, 定南伯夫人突发奇想地走下了马车。
婆婆下了马车, 世子夫人也赶紧跟下来,紧随其后。
婆媳俩朝着馄饨摊走近几步, 其实离着人群还是有些距离的,但至少能听清楚摊主说什么了。摊主竭力模仿万商的语气,说一句国法容不得他, 大家就开始叫好。
定南伯夫人姓姜。姜夫人笑着看着这一幕,眼中带着某种怀念。
馄饨摊的摊主名叫陈平。在这之前,他都不知道自己竟然有说书的天赋。自从去顺天府看完热闹回来, 他已经把安信侯太夫人的事迹说了二十多遍啦!起先只是对着摊子上的老主顾说, 然后不知怎么的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发展到现在,今天他都还没有出摊, 就已经有人在路边等着了。等他一出现, 那些人立马求着他再说一遍安信侯太夫人的事迹。也是这年头的人太缺乏娱乐生活, 因此有点新鲜事都要追着。
陈平道:“我还要做生意呢……而且你们堵在这里,周围的店也还要做生意啊!”
结果您猜怎么着?立马就有一位老主顾站出来说:“哎呀,天天来你家摊子上吃馄饨, 这馄饨都怎么下的, 我早就看熟了。来,我帮你下馄饨,你去和他们讲吧!”
旁边家具店的掌柜更是搬出了一张桌子, 叫他踩到桌子上去讲。
陈平还能怎么办?只好应下了。
不过他心里其实挺美, 别说已经说了二十多遍了,就是说上三十遍、五十遍, 他也不会腻烦!他甚至还往里头加入了一些情节,比如说那天去顺天府围观,明明没有看到那个放印子钱的管事,人早就被官差押下去了,但陈平说着说着,先是那管事怎么喊冤的,然后安信侯太夫人是怎么拆穿他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