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锅女配自救指南(167)
趁着这个时机,她环住沈舟云的脖颈,借力踮起脚把眉心贴在他的额间,温言软语地劝解道:“既然清远县、江州、凉州和青州的危机能被我安然解决,我相信这次也一定会的,你且安心当你的京兆尹,说不定我们还会升到同一个部门,而我反成了你的顶头上官。”
“听上去很不错。”
沈舟云的情绪的确有了变化,但他的呼吸也跟着变得粗重,等李星鹭反应过来时,他已然埋到她颈肩的位置轻吻慢咬。
她浑身一颤,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主动亲近是一步错棋,给了沈舟云得寸进尺的机会,如今却是连推拒都说得断断续续,连不成一串清晰的话语。
“别、别留那些痕迹,明日我要穿官服到大理寺就任的……”
沈舟云哑声答了句‘好’,但却动作不停,只是攻掠的阵地从嘴唇与颈肩下移,换成手腕……甚至更多。
冷宫
“下官李星鹭,拜见寺卿大人……”
李星鹭穿着深青色官袍、头戴乌纱帽,她身姿挺拔,即使在弯腰行礼时丝毫不显卑弱或谄媚,倒有几分松竹气度。
而她对面的男人却正好相反,眼含精光、眉宇舒展和那如沐春风的笑容,一看就是个八面玲珑的官场老狐貍。
昨日她因为某些原因睡得极早,今日黎明未至便已醒转,开始听沈舟云向她介绍大理寺的各个重要官员,头一个被提起的就是面前这位大理寺卿吴玮,吴玮出身京城吴、沈、殷、蔡、申五大望族中的吴家,属于无党无派的中立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申家乃太后母族,蔡家是宁王的妻族,而长公主的驸马出自殷家,唯有吴家和沈家从头到尾没有表露出参与党争的意图,可见这两个家族的精明与谨慎。
李星鹭作为板上钉钉的长公主党羽,早做好被这位上官避嫌的准备。
饶是如此,吴玮的言行举止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李寺正不必多礼,今日本该领着你在大理寺与诸位同僚打个照面,但你想必已经获知羽林卫统领章轩遇害一案的重要性,我为你选了两名录事随从查案,事不宜迟,你即刻便带着他们入宫去吧。”
她提前措辞润色的腹稿一字没有用出去,甚至没有踏进她办公的书房熟悉一下环境,吴玮就委婉但坚定地把她送上了进宫的马车。
被派给她的两名录事是一对同胞兄弟,吴玮并未介绍名字,只是称呼他们为大陶录事和小陶录事,她也就这么记下。
马车里,她没有与大陶、小陶录事聊天拉近关系,而是自顾自地思考着吴玮连礼节都不做到位、直接赶着她出门办差的缘由,这种事情是沈舟云能做出来的,但不是精明圆滑的吴玮该做的。
无党无派的官员有两种类型,一是肆无忌惮、任何人都敢得罪,二是小心翼翼、哪怕两边不讨好也不能得罪,吴玮能爬上大理寺卿的位置,自然属于后者,那么他对她表现出轻忽的态度是因为——
因为不认为她存在打交道的必要和价值吗?
章轩的命案对于大理寺上下而言都是烫手山芋。认真查案,可能会查到某个大人物身上,进而增加被灭口或报复的风险,不认真探究案情,宣文帝会责难降罪。
在吴玮眼中,或许她要么是个将死之人,要么迟早落到和前任寺正一个下场,横竖看着都没什么往来的价值。
李星鹭倒是不在意这些新同僚的看法,她只是借由他们的态度进一步感觉到这桩命案背后暗流涌动的危机。
“大人,已经到宫门外了。”
车夫的声音隔着帘布传进来,李星鹭恍然回过神,在大陶、小陶录事下车后,她也弯腰走出车厢、一跃落地。
一个戴着蓝顶官帽的中年太监快步向她走来,满脸堆笑着问候道:“这位就是李寺正李大人吧?奴才已经奉命恭候您多时了。”
“劳烦公公久等了,不知如何称呼?”
李星鹭没有以倨傲的姿态回应,一来她不习惯摆谱,二来太监这类人物,虽然自称奴才,但常年在宫中侍奉,不知代表着哪个贵人的脸面,要是以为能够随意轻慢他们可就犯了大忌。
果然,那太监含笑回道:“奴才姓卓,乃奉陛下口谕配合您在宫中行走查案。”
这位卓公公居然是宣文帝御前的内侍,李星鹭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越发察觉到宣文帝对这桩案件的重视。
若说她丝毫不为此紧张和焦虑,那是假的,但她不会显露出怯色,只是如常般开口道:“我想先去案发现场看一看,听闻那位章统领是死在冷宫附近?”
“不错,奴才这就为大人带路。”
马车不可在宫廷中使用,甚至除却皇帝与得势的后妃能够乘坐步辇之外,无论权贵官员还是宫女太监都得步行。
李星鹭倒是无所谓,在来到这个世界前后她都没少过那种东奔西跑的生活,但是一看就惯于坐书房、不常锻炼身体的陶家兄弟却已经开始流汗大喘气。
为防他们被甩开太远,她每走一段路还要时不时回头等待一下,也正是因此,她察觉到随着她越发深入这红墙绿瓦的皇城,周围路过的宫人就越少。
“李大人,从这里开始便进入冷宫的地界了。”
在卓公公话音落下后,李星鹭的视野范围内已是一个人影也不见,对比起她初入宫门时卫兵、宫女四处走动的景象,此刻的冷清寂寥更显突出。
疑惑的话语自她嘴边脱口而出:“章统领死于冷宫附近,难道陛下有令禁止宫人们踏足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