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锅女配自救指南(168)
“您误会了,冷宫虽说不如其余宫殿贵重繁华,但毕竟也是宫廷地带,自然要有宫人扫洒巡逻,至于此地人迹罕见,那多半是因为宫人们被章统领的死吓到了,短时间内不敢随意出行。”
卓公公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但这仍不能打消李星鹭的疑虑。
因为继续前行一段时间后,她终于发现了一道人影——一个面色苍白、双眼无神的小宫女。
接着是第二、第三个,她们年龄不同、打扮不同,但神情却如出一辙。
如果此时不是青天白日,如果李星鹭身边没有跟着几个活人,她恐怕要以为自己误入了什么阴间地府。
可是卓公公却对此视若无睹,她确信他知道些内情,但既然他不主动告知、甚至扯谎搪塞她,就说明这不是她能够在明面上探究的事情。
她只得暗自记下这些异常,然后把注意力放到眼前的景物上。
“章统领的尸体就是在冷宫西面的这处枯井被发现的。”
枯井?李星鹭没有忘记她穿进这个世界的起点,或许她与枯井这种地方的确有着不解之缘。
她围绕着枯井方圆一里内仔细看了一遍,除了一滩已经干涸的血迹之外,并未发现其余特别的痕迹,这桩案件的第一重困难就此出现——章轩死于七日前,她的调查开始得太晚,也许这里曾留下过什么线索,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了。
“卓公公,前任寺正查案时有搜索过这口枯井吗?”
李星鹭想着前任寺正毕竟是案发后立刻就着手调查,应该多少会得出点线索,若是拿到他的办公卷宗,她便能节省些许时间。
谁料卓公公却似笑非笑地回道:“李大人,前头那位寺正可不如您有责任心,他时而为些无意义的琐事跑腿、时而称病,拖到前日才进宫查看案发现场,您说他能在这里进行什么有用的搜查?”
面对这看似踩人捧她的话语,李星鹭的笑容却有些僵硬——前任寺正拖延时间不干正事无非是不想得罪与这桩案件牵连着的各方势力,为此他宁愿承受宣文帝的怒火被革职,但轮到她怕是连自损避险的选择都没有,因为宣文帝已然失去耐心,一旦她表现出退缩的意图,她的下场或许会比前任寺正更惨。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她再一次在心底告诫自己,然后对陶家兄弟宣布:“我要下井去看一看,你们在旁边摇动手柄放松绳索将我降到井底,等我喊你们的时候再拉我上来。”
“大人,这多危险啊……”
大陶录事露出不赞同的表情,小陶录事也在一旁附和。
李星鹭深吸一口气,无奈地反问道:“那你们能替我去吗?”
通向井底的办法有两种,一是使用轻功跃至井底,二是踏进被绳索一端系紧的水桶,再摇动另一端缠绕着的手柄、逐渐下降水桶的高度。
李星鹭和陶家兄弟都是不擅武艺的文官,自然做不到前者,至于后者,以陶家兄弟笨重的身型,只怕在踏进水桶的一瞬间就会崩断绳索,又往此地搭进去一条人命。
“您、您可以找个卫兵来替您下井探查。”
一阵沉默过后,大陶录事很快想出了应对的措辞,而且口吻中仿佛对这一提议感到些许得意自满。
可是李星鹭却毫不犹豫地驳回了他的提议:“同样的线索摆在眼前,专司查案的人能够捕捉到,外行人却不一定,你们供职于大理寺应当很清楚这个道理,卫兵能替我下井,但能替我探查井底有无线索吗?”
如果沈舟云在她身边,他会用轻功带她到井底、便捷高效地解决问题,但他不在,她也能通过有些曲折的方式完成这件事。
她小心翼翼地靠近井边,在卓公公的搀扶下跨进水桶中,水桶的质地已经陈旧到没等绳索放松就开始摇摇晃晃,她只能蹲下身抓紧水桶两边,以保证她不会从桶中摔出去。
所幸这枯井的高度没有她想象中的深,不过片刻她就安全落地,与此同时,一股浓郁刺鼻的潮湿腐朽气味钻入她鼻腔中,令她本能地抬手捂住口鼻。
从怀中拿出火折子点燃,微弱的光线在这片昏暗空间中亮起,她顺势扫视了一圈周围的环境,目光定格在某处褐色的痕迹上,她举着火折子凑近观察,终于确定这并非苔藓或污渍,而是一滩干涸的血迹。
这处枯井的荒废程度不亚于谭府的那口井,若是经年已久的血迹,定然早已被潮湿环境中滋生的苔藓等物种覆盖,所以这血迹只能是近期留下的,也就是说有一定可能属于章轩。
看来这趟井底之行没有白费功夫。
李星鹭又认真看过每一处角落,然后才重新回到水桶中,高声喊话让上面的人将自己拉上去。
“卓公公,尸体被发现时就摆在井边的这块地上吗?”
她从水桶中出来的第一时间就向着卓公公确认案发时的情况,在得到对方的点头回应后,她一边思考一边说明自己的发现:“我在井底发现了一处干涸不久的血迹,因为没能在案发当时进行搜查,我无法断定那片血迹是否属于章统领,但时间的吻合让这一假设出现,由此又衍生出两种推论……”
“其一,井底才是第一案发现场,凶手在枯井中杀害章统领,然后把他尸体抬上地面。其二,章统领在井底被杀或被抛尸到井底,但是另有祂人将尸体移出井外。”
这两种行为的目的一致,就是增加章轩的尸体被人发现的可能性,但是前者意味着凶手本人想要曝光命案,后者却说明凶手不希望章轩之死过早暴露、而存在一个第三方故意破坏凶手的计划,这其中区别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