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梅园食方(135)

作者: 坐夏 阅读记录

不说是阿草了,就连袁志都被鱼刺卡了两回。

萧鸣笙在沿海城市长大,吃鱼吐刺,仿佛是血脉里自带的技能,才恍然想起萧家算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

这鱼尾巴,竟无人能吃。

她就是能吃,也架不住鱼多。

“这……如今也只剩下些鱼头和鱼尾巴了。要不袁志收拾几个,拿到山下给包子吃?”

萧鸣笙说的迟疑,还念着从前桂贤的祸事,就是从她送的一条鱼开始的。

这一回,不能也好心办了坏事吧?

但浪费食物,实在可耻。

好在包家父子深一脚浅一脚上山来了,也没空着手。

乡下人家,实在没什么好东西拿得出手。上回听说姑娘喜欢吃芋头,便又带了满满一篮子。

“鱼头换芋头,说来还是我赚了,这芋头只需要削去薄薄一层皮,剩下都能吃个干净。我倒是厚颜,请你们尝的是没肉的鱼头和鱼尾巴。”

但是,对普通人家而言,这两样也是好东西。

包子看了阿爹,也不敢收下,“鱼头熬汤,很补身子的……”

“就是再补,它不能像芋头一样放久了。我午食吃了半锅,家里还有好些个。已经留了两个冰在雪地里了,你们且安心带着回去就是。或是送一个给村长也补补?”

萧鸣笙尽可能给包家也想个不得罪人的法子。

包子红着脸,小声说道:“我是看今天好像有人上山来了……但是雪大,看不清是谁……怕是个坏人……”

才不是要来吃姑娘鱼的。

“是了,陵安府的大人来一趟,你们也来看一看,都是好人。”

……

在城里郁郁的崔明端不知被发了好人卡,包子则是带着满满一篮子鱼头鱼尾,心事重重下山了。

萧家的夕食,不吃鱼尾巴,吃芋头腊肠煲仔饭。

今日的精力,用来招待崔大人了,夕食再做一顿,估计卢妈妈又焦虑得围着她转圈了。

煲仔饭,可真是一道省事又可口的美食。

家里的砂锅,是袁志进城的时候,萧鸣笙让买的。

一口气买了十个,可把卢妈妈心疼坏了,还道是袁志买错了煮药的壶。

听说是做饭,那也心疼,买两个也顶天了。

但是,阿草只问了一声,“那卢妈妈买那么多个铁锅做什么?”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这下,卢妈妈反而是心虚走了。

萧鸣笙给锅里刷上一层薄油,又想到了卢妈妈当时怪异的神情,招了阿草一问。

她也是不知,但看了郡主案板上红彤彤的腊肉,认真想了想答:“可能是要煮羊吧。”

“……”

这下轮到萧鸣笙无语凝噎。

萧家守孝六年,连荤腥都没沾。家里的老仆预备几个大铁锅吃土她信,吃羊——那可省省吧。

但卢妈妈脸色为难,也不方面问。还是做饭吧。

米已经提前浸泡一炷香,倒入砂锅,加一倍多的水,大火煮开,小火焖煮,铺上腊肉和香肠。

这会儿功夫,将香芋放入油锅里煎至两面金黄,和煮熟的栗子一起码在米饭上。

萧鸣笙还偷空往三个砂锅锅边淋上了花雕酒,一时酒香四溢,把阿草看得一愣一愣的,“等下有锅巴,香香的脆脆的,你爱吃的。”

阿草吶吶应下,不好说她更喜欢吃这碗酒。

冬日没有绿叶蔬菜,只能用胡萝卜丁和香菇丁来点缀。

最后,夹些许的姜丝,再往中间打上个蛋,盖盖焖六十个数,便可出锅。

不时开盖又盖上,阿草有些手忙脚乱,但出锅闻到腊肉的香气,不住吸溜着口水,“郡主这个好,比崔大人的还好吃。”

“……那当然了,崔大人是客人,得□□致的。”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萧鸣笙随口道一句,又递给她不同的酱料汁子。以一个不甚严谨的厨子标准而言,是要淋上酱油,搅拌搅拌。

但是阿草他们的口重些,另外调了辣酱。

于是乎,一锅正宗的广式煲仔饭,与三个辣肉饭便上桌了。

萧鸣笙第一口便吃了腊肉,油脂浸入米饭,腊肉不油,只留下咸香。米饭软而不烂,比大锅焖的有嚼劲,吸收了各色食材的香气,嚼起来十分满足。

萧家其他人没吃过煲仔饭,但是搅和成拌饭,又都是辣口,大口大口吃得干净。

吃到最后,就剩锅底的锅巴了。

萧鸣笙脾胃弱,她那份便没淋上花雕酒。看阿草吃到最后,用勺子将锅巴都扒拉下来。

她年纪不大,又是孩童心性,吃了第一口,“香的,脆的,郡主好吃……”

这评价,和荀家小郎君是一样的句式,除了多念叨了一个“郡主”。

卢妈妈边刮,边说起了萧家旧事,“奴婢记得有一回,后厨焖了一锅米饭,底下也是这样,吃完了,每人分一块……”

话未叹完,她才惊觉不合时宜,手足无措,除了告罪,也红着眼。

“嬷嬷把泪擦擦。咱家从来就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萧鸣笙笑着宽慰她,也扶了扶胀痛的心口,“从前是随父亲和将士们一起守护西北,如今,他们也来守护我们,切莫将他们忘了,才是正经事。”

袁志一向不多话,这回也红了眼眶,背过身去,连锅巴都冷了。

萧鸣笙瞧着他的背影,脑子躲藏的记忆忽而又探头:黄沙蔽日,战马嘶鸣,西北将士用骨血铸造起最后一道防线,胡人的脚步停下了,他们的命也留下了。

立碑,她要把西北将士的碑,立到京城来。

第073章 砂锅米线

上一篇: 施微 下一篇: 此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