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食方(167)
讲完故事,萧鸣笙也不忘给团子挽挽面子。
“嘻嘻……本公子不过是随口戏言,当不得真。”
嘴上谦虚,然而绪安的头,抬着的姿势,快赶上兽院的仙鹤了。
崔明端看他吃得欢,顺手将虎头帽拿了下来,免得热出汗,反而不好。
萧鸣笙便继续道:“他将羊肉和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娇耳不仅味道鲜美,还有驱寒祛病的功效。他将煮好的娇耳和祛寒汤分发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伤寒病也随之痊愈。”
“呜……后来的事,本公子也知道了,百姓觉着这方好,便在冬日开始吃饺子,保护耳朵。”
绪安迅速总结,还人小鬼大看了看崔明端,“崔兄不带帽子,多吃两个娇耳,嘻嘻……”
“是,有心了。”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崔明端便也顺理成章再去多加几个饺子,也给真正有心的人加了两个,“郡主在院中练箭,寒风也冻耳,多吃几个。”
“……”
好极了,饺子回到身上系列。
这顿饺子宴,萧鸣笙不出意料又吃撑了。
送完客,她顺便练了箭再祭灶沐浴,不由细细打量了这具身体。
原想着,穿越就穿越,不过是代替原身好好生活,不能白白受着她的荣华,须得好好护着家里人。
然而,照着这路子走下去,约莫是连她的姻缘也要抢了。
借着浴汤的遮掩,她悄然展开手心,上头的黑痣,又不见了。
唉……自己只是一缕神魂,便要鸠占鹊巢么?
萧鸣笙心事重重,以至于年前这几天闷闷不乐。
谁知,往年,她也是如此,卢妈妈和阿草他们都没怀疑。只道是郡主想将军了。
崔明端在萧家过了半日的小年,这事在崔家也掀起了小小的波澜。
族老问起陛下对这桩亲事是何态度。
“想来是快了。”
崔三夫人当即是白了脸色,在崔明端过来请安时,更是试探性问要不要先添几个丫鬟。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儿子也正有此意。”
“那好——”
“前儿打发了人出去,府里再买几个新的回来调教也好,见一见场面,免得来日怯场,缺了人手。”
崔家能有什么大场合?不外乎是崔明端迎娶荣安郡主。
他也一道将话说了出来,“来年的开支,或是要好好算一算,免得成婚的旨意来的突然,府里一时拿不出太多现银来,失了清河的脸面。”
这下,崔三夫人也不知该如何说,只能僵硬笑了笑,“是了,婚嫁都是大事。过了年,你表妹也十七了,前儿你舅舅还来信,请我为你表妹多留意呢……”
“京中儿郎众多,自有良配。”
……
母亲有意撮合,崔明端不是不知。不说家中并不赞同,他也无意于此,心想母亲总该看明白的,只是不曾想,年后人便在崔家住了下来。
而梅花坞也有人来投奔。
赶在了大年三十夜,一对母女敲响了萧家的门。
风雪甚大,一老一少,衣衫俭朴,戴着破旧的毡帽,脸蛋红扑扑的。脚上的靴子,也被磨破沾湿了。
袁志在给炉子加炭,卢妈妈开的门,对着说着一口官话的人,也疑惑:“我们夫人的外甥女?”
萧夫人,是江南人士。只是在西北住了多年,从前的亲戚没怎么走动过,儿郎要投军历练,袁志倒是见过几个。女眷就不清楚了。
卢妈妈从前只是个粗使婆子,也不认得。
眼下,人已经到了,风尘仆仆站在家门口,天又下着雪,也不好将人往外赶,这大过年的。
萧鸣笙沐浴出来,阿草便凑过来耳语:“郡主,你知道你有一个外甥女吗?”
“哈?”
“哦不对,卢妈妈说她是夫人娘家的外甥女,也就是郡主的……”
“表姐表妹?”
“嗯,郡主你真聪明,卢妈妈就是这么说的。”
萧鸣笙当即从自己的伤春悲秋里走过来,一脸警惕:“从前也没听说家里有什么亲戚来往,怎么忽然有什么表姐妹过来?人呢?”
“已经在灶房了……”阿草抱着小草,也困惑。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嘶……”
萧鸣笙当即倒吸一口凉气。灶房里放的,是萧家的年夜饭,还有各色吃的。
一不留神,给人动了手脚,岂不是正好一网打尽?
第091章 杨梅果脯
萧鸣笙惊讶卢妈妈怎么就直接将人带灶房里了, 这也不是待客之道。
等到了灶房一看,才知缘故。
萧家不是每个房间都摆着炭盆,索性年夜饭就摆在灶房了。
二人将那身残破的披风脱下后,再如何勉力维持体面, 也抵不过瑟瑟发抖。
卢妈妈也是苦过来的, 赶忙告罪道:“这儿没炭盆, 要不先到灶房?锅里还有热水。”
二人来投奔, 自然是主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萧鸣笙进屋前, 也厘清了。萧夫人的外甥女从没去过西北, 如卢妈妈阿草这般,都没辨出原身已换了人, 只是个表小姐, 自己不必慌乱, 且看是不是真亲戚才是要紧事。
阿草进去, 将袁志换了出来。“主子……人,好像有点不对。”
“何处不对?”萧鸣笙钦佩他的敏锐。
“嬷嬷说, 她们是十月从越州府坐马车来的。时间对不上。而且,二人千里迢迢 ,不走水路, 去坐马车做什么?路途遥远, 再没护院,即便走的官道, 也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