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梅园食方(173)

作者: 坐夏 阅读记录

里头,二人处得相安无事。

“崔大人怎会做这个?”萧鸣笙瞧他落刀的深度正好,也好奇。

“是臣偷师而来。”

他也怕坏了这些好不容易揉好的面团,“既然师傅满意,那便由臣将余下也刻上,请郡主坐一会儿。”

“还没到坐的时候呢……”

在某人过于义正词严的目光下,萧鸣笙还是在矮凳上坐了下来,不过手没闲着,在每个扇形的尖尖那儿捏出褶皱,再同他道,“刀在大人手里,劳烦大人也在中心处轻轻割出几道痕,刻出花蕊的模样。”

崔明端擅丹青,一点即通。二人这样亲密无间合作,十几个无心桃花酥便好了。

这可苦了外头的人。柴氏是第一个想进来的,“哼,我与郡主辛辛苦苦做的点心,倒全是为他人做嫁衣了。”

“嫂嫂做的嫁衣,本公子也想进去分几块。”绪安又晃着他的虎头帽口不择言。

第094章 豌豆糕

磨蹭久了, 便刻意了。

荀二郎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又摆上一张大笑脸进去。

得亏是袁志做了不少毛刷给阿草玩。这小帮手一多,毛刷都险些不够用。

蘸上蛋黄,刷在中心处。

柴氏辛苦做的, 生怕孩子们坏事, 可四岁的小童, 已经在家学开了蒙, 每日在家也是要临上几张大字。

这刷子, 小是小了些, 当笔使去沾蛋黄点上去,三人都玩得不亦乐乎。

荀二郎便做了最后收尾工作, 将混合在一起的黑白芝麻撒在上头。

如此, 一朵朵形神兼备的桃花便开在萧家案头。

“世人爱风雅, 我也不能免俗, 今日这么一折腾,我倒宁愿做个大俗人。”柴氏如是道, 衣钗不乱,然而手腕微发酸。

荀二郎也不避讳人,掏了帕子就给她擦汗, “郡主慷慨, 这样细巧的方子都展露人前,不然, 夫人教了我, 我来做给——大家吃。风雅之事, 无人共赏, 可怎么好?”

“哼……”

柴氏要脸面,揪了他的帕子, 回敬道,“要是别的点心,我也愿意教。可这桃花勾人吶,让你们儿郎都学了去,桃花酥变成桃花债,那还得了?”

荀二郎就知道他娶了个大醋坛子,更是笑道:“我这人,最不喜欢欠债了。定然无事。崔兄家大业大,想来也不会欠下什么。”

崔明端自然能听出柴氏是在说城里谣言,也知她们感情好,想来是都说了,不免有些慌乱,余光瞥了又瞥。

“呀,我这桃花酥还没出锅呢,怎就论起债了呢?诸位不能是没预备给我家潦草压岁钱吧,这大年初一,可不兴欠啊。“

这话题,便这样揭了过去。

萧鸣笙也感动柴氏的维护之心,又挽了她去做另外一道点心,“姐姐府里人都能吃胡豆,这道胡豆糕颜色翠绿,也比绿豆更温和些,年节大鱼大肉,这糕点也能调节脾胃,我再做一道送给柴姐姐。”

胡豆焯水煮熟后,由袁志将之打成细细的豆泥,加入糖和提炼出的黄油,小火慢慢将水分炒干。

这过程,极其讲究耐心。火大了,胡豆便成了糊豆,颜色也会发黄,失了这道点心的精髓。

萧鸣笙另起一锅烧了热油,将模具内都刷上油,取适量小豆团放入模具,慢慢压,脱模出来,就是一个翠绿的胡豆糕,颜色比绿豆更鲜亮,在冬日里,更是养眼。

这做法,比方才刷蛋黄还有趣。

几个小不点自发去洗手,再眼巴巴来到萧鸣笙面前,“郡主……可有我们能分担的?”

若是再将目光收一收,就更像了。

“我这儿只有两个模具,排着队来可好?”

虽说压模脱模,就是不断重复的机械动作。但点心最后要由客人带走,萧鸣笙还是自己做了一部分。

剩下,就给三个小朋友自由发挥了。

按着身份,绪安是第一个做成的,不过他贪心,放的豆泥多了,有些不太好脱模。

崔明端帮着敲了敲,出来也是歪了肚。原是刻的五瓣梅花,胡豆翠绿,远远瞧着,竟有绿梅清韵。

绪安不随他崔兄,能赏什么梅,对着这块亲手压出来的胡豆糕,啊呜就是一口。

“慢些吃,可不要噎着了。”

那桃花酥需要烤一炷香的时间,胡豆糕便先入了口。

秋播豌豆,原是在春日成熟。但这道清新的糕饼,再由自己的小胖手压出来,三人吃得比谁都香。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好吃,崔兄,待我压一个给你。”

“娘亲,你也吃一口……”

“诶……爹爹……”

原本只绪安一人,便足够手忙脚乱了,再添了双生子,萧鸣笙瞧他们吃得香,也怕噎到了,撑着了。从架子上取了腌制的南丰蜜桔,化开了,一人分一小碗。

桃花酥与胡豆糕,皆是风雅之物。胡豆糕简单清新,如嚼春色,满口都是早春的气息。

而桃花酥,烤制后颜色果真是淡了些,像极了三月桃花,香气更浓。

一人分了一个在碟子里放凉。

柴氏笑道:“桃花粉嫩,胡豆翠丽,回去我雕几个花模,像是牡丹、芍药、菊花、海棠……李义山一句‘绿肥红瘦’写尽暮春景色,要是这红的换成绿,也不知能引来什么佳句呢。”

“作诗,那是指望不了我的。”萧鸣笙也跟着打趣。

这苦差事,若有,自然落到探花郎身上。

崔明端没推辞,他倒盼着下一次迎春赏花。

从梅花坞带回的糕点,自是有一份送到了宫里。

“荣安心思巧,爱卿也有心了。”

皇帝留了他坐,宫里的梅花尚在花期,剪了几枝供在白瓷里,红梅白雪的意境便也出了。

上一篇: 施微 下一篇: 此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