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梅园食方(193)

作者: 坐夏 阅读记录

郑公子脚步是挪了,不过看完她写的方子,嘀咕一句:“加减川芎茶调散么?原来郡主自己会医呢……这不是便宜了我爹吗?那可是上好的玉石呢……”

第105章 煨麻雀

萧鸣笙忧心阿草的病, 难得将方子配比想了起来,竟忘了茶楼里还有外人在。

她将笔搁回,既没遮掩,也不责怪, 反而问道:“不想公子也是懂岐黄之术的人。”

郑公子也没那自觉, 只当她是夸赞的话 , 头一昂, “我祖母有头疾, 本公子乃至纯至孝之人, 自然是懂的。”

“原来我后山的树,不是树, 竟都是治病的好药材呢。”

“……”

这一句, 便将人的气焰浇了个干净。

郑公子屁股还在隐隐作痛。他就想不明白了, 萧家被人贪了那么多银子, 早不敲鼓晚不敲鼓,偏偏他的人去砍了几棵破树就去了。害他被祖母打了一顿, 连母亲也从真州赶了回来。

今年潇洒的好日子,算是没了。

但在外人面前,他的威风一点都不能落, 咳了咳, 再指着那张医方,“川芎、荆芥去梗、白芷、羌活、甘草、细辛去心、防风去芦、薄荷不见火[1]……这才是川芎茶调散。”

言外之意, 她那张加减川芎茶调散, 改的也太多了, 能行么?

郑公子念的方子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而萧鸣笙写的清上蠲痛汤。

“公子既通读医书,想来也读过《内外伤辨惑论》, 里头有一方,名为羌活胜湿汤。便有医者根据二者加减衍化成新方。”

“郡主还真的懂啊?”

郑公子虽然不学无术,平日也骄纵得厉害。但世家里,除去世代家传的御医,也就只有崔三爷名扬京城。他虽然不屑跟清流们在一处玩,但对崔三爷也有仰慕之心。

这下,他唯一能吹嘘显摆的技能,竟黯然失色。

“哼,这方子,一定是三爷修道时琢磨出来的……”

他不满咕哝道。三爷好端端的,不修道,去吉安府做什么?一个小小的府尹,还不如留在京城里呢。

萧鸣笙不知竟叫他脑补许多,没功夫搭理他,拿着方子就往楼上走去。

大夫也诊完脉出来,见了她,当即要行大礼。

“老人家不必多礼,下雨天还让你跑一趟,实在过意不去。”

“郡主这话实在是折煞老朽了。老朽来前,国公爷特意交代了,必得拿出本事来,好好为姑娘诊治。”

“那,可是能治好?”

“姑娘的头疾,耽误了多年,是有些棘手……”

老大夫说话一顿一顿的,将众人的心提了提,“不过身子强健,老朽略尽绵力,为姑娘扎几针,看看能否缓解一二。”

萧鸣笙谢过,再将手里的方子递过去给他,“方才与贵府公子攀谈,他提及川芎茶调散能治头疾,小女便想到了有人根据它和羌活胜湿汤,研制出了这方子,您老人家帮着看看,是否能用?”

郑公子在楼底下,自然也能听到二人的对话,一听荣安郡主将这药方的功劳镶在他身上,不禁脸一热,咳了又咳。

老大夫惶恐不已,“这名家医方,向来都是不外传的……”

“也不是我写的方子,是——从前在西北,从一本佚散的医书中看到的。”

无奈之下,萧鸣笙只能是找了个借口,那老大夫才敢拿细看,再三斟酌后,“这方子尽得两方之妙,有几味药,是可对姑娘病症……容老夫回去再斟酌斟酌。”

*

京城是最藏不住消息的。

翌日,郑国公家的公子又亲自送大夫到梅花坞。

马车还没停下,便有瘦高孩子背着个竹筐,兴冲冲往茶楼里走。

“她家可真是什么破烂人都收……”

“咳咳……”

小厮疯狂给老大夫使眼色,才让公子闭了口,“祖母也是,爹娘也是,从前可怕过谁?这回倒好,巴巴讨好她作甚?”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咳咳……”

“行了,再咳,这嗓子就哑了。小爷今天不进去了,就在这儿眯一会儿。”

……

茶楼里,包子将大半筐的麻雀放下来,腼腆笑了笑,“姑娘姑娘……你吃麻雀吗?”

“当然是吃的。”萧鸣笙瞧这满满当当的雀鸟,脱口赞道,“才开春多久,你就打了这么多麻雀,可真是能干。”

“嘻嘻……麻雀可烦人呢,早上叽叽喳喳叫了老半天,我就拿了弹弓去打了下来。”

“你准头可真好。”

乡下人家的孩子,多少都会玩弹弓。不过,包子另有高手教着。

“我从前也不怎会打,我爹教了也不会,但是袁大哥可厉害了,他带我打了两次,我突然就会了。”

萧鸣笙要回柜台那儿拿些碎铜子给他,谁知包子早有准备,一溜烟就跑了,边跑边喊,“姑娘我去种地了,这竹筐下回再来拿。”

“看着路,慢些。”萧鸣笙对着他的背影喊了一声,便看到郑国公家的大夫来了。

今日,也要施针,同时,他将加减后的方子拟好。

萧鸣笙让袁志陪着阿草去,自己则去将麻雀收拾干净,

麻雀烤来吃,不过这份量多。她倒是想到了从前仿过的食方——煨麻雀。

取把剪子,开膛后连皮带毛剥下,清洗干净后,用清酱、甜酒煨熟。

她一人坐在灶前看火,慢慢往里头添柴火时,走近个不速之客。

久没露面的荀二郎,他倒是一贯的笑面,“郡主这茶楼清雅,不想主人家事事亲力亲为。”

“荀大人……”她将手中的柴火添了进去。

上一篇: 施微 下一篇: 此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