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食方(194)
二人相互见礼。荀二郎打趣道:“我今日休沐,原是该带夫人和孩子一道过来。可听说崔兄养只新猫,兄妹二人便闹着去看。”
新猫不新,人却成了旧的。
萧鸣笙只是静默听着,并不言语。
荀二郎打量着灶房放的那半筐语儿梨,“郡主身子才好,可不好多吃梨。”
“是,多谢大人相告。”
萧鸣笙也只是应了这么一句,便自顾自去舀了水净手。
借着那泠泠水声,荀二郎开门见山道:“以前常听管事念叨,送礼不可送梨,梨与离同。我本不以为然,谁知如崔兄这般,亦能因着一筐梨,将自个儿断送了。”
“荀大人同是世家儿郎,该知我萧家与清河崔家,从一开始便是不般配的。”
“幸得我那最讲礼法的崔兄不在,否则只怕要训诫一二了。这桩婚事,是先皇御赐的,郡主与崔兄,自然极般配。”
萧鸣笙不想再辩,只是举着瓠瓜做的水瓢,看着匆匆掠过的麻雀。
那鸟儿或是闻到了同类的香气,或是被酒气所驱赶,片刻也不敢停留。
“瞧瞧,我今日来,其实是有正事的。听说郡主上了道表。”
*
宫墙檐下,也有燕子衔泥往来筑巢,好不忙碌。
崔明端也被召入宫中,手里握着的,正是她的亲笔。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天子与他对坐,没错过这位伴读的神色变化,“荣安,很有孝心。”
普天之下,也只有天子能直呼她的封号。
崔明端将文书合上,恭敬答:“郡主得陛下眷顾,理当如是。”
“不过,她也太有孝心了。吉安府每年封赏的六成收归国库,她只留下半成吃用,余下皆由户部与兵部调配分往四方边境。”
这道表,若是教他先行看过,他定会拦下。
然而,想起昨日那些锥心之语,崔明端又侧头过去,咳得厉害,“臣,御前失仪,请陛下恕罪。”
“怎么,这风寒还没养好么?”
“是臣不中用,咳咳……”
天子起身,崔明端也跟着要起,谁知被按了下去。
“想来定是爱卿身子不适,没往梅花坞去。近日听内侍省说,荣安的身子大有起色,朕倒有心为你们选个吉日,怎么偏偏爱卿接连病了?”
崔明端仍是咳得不能自抑,才要开口谢恩,便听陛下话锋一转,“不过,眼下有一份要紧的差事,满朝文武,也只有你,才能为朕所依仗,只能连累爱卿再忙碌一阵。”
“陛下言重,微臣万万不敢承受。但能为陛下分忧,臣万死不辞。”
……
荀家的双生子没能看到一只新猫,荀二郎也没能替挚友挽回一二。
不过,他面皮厚,硬生生是等到了锅里的煨麻雀熟了。
萧鸣笙将麻雀捞出,熟后去爪脚,单取雀胸、头肉,连放盘中[2]。
荀二郎不用她招呼,自个儿举着筷子过来,“那臣便谢郡主赏了。”
“……”她是真没要请他吃的意思。
“甘鲜异常。”
“……”
听到这个与食方里一模一样的评价,萧鸣笙心中更是郁郁,难免是想起了那位只会说“好吃”的崔大人。
“这麻雀灰不溜秋的,城里城外斗有,要不是乡下人家饿极了,也不在乎这一口肉。郡主另辟蹊径,用清酱与甜酒来煨,滋味更是非凡,实在是难得。若是崔兄吃着,也只会道一句‘好吃’,岂不是暴殄天物?”
荀二郎有眼里见,但坚守初心。
萧鸣笙也跟着夹了一块,嚼了嚼,带着些许酒气,味道确实不错——
没等她夹第二块,荀二郎便拦了,“郡主还在吃药,不宜多吃。你那丫头请了名医诊治,也不能用。我便做个恶人,分一半带走了。”
“给柴姐姐吃也好。”萧鸣笙此地无银三百两道。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自然了,拙荆身子康健,多吃几块也无妨了。可惜了,崔兄病了也不能吃,真真是承让了。”
“……”
有友如此,崔大人可真是没一丁点儿可惜的地方。
临走前,荀二郎才说起了今日的正事,玩笑之色收敛不少,“其实,郡主那表,上得好,也不好。不过,上了是错,不上也是错,倒不如上了表忠心……”
萧鸣笙也知不该提四方边境。但原身出身西北,有这么大一笔银子,自然想着戍守边境的将士。她不提,才让世人觉着她被荣华富贵迷了眼,忘了本心。
荣安郡主的封号是陛下给的,但声望,是天下学子与百姓捧的。
她早已骑虎难下。
第106章 梅子黄
檐下草绿, 萧鸣笙对着燕子的巢看了又看,雏鸟好似不在了。
“风老莺雏,原是这般……”
“什么莺?”
阿草蹦跳着跑来,手里挎着一篮子, “郡主, 你吃梅子吗?”
一筐黄绿的梅子, 圆滚滚的, 很是招人——口水。
雨肥梅子, 吸溜吸溜。
阿草边说边吞口水, 露出的笑意,没从前那般憨傻, 同春光一样明媚。
郑国公府里的大夫, 确实是妙手回春。连着扎了一月, 又配着祛风散淤的汤药, 阿草的头疾好了不少。
“哪来的梅子呀?”
萧鸣笙也觉着牙软,阿草则是晓得再不好的东西, 郡主都能将它变成好的。
“是夫人给的,大哥还在后面。”
阿草指着后面的,悄悄说道, “还有很多人来。”
清明前后, 再连着谷雨,都是阴雨连绵。
萧家像是回归了去年的寂静, 坡道往来的, 也只有内侍省的马车两日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