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四福晋只想种田(87)

作者: 蒹葭是草 阅读记录

明清两代尤甚。

像她这样能到处跑的大家闺秀,少之又少。

在人治社会,皇权至高无上。她想找的那把保护伞,似乎只有皇帝才够格。

可哪个皇帝会允许自己的女人抛头露面。

正相反,这世间对女子禁锢最严格的地方,就是皇宫。

路被堵死了,姜舒月只能苦笑。

她还是太弱小了,又受困于女子的躯壳,只能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发光发热。

如果冯明知足够争气,考中进士,她大约会跟着他去江南,做一个低调的农场主。

他养她,她养她的农场。

他做父母官,她就做衣食父母。

不甘心又何如,这世上令人不甘之事何其多。

郁郁不得志者,也非她一人。

“姑娘,这是……苞谷的种子?”左宝树伤好得差不多了,过来帮工,他从布袋里抓出一小把种子,托在手心问。

姜舒月第一批拿出来做实验的,是后世种植最多的普通黄玉米,也叫硬粒玉米。

特征是籽粒饱满,高产,耐寒抗旱,种植得当还抗倒伏。

不等姜舒月回答,左宝树用手掂了掂:“这么沉手的苞谷粒,我从来没见过。”

这批种子是空间里最初代的培育种子,抗病抗倒伏能力表现很一般。

饶是如此,还是一拿出来就引起了关注。

没办法,相差三百多年,育种技术突飞猛进。

姜舒月回神,朝他笑笑:“我管这个叫玉米,你见过的苞谷种子长什么样?”

“姑娘这个种子看着还挺像玉的,我见过的种子比这个小,又干又瘪,把籽粒脱下来特别困难,用手搓能把手搓坏。”左宝树是庄稼人,看见好种子爱不释手,托在掌中仔仔细细地看。

姜舒月判断,他口中的苞谷种子,可能还是最原始状态的种子:“我看田庄里没人种这个。”

左宝树点头:“苞谷耐旱,但产量低,脱粒难,还不好吃,没人愿意种。”

玉米确实不如白面和稻米好吃,原始玉米脱粒难也正常,可产量低从何说起啊。

很快姜舒月就明白了原始玉米产量低的原因。

姜舒月把盛种子的布袋交给左宝树,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给玉米撒种。

只见他熟练地开沟,然后像撒麦种一样密集地将玉米种子撒到地里,用脚覆土。

姜舒月:“……”

姜舒月叫停,蹲下用手抓起一把土,轻轻碾碎,又抬头看看天,问左宝树:“春天到现在只下了一场雨,打湿地皮就停了,你觉得三天内还能下雨吗?”

左宝树也抬头看天,半晌摇头:“今年怕是要闹旱嘞。”

姜舒月又碾碎了一把土,提醒他:“地干成这样,撒种之前是不是要浇点水?”

“苞谷不怕旱。”左宝树蹲在他刚开好的浅沟旁,看向对面的姜舒月,表情认真,“这个种子好,很容易出苗。”

姜舒月也看他:“种子再好,也要吸饱水才能出苗,对不对?地太干,出苗是可以出苗,但出苗不齐会影响抽穗,影响最后的产量。”

左宝树不认同地梗着脖子低下头。

他虽然不是村里最上等的庄稼把式,也知道如何种苞谷。姑娘出身高门,十指不沾阳春水,懂什么种地。

见他这个态度,姜舒月放弃解释,学着冯巧儿玩起了逻辑自洽:“我虽然没种过地,但我阿玛与工部管农事的官员交好,我听他讲过如何种苞谷才能高产。”

又画大饼:“你按我说的做,肯定能种出像种子一样饱满的苞谷。”

事实证明,逻辑自洽加画大饼战术很奏效,左宝树看看布袋里的种子,又看姜舒月:“那行,我试试。”

他爱惜地将刚刚播种下去的半沟种子回收,重新开沟,浇水,等一会儿又准备播种。

姜舒月叫住他:“苞谷种子不能像小麦种子那样密集地撒。”

说完过走去,亲自示范怎样挖坑,怎样保持株距,怎样覆土。

边示范边教学:“沟距这样就可以,种坑一寸多一点,株距六寸。种坑不能浅,浅了不好扎根,也不能深,深了不好出苗。株距最重要,像小麦那样撒种,到了秋天只能看见秧苗,收不了多少粮食。”

姑娘才说自己没种过地,就亲自下地示范,还说得头头是道。

左宝树一边听,一边看。只见姑娘用手一挖就是一个不深不浅的坑,他走过去看,用手指量,一寸多一点。

姑娘做示范一共挖了十个种坑。左宝树全都用手指量过,十个种坑都是一寸多一点,从形状到深度,好像用模具压出来的。

半点不差。

很快他又发现,不光是种坑,就连十个种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模一样。

比用木匠的墨线量还准。

他倒吸一口凉气,忽然想起他爹瞪着姑娘用水种出来的叶菜时,说过的话:“有人天生会种菜,不服不行。”

看来姑娘不止天生会种菜,还会种粮食。

比起工部的农事官,左宝树更相信他爹说的话。

若农事官有这本事,苞谷也不会到现在都没人种。

姜舒月示范完一抬眼,正好对上左宝树炙热的目光,顿时被吓了一跳。

对方目光太过明亮灼人,让姜舒月有一种想喊人的冲动。

“东家,我都听你的!”左宝树第一次喊姜舒月东家,声音洪亮,“你让我怎么种,我就怎么种。我信你,一定能种出像种子那样饱满的苞谷!”

冯巧儿和常妈妈被他这一声喊全给喊到后院来了,见只是在撒种,像看傻子似的看了左宝树一眼,问姜舒月:“姑娘,没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