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当炮灰主母,我偏另谋高枝(488)
谢韫之与沈知节自然是一往无前。
这二位臣子的鼎力支持,实在又让宣和帝感动了一番,但他为人严肃,不善言辞,也只是私底下与皇后冒两句真心话。
“两位爱卿,在朕陷入困境之际雪中送炭,又在朕登基后功成身退,从不自居其功。”宣和帝道:“如今天下有难,两位便出马救渡百姓,得此良臣,朕何其幸也?”
皇后听罢深感如是,便自发地派人送些东西,去两位大臣的府邸,好好安抚他们的家眷一番。
许清宜倒是还好,将军府一向热闹,六岁的璇姐儿又是个话痨的小宝贝,身边整日里都有动静。
谢韫之出门带来的变化,也就显得没有那么明显。
倒是熙宁公主估计难熬些,去年生的二宝还小,府里人口又不算多,若是手头上没点事情忙碌,难免胡思乱想。
于是许清宜与临哥儿商量,想带璇姐儿去状元府串串门。
谢韫之不在,府里最年长的男主人便是临哥儿了,许清宜出门自然知会他一声。
“正好,明日我沐休,陪你们一道去。”临哥儿想了想道。
许清宜满脸狐疑,真的假的?
在她的印象中,临哥儿不是前几天才沐休吗……
但是算了不管了,反正临哥儿真的旷工了,也不会有人想不开找他的茬。
确实,临哥儿职位上的事务并不繁忙,只要平时管理得当,他不在一两天也没有什么大碍。
临哥儿入仕已有三年余,这些年他升了三级,眼下是从四品官,去年在户部做事,今年调到了刑部做事,看样子还会继续跳。
谁叫他是皇后的亲外甥,又深得帝心,有人说,官场就像临哥儿家的后花园般,任其来去自如。
此次南方发生灾害,临哥儿倒也想跻身一线去救灾,奈何爹已经出发了,家中不能没人守着。
熙宁郡主家的二宝是个男孩儿,据说沈知节本来不想再要了,但一次意外令熙宁公主受孕。
在熙宁公主的决定下,便留下了这个‘意外’的孩子。
眼下熙宁公主夫妻二人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熙宁公主分外满足,并决定以后真的不生了。
通过她的透露,许清宜才知晓,哪有什么意外啊,都是套路。
这样也好,以后小郡主便有了更多的选择,嫁也好,娶也罢,甚至不婚也可以。
想到这里,许清宜便不由想起自家的璇姐儿。
她的父兄们一个个地都太稀罕她了,谢韫之离家前最后一天,与她道别都好好的,与璇姐儿说话便化身癞皮狗,追着让璇姐儿许诺,等他回来还爱他。
许清宜简直没眼看。
出趟远门都这般黏糊舍不得,以后女儿成亲可怎么办?
几人说笑到开心之处,又不由收敛笑容望向南方的天空,忧心忡忡地想,不知南边的大雨停了没?
第348章 起义天子
南方的大雨暂时停了,但此时洪涝已经形成事实。
谢韫之与沈知节等人赶至灾区,看到一片狼藉,满目疮痍。
洪涝冲毁了百姓们的家园与田地,还有不少人失去了性命,幸存的百姓无家可归,便大量涌向未被淹没的都城。
收到赈灾资粮的官员们,组织人手每日在城门外施粥,搭建临时住所,捐赠衣物被褥等,积极救灾。
但这是有京官督促的城池,才能一切乱中有序地进行。
而有些地方没有京官督促,又加上地处偏远,父母官常年做惯了土皇帝,遇事便城门紧闭,无所作为。
谢明宗所在的地方也很偏远,这些年他在谢淮安的协助下,终于捞了一些油水,但这层薄薄的油水根本不够做什么。
但样子还是要做的,于是他冒雨跪在当地富申姜百万的府邸门前,跪求姜老板捐赠粮食等物,让老百姓度过困难。
姜百万乃岭南当地人,深知此地的鬼天气,据说洪涝之前,他就已经将粮食都装到了船上。
码头那些密密麻麻的船只都是他家的。
此次洪涝,不仅知县来向他要粮,远一点的知府也来向他要粮,还有水师那边等等。
瞬间弄得他焦头烂额。
忽然想起,半年前完全将生意搬到了北边的养子阿耀,对方眼下也已经是个大富商,手里也有不少粮食。
阿耀曾经也劝他这个干爹一起北上,做海外蕃人的生意更赚钱,不要盯着岭南这块地方了。
可是姜百万如何会轻易放弃大本营?
眼下看来还是阿耀更有先见之明,此次洪涝他不仅损失重大,手里的粮食还要被官府盯上。
眼下也只能破财挡灾。
眼看着岭南一时半会儿无法恢复元气,姜百万损失了手里现有的粮食后,便打算收拾收拾家当,等天气好一点便上船出海,北上投靠阿耀去。
谢淮安听说了这个消息,眼中杀机尽露,他不想让姜百万走,因为姜百万手里有钱有粮,还有这么多船只。
造反需要大量的钱财,他必须留下姜百万。
原本他们造反所用的大部分钱粮都来自太原温家,可是宋言卿那个废物,已经被许氏带人过去杀死了。
温家的钱就得不到。
若是再放走姜百万这个富商,谢淮安担心造反的事会有变。
可是他眼下势单力薄,靠自已根本无法留下姜百万,于是他一咬牙下定决心,冒着极大的风险出了门。
谢淮安快马加鞭连夜赶路,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跨越城池,找到记忆中结拜大哥还未起义时的大本营。
这位起义之前,是一名赌庄的老板,名叫封随月,人称封三爷,自已也很有钱,并且人脉颇广,与水师提督也是拜把子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