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向皇帝骗个娃(131)
……这些都隐约让徐温云觉得有些不安。许是心中装着事,又或者是白天睡过了,晚上有些失眠,夜里便让阿燕扶她出来转转。
谁知竟在月下,庭院中清池边,撞见了她那个不好相与的金主。
且稀奇的是,郑明存着了件极少上身的黑衣,隐在夜中,若不是那张俊朗的面庞白得乍眼,险些就不知那儿竟站了个人。
他指尖攥了封书信,听见动静回头,望见是她的瞬间,眉头蹙得更紧了几分。
“……秋夜寒凉,你出来做甚?”
听他这话的语气,就知是心气不顺极了。
徐温云实则很有些做奴仆的觉悟,知道若想日子过得好,头等大事就是要将金主伺候好。
郑明存心情若是如此一直不快,她必得遭殃。
所以有时候或主动,或被动……
徐温云须得承担起温柔解语花的重任。
“……郎主可是有心事?
不妨同妾身说说,妾身虽帮不上什么忙,但总能为郎主疏解疏解心情。”
郑明存的心事,便是与父亲政见相左。
他是坚定不移的太子党,而由父亲这两日的行径来看,已是全然投靠了煜王。
他明面上是绝不敢忤逆父亲的。
可暗地里却写下手中这封书信,上头说明了煜王已经入京,且其他一些不利于太子的异动,正在纠结着要不要让暗卫将其送去东宫。
这些政事,原也是同个妇人说不上的,可郑明存这两日,实在是在父子纲常与心中道义两者之间反复动摇,心中也确实烦闷。
“太子与煜王,你更看好哪个?”
这话倒并不是什么忌讳。
街头巷尾,酒肆茶寮,早就人人谈论,争相发表见解,郑明存忽就很好奇她是如何想的。
徐温云便猜到他是为政事烦忧。
她虽身在内宅,隐约也能察觉到,如今两党已在朝中争夺不休,而荣国公府根深树大,只怕是早就受到波及,牵扯其中。
“……我选煜王。”
听到这个与心中完全截然相反的答案,郑明存不禁眼周骤紧,冷声问道,
“为何?”
“妾身混迹在镖队中,入京路上歇脚纳凉时,也听了许多民间百姓的见解,其中支持煜王者众多,而提起太子则是怨声载道,所以由此可见,煜王甚得民心。”
“自古有句名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郑明存闻言不禁反驳,
“可煜王得位,实乃名不正言不顺。
太子,才是嫡系正统,皇帝亲传的继位人选。”
徐温云沉默半晌后,幽幽道了句,“……是啊,太子哪怕只是个平庸之辈,可凭着他出身高贵,乃皇后嫡子,又是皇上亲传,也合该继承大统的。
可为何呢?他为何还是如此有失民心呢?”
说到底,不过就是六个字。
自作孽,不可活。
郑明存听出她话中的潜台词,身形都被震得慌了慌,不禁抬眸向她望去。
只见清晖的月光下,她披了件厚实的浅白色薄氅,襟边的细短的轻软绒毛,随着夜风摇曳着,明眸皓齿,双瞳剪水,眸光中透出些钟灵毓秀的灵气,显得清慧近妖。
他的眸光盯落在她面庞上几瞬,终究并未再说些什么,淡声吩咐道,
“……更深露重,你身怀有孕,且回去吧。”
待人走后,郑明存又在池边静站了许久,而后由袖中取出个火折来,打出火光后,将其凑到那份书信的边角处。
黑暗中泛起了阵红色火花,很快又消失殆尽,半空中飘出些黑色烬尘,打着旋儿落在幽深粼粼的池水之上。
三日后。
中秋。
原本是阖家团圆,花好月圆的日子,荣国公府却透出些不对劲儿。
徐温云听何宁说,以往每到中秋,阖府上下的妇人们都会团围在一起做月饼,和面,揉馅,压纹,蒸烤,做好之后分食给阖府的下人。
可今日却什么动静都没有,甚至连午膳,都是由小厨房做好,由奴仆们端送到各房中的。
郑明存自昨日下午出门,整夜都没有回来,虽说二人确是貌合神离,徐温云也算不得容国公府真正的媳妇,可现在她腹中怀着孩子,在京城中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容国公府了。
她遣阿燕出门打探消息,两个钟后,阿燕才轻手轻脚回来了,小脸吓得煞白,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不仅是咱们容国公府,整条永安街都跟死寂了般。
门房方才悄摸和奴婢说,隔壁房御史突发暴毙身亡,礼部具尚书不知所踪,御林卫总使由马上跌落……接连不断出了好几桩蹊跷事情,家丁们个个手上都拿着家伙,蹲守在府中的各处出入口呢……”
徐温云听得心慌,只吩咐下去,让人守好院门,闲杂人等不能入内。
*
当夜。
圆月如盘,清辉的月光洒落大地,将巍峨的皇宫,显得愈发磅礴大气。
金漆雕龙,琉璃作凤的宫殿中,半人高的宫灯随着夜风飘动摇曳着,宫娥们裙摆翩翩,捧奉上各种各样的精致的佳肴美酒,轻置宫桌上。
中秋夜宴,天子与臣同乐。
病重在床,已口不能言的皇帝,也由太子做主,披着松散不合身的龙袍,被推到了宴上的主座上。
太子一身明黄蟒袍,坐在右侧偏中的长桌后,眼见朝臣都到得差不多,便开始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