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殿下他有读心术(110)

之所以大都分到翰林院,一是因为之前没有为官经验,不能直接放到有实权的位置上,二来是因为翰林院本就是丰富学识的地方,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能在这里接触到很多被记载的官员政事和朝廷事务。

几乎可以说翰林院就是一个为新选拔的人才过度并镀金的过程。

过度成功了就能一路平步青云,未来有机会在朝堂上大展拳脚。不成功的话一直留在翰林院也有可能。

然而这一次明启的情况却不同。

燕王本来看中的就是明启在国土政策上能与自己想到一处,又怎么会让这么一个有实际能力的人留在翰林院?对于别人来说可能需要在翰林院过度,但明启不用。

燕王将明启外派,封为登州通判。

这是一个有实际权利在手的职位。虽非地方最高长官,但要对最高长官知州进行辅助之责,同时还要负责地方的粮运、水利以及诉讼等相关事项,并对知州有监察的责任,奏折可越过知州直达天听。

登州就是皇帝想要推行新的土地政策的“示范点”,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效果不好,这其中有登州知州对他的意思领会得不够彻底的缘故,也有因为地方条件限制,导致部分政策不能按照预计推行的原因。

想要做好这个“试点”,那就得既能充分理解政策,也要能因地制宜。

所以安排一个对政策了解透彻的官员过去势在必行。

只要在登州试点成功,那么之后推行起来就会方便很多。而且新政本来也于民生有利。

明启得到要外放的消息,心中激动,这是陛下要重用他的表现,只是高兴之余也难免有些许忧虑,毕竟这一外放就至少三年。

午后。

明启来到九鼎镖局。

上午他通过言九鼎给沈渊送信,想见沈渊一面,本以为最快也要明天才能收到回信,但不到一个时辰言九鼎就来告诉他——中午到镖局见。

还是之前第一次见沈渊的那个大堂,沈渊穿着一身白色绣暗银纹竹叶长袍,低调的穿着却满身贵气。

“恩公!不,王爷,下官拜见王爷!”

明启躬身行礼。

沈渊笑了笑:“免礼。本来也打算这两天找你,听你今日有空就干脆今天见了。之后你可就得忙着外放事宜,也少不了来往恭贺,定然抽不出时间了。”

明启:“王爷……外放的事您知道了?”

沈渊:“我应该比你知道得还早些。”

明启:“外放是陛下对下官看重。”

沈渊:“这是自然,状元大都会被放到翰林院,总要先沉淀个几年才有慢慢升迁的机会,还要看是不是有合适的缺。而且就算出了翰林院做了实差,差事好坏也还不一定,多数都不是什么要紧的职位。外放就不一样了,只要你干得好,三年后回来定然有实缺等着你,连跳几级都不难。”

明启点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沈渊:“这我明白,只是原想着能留在金陵以便在王爷身边效力。”

沈渊微微眯眼。

两人对视,有些事便已经心照不宣。

沈渊勾起唇角:“你有这份心是好,但若是无要职在手,无重权在身,那就是留在我身边也是无用。你若是为了自己和姐姐过上还算不错的小日子,那确实留在金陵谋个稳妥的差事也就够了,在翰林院养老都成。但若是还有别的想法,这次外放就是你光明前程的开始!”

明启心潮澎湃:“承蒙王爷教诲。下官犹记得当初王爷勉励下官的话,下官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下官定不会让王爷失望!”

沈渊:“如今朝中的形势你应该也多少了解。沈青炙手可热,但也不过是表面的花团锦簇,可没到烈火烹油的程度,新的格局才刚刚开始,没那么快稳定下来,你在外三年好好做你的政绩,只等荣耀回归就是。”

明启:“下官明白!”

两人的谈话没持续多久,拢共也不到半个时辰,沈渊先行离开。

言九鼎送明启回去,当然主要还是去蹭个午饭。

路上言九鼎跟明启说:“王爷有时候是严格要求了些,但王爷说什么做什么都有他的道理,总之一定对你没坏处就是。”

说话的时候只有沈渊和明启,言九鼎又不在,只当沈渊是对明启有所要求。

当初沈渊助他建立镖局时对他的要求也不少,而且各个都不简单,虽然自己也是得益者,但有的时候还是会感慨沈渊的严格。

可不管多艰难,沈渊下的每一道指令他都会竭尽全力完成,还要完成到最好。以前他不理解的时候还会问沈渊为什么要这么做,到后来一次次亲眼见证结果,他也就不再问了。

明启:“言大哥不用担心,王爷没有要求我什么,只说了些勉励的话,又给了我一些意见,让我自己斟酌。”

言九鼎一听这情况更觉得头疼。

要是他的话还不如直接给他下令,让他自己琢磨他反而不知道过该怎么琢么了。

次日一大清早,明启就出了城。

还是言九鼎安排的车马,直接送他到登州。

明蕙犹豫良久还是没跟着一起过去,这也是昨天明启跟她谈了一个时辰的结果。

明启劝她,她是他的姐姐,但她的生活不应该只围绕着他,她完全可以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她未来还有很长的人生。她可以做很多以前想做但一直没时间没条件做的事。甚至“姐姐”这个身份都有可能是她所有身份中最不起眼的一个。

她思考了整整一个晚上,最终决定留在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