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世小药铺(240)

齐王也跟去看了纪霈之一眼,知道德公公所言非虚,遂放心地回到窗边的太师椅前,一屁股坐了下去,伸开两条长腿,又打了个哈欠,“弟妹精通医术,听说药材也是顶顶好的,怎么没给九弟熬药!”

唐乐筠道:“妾身幼年习武,在辨穴上颇有心得,更擅长针灸,外伤也能应付,但王爷的病我看不了,手头没有合适的方子,药材再好也不敢给王爷乱用。”

“言之有理。”齐王指了指身边的椅子,“九弟妹也坐,我听德公公说端王府走水了,严重吗!”

唐乐筠坐了大半个屁股,“两个主院都没救了,所以我们回到了这里。”

齐王审视地看看四周,房间陈设简朴,都是普通商贾的用度,“委屈九弟妹了。”

唐乐筠道:“不委屈。在京城开药铺是家父一直以来的梦想。”

齐王想了想:“京城的铺子不便宜,九弟对九弟妹有心了呀。”

他这是明晃晃的试探:一来试探纪霈之对唐乐筠的感情,二来试探纪霈之的财力。

“这是妾身的铺子。原东家是嘉兰人,西南开战后,京城开始闹饥荒,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回老家去了。妾身当时在城外,被叛军包围,便拜托薛三爷找到这家铺子,买了下来。”

唐乐筠根据文契的内容,编了套瞎话,说完她起身朝夏院判迎了几步,“夏院判,我家王爷怎么样了!”

夏院判面色凝重:“王爷年轻,只要好好将养,一定会有所好转。”

“主要是亏空严重。”王御医从太医院医生手里接过一只药匣,“这些是皇上赐给王爷的好药,五百年以上的老参就有两只,王爷身体虚弱,邪不能胜正,此药正合用,娘娘不妨多给王爷补补。”

亏空严重是该补,但应徐徐图之。

如果不说明剂量,这一盒补药于现在的纪霈之来说,就是虎狼之药。

唐乐筠问夏院判:“夏院判也觉得我家王爷应该躲多多进补吗!”

这是一道送命题。

夏院判不答,冷冷地看了王御医一眼。

王御医顿时一个激灵,补充道:“娘娘误会下官的意思了,下官是说,皇上关心王爷,特地让下官送来这些补药。”

唐乐筠点点头:“原来如此,幸好王御医医术高明,否则我家王爷性命不保了。”

王御医心虚地缩了缩脖子,“下官惭愧。”

齐王问:“夏院判,端王病情如何,可要开方子!”

夏院判拱手道:“王爷,端王殿下病情复杂,下官医术不精,开不了方子。”

“开不了方子。”齐王若有所思,又问唐乐筠,“九弟平时吃什么药,给他看病的大夫又是哪位!”

唐乐筠道:“我与王爷聚少离多,对这些知之甚少。”

齐王吩咐守在门口的护卫:“你去把伺候他的小厮喊来。”

那护卫出去了,很快就和元宝一起进了门。

元宝道:“启禀王爷,我家王爷用的是江湖游医的方子,姓李。李大夫说,病是治不好的,只能靠内力,能维持几日是几日。”

说到这里,他的眼泪又下来了。

齐王看向夏院判。

夏院判点了点头,“下官虽然不是江湖人,但知道内力可以强健五脏,抵御邪毒,延长生命。”

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

齐王有些不耐:“本王想知道,端王还有几日。”

夏院判面露难色:“王爷恕罪,下官医术不精。”

“废物!”齐王冷哼一声,起了身,“弟妹,端王好歹是个王爷,住在药铺不但不成样子,也不安全,我在西城有一处别院,环境清幽,你不妨和九弟住进去,让他好好将养。”

唐乐筠断然拒绝:“多谢齐王美意,端王府都让人烧了,哪里还有清净之地。这里虽在市井,但用药方便,就不折腾了吧。”

“随你。”齐王面色不善,迈步向外走去,“王御医留下,时时照顾,以备不时之需。”

“啊”王御医赶紧跟了两步,“王爷,下官还有病人等着呐。”

齐王脚下一顿,头也不回地问道:“怎么,没有你,太医院就不瞧病了吗!”

王御医白了脸,“是,下官领命。”

……

送走齐王和夏院判,王御医和唐乐筠一起回到了起居室。

唐乐筠在太师椅上落了座,翘起二郎腿,似笑非笑地问道:“所以,王御医想做什么看着我,还是看着我家王爷!”

王御医面露惧色。

他在医术上确实不服唐乐筠,但在杀人这件事上不如纪霈之的一根小手指头。

齐王让他看着纪霈之,等同于要他的命。

想起永宁帝突如其来的病,又想起半夜烧起的大火。

他到底下定了决心,颤颤巍巍地说道:“娘娘,下官不敢,下官绝没有那个意思。补药的确是皇上赐下来的,非是下官本意。”

唐乐筠道:“那你的本意是什么”

王御医道:“下官这就出去,关于王爷的病情,下官一定守口如瓶。”

第125章

有些事不落到自己头上,就总觉得是笑谈,大放厥词,肆无忌惮。

不巧碰到了,便心中惶惶,手足无措。

王御医就是这样的人。

他惴惴不安地退出上房,回到自家马车里枯坐了一会儿,怕被某些监视端王的人看到他擅离职守,又赶紧回到了一进院,从田老爷子的屋外搬来一把交椅,在水缸旁坐下,百无聊赖地观察着缸里长势旺盛的睡莲。

元宝见他识趣,放心地进了厨房,对唐乐筠说道:“那老小子规规矩矩,没有耍花样的意思,小的想请娘娘辛苦一下,再帮王爷行一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