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旧情,爱连环,恨连环(229)
没有声音。抬头看,哥哥几个月来又长高一截,他眼神冷漠地望着自己被风吹起的发梢。
杜芊想了想,便转身向红疤儿走去。
红疤儿钱数完了递给旁边站着的一个三角眼,对杜芊说:“哎,小妹!你哥哥的事情莫找我,脚长在他身上!”
红疤儿连数钱时,目光都是刺溜溜的、火辣辣的,奇怪看杜芊时目光就像冬日炉火,或夜晚星星那样了。
杜芊说:“伯伯,我跟你磕个头!”
“莫磕,没得用。”他将一双蒲扇似的手掌竖起,掌心冲着小姑娘左右摇晃。
杜芊磕了头站起来说:“伯伯,你放他没有?”
红疤儿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哈……”
杜芊觉前边这棵伞形的树都被他笑得直摇,身上起鸡皮疙瘩。
笑毕他道:“好简单!好容易!才说了嘛,脚长在他身上!”
杜芊又转身走到虎子面前。
虎子粗声道:“芊芊!说你聪明,你真是笨!爹妈他两个,又没有老,做得走得,吃得睡得,担心做啥子?你要去,各人去!你不去,就留在这里!”
问红疤儿:“大哥,女的,好不好住?”
红疤儿扭起嘴角儿讽笑道:“虎子,就怕你是做梦。连我都听说了,她外号七仙女,哪里都会欢迎她。她愿意的话,我那间屋都可以让给她住。”
红疤儿的话在暗中给了杜芊勇气。她道:“哥,伯伯说你是做梦,说得好,你真是吃了迷魂汤!”
她上前双手扭住虎子一只胳膊:“哥,同我走!非要你走!非要你走!”
虎子手一摔,像摔个纸人儿似的,杜芊飘几步,站不稳要栽倒。手拿一摞钱的三角眼跨两步将她搀住了。
周围几个不冷不热的声音:“哈,死心没有?死心了吧!”
“他回去了,亲爹妈不吃他的炮子壳,左邻右舍都要吃他的炮子壳!”
三角眼钱撒些在地上。
红疤儿对何老爹道:“老头!看这小姑娘的面子,跟你一路来,遭她哥哥推一跤,你把地上的钱捡回去。”
说毕站起,带虎子等六七人头也不回地走了。
杜芊趔趄着没走几步,张老坎便拉着要背她。她是被几人换着背回去的。
惊变,好个报恩女
他们来到了离渝州只有一百多里的古路镇。这天逢赶场,进场去的路口,小学老师赵芸带一队高年级学生在这里宣传。
他们当街拉起的“抗议日军侵犯上海”横幅,风中呼啦啦摇晃。每人举着面小旗,对聚集民众摇旗吶喊。
师范毕业生赵芸从江苏流落至此,凭毕业证加干练外表形象谋到目前的教职。他穿的童子军服,口袋插着钢笔,看去像个娃儿头。路边已聚了一群人,张老坎这队人也凑拢去一起恭听。
因听见赵芸口里不断重复“上海”字眼,杜芊问:“上海在哪里?”
张老坎说:“海边!”
学生把传单发在这群人手上,多数都没有看,认不得字,只有杜芊在看。
赵芸见了很感兴趣,走拢问她:“嘿,你认得字?”
杜芊用人听不见的声音“哼”一声,方说:“认得些,认不全。”
赵芸说:“认不得的字问我。”
杜芊头低着的,先只是斜瞟了他一眼,这才抬头认真看他,因为谢秀才外,又遇到个热心教她识字的人。正要问个字,学生已经把路闪开,人群一涌过去。她跟着走了两步,又回头歉意笑一下。
她不回头一笑也就算了,赵芸日后想起,不过就是与一个连脸蛋都没看清的女孩说了句话。这一笑把赵芸的心击碎了。
走到古路镇的南路口,向妈的妹妹住在这里。杜芊包裹里有两双鞋子,是住在四叔家时做好的。一双青布圆口鞋,给谢天的,因为还差他一双。还有双绣花鞋,是给荷花做的。
一两小时前,在路过那株歪脖子黄葛树时,她心里就有冲动,想去一趟谢家,不过几里路。
但她想张大伯、陈大伯不放心一定又要陪着我。这不算,我去了见了伯伯和娘娘,我放下东西就走哇?我舍不得他们,多说几句话,陪他们一会,大家在哪里等我呀?
这还不算,我见他们一趟又走了,不要又惹得娘娘哭一场,惹得伯伯发半天呆,唉!她越想越没头绪,小队伍已经把歪脖子黄葛树抛老远了。
此时,把这两双鞋子交给向妈妹妹,拜托她就行了嘛,很干脆。
向妈妹妹家离街口几步路,张老坎和陈方良女儿陪她走去。向妈来赶场,顺便来妹妹屋里坐坐,背篼儿放在门外。一见她就叫猴儿,只有向妈才这样叫她,要她进屋坐。
她不进去,说除了这两位张伯伯、陈姐姐,那边还有几人在等,把手中两双鞋子递给她。
向妈接鞋子在手,口中说句:“你伯伯都死了!”
杜芊愣住,感觉像是自己死了。
嘴唇张合了几次,方喃喃道:“好好的,我走的时候!”
“今天是他的头七。”
杜芊回头去看张大伯、陈姐姐,想说话,她眼睛已经看不清人脸了,全是水和雾。大家也看不清她的脸了,全是泪。
泪水中的声音:“张伯伯,陈姐姐,我要去……”
陈姐姐见她这样,眼圈也红了,说:“有好远?我们送你。”
向妈说:“有十多里。她要去,有我一路,不要你们送。”
杜芊哭着说:“张伯伯,你们放心,我遇到的都是好人。这里离渝州只有一天多的路了,我去看了谢娘……”
想说还要陪陪她,没说出来,便又说道:“我请向妈送我到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