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国旧情,爱连环,恨连环(234)

作者: 让之 阅读记录

这女子本来没有看见杜芊母女,这下看见了,迎着问:“大娘,你交寒衣签的名字,姓谢吧?”

谢娘说:“我是姓谢,寒衣是我女儿杜芊打的,我们想看看衣服样子。”

女子笑道:“这一百套军服,每人两套,就是照你女儿做的样式打的,学得不像。我们正要找她!”

拉着杜芊说话。

这时,赵芸等几个小学老师,正在街边支起竹竿悬挂鞭炮。赵芸踩在长板凳上,手提着鞭炮刚一转身,便看见了站在街对面横幅下的杜芊。他一分神,长板凳一头翘起,他连哎呀都来不及叫,就一屁股摔了下来。

“棒老二”出征

那天在幻灯机旁边,赵芸与杜芊对面而立,感到了互相之间的吸引力,姑娘想听自己说话,她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自己脸上,她不时笑一下像在为自己加油。加什么油?为勇气加油,为爱加油。

后来当姑娘随老妪走了,他才发现自己说的全是废话,白白浪费了难得的机遇和难得的好时光!

他当时没有去追她,问她住在哪个村哪个铺,这他后来想起并不后悔,他不能擅离自己的岗位,卑微又必需的岗位,放映抗战幻灯,他走了秩序必乱,学生会抓不到缰。

而这时他从板凳上摔下来,脚髁很快由青而肿。同事都叫他快去包点药,他只得一跛一跛找草药医生去了。

一群记者有昨晚就赶到的,有今天一大早乘车来的。义勇敢死队出征早已算不上新闻,可“棒老二”出征不仅是新闻,还是新闻的□□,新闻的富矿、新闻的多棱镜!

“棒老二”还未现身,记者们看见后援会女子拉着个眉清目秀的女孩说话,根本不知说的什么,几架照相机就对过来了。

镁光灯闪烁犹如天空在不停的闪电,没有雷声而已。杜芊哪里见过这副阵仗,不懂是在做什么,几次三番想要躲到后援会女子的身后去。

记者们指着摆放着簇新军服军被军斗笠的长桌向后援会女子笑道:“不行,没有照好,请你带她站到这里来吧!”

后援会女子却也乐意,对杜芊道:“这是照相。不懂吧?过后给你看照片,就懂了。”

记者又请了两个士绅过来,与杜芊和后援会女子都站在横幅之下,长桌旁边。正在摆布,鞭炮响起,红疤儿三十人走过来了。

这里看照相的人大都被吸引开了,几个记者反而镇静,各自都“咔嚓咔嚓”按了几张,这才掉转镜头。

红疤儿等同样都头缠白头帕,肩挎一根白布条。只有为首红疤儿一人的白布条,有所不同。他除胸前的“剿灭倭寇”外,背后还有“戴罪立功”四字。

就因与众不同,所以醒目,街边看热闹的人中有人一指点,大家都撵着看,叫好的、竖大姆指的、做怪象的,各种人都有。

同样吸引眼球的还有三十人所背的枪,有汉阳造的老套筒,清朝进口的九子毛瑟,这枪虽老而高级!插在腰上的“独门冲”又称“单打一”,及一些猎枪。

后者是红疤儿出发前为了军容齐整,搜寻来凑数的。

一群后援会妇女蜂拥上前,将准备好的小包裹(里面装的毛巾、袜子、香烟、万金油等)纷纷塞在壮士手中。

有几个坐在席上的士绅和耆老也挤过来,其中一个白髯老者向红疤儿道:“你胸前几个字,写得好!”

红疤儿看他神气凛然,话外有音,立即转背给他看背上几个字。

老者道:“更好!更好!若是平日撞见,定要请你吃拐棍,挨刀子!今日既然如此,应该壮行!请吸一口烟!”

拨开前面两个记者,将手中镶银竹烟袋双手递给红疤儿,红疤儿双手接了就吸。

杜芊、谢娘看见虎子和红疤儿,干着急挤不拢去,杜芊一方面也是不好意思。

有个名叫鲁力的中央社记者帮她们的忙,大声叫道:“喂,壮士中,哪个叫虎子?你妹妹在着急!请你出来!”

虎子挤了出来,一群记者、几架相机立刻跟上。杜芊、谢娘将寒衣、布鞋塞给他。

虎子握着杜芊的双肩高叫:“妹妹,我不杀死几个倭寇,不回来见你!”

声音竟压过了鞭炮声,四周雷鸣般的掌声更与鞭炮声一起,冲上云霄去了。杜芊听不得打呀杀呀这些话,尽管是杀倭寇,她细瘦的身子在虎子的手心里直打哆嗦。

三十壮士中的二十九个及县长等入席坐定了,红疤儿还被记者们围住,抓紧采访。

有记者问:“请解释一下你背上的‘戴罪立功’这四个字?”

红疤儿朗声道:“我过去叫土匪。土匪小的叫土匪,大的叫军阀,军阀大小又不等,这不是我说,是书上说的,有根有据。

“我过去劫过不义之财,害人妻离子散。我和弟兄们今天去杀倭寇,我听说陪都修了个精神堡垒,等到班师之日,我们要提几十个倭寇首级,到精神堡垒去祭献!”

记者们刷刷写着。

又一记者问:“老哥!恕我直言,土匪的人生是骚扰百姓,你现在要去保卫百姓,这个弯你是怎么转过来的?”

红疤儿又大声道:“兄弟,我是看见那些大军阀、大土匪都抗战了,国有危亡,我是跟着学!”

记者一边记喉咙里一边发出各种声音。

后援会的人以快出发了为由给红疤儿解了围,将他带到县长、士绅一桌坐下。

有个秃顶老者却是认得兵器的,问红疤儿:“你这些老枪,似乎就不必带上了吧?战场上除了勇敢之外,装备是最要紧的呀!”

上一篇:婚后甜心 下一篇:将军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