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国旧情,爱连环,恨连环(282)

作者: 让之 阅读记录

杜芊轻轻叹口气,又放了回去,它又慢悠悠地游起来了。

这个时刻漱玉深信,如果没有赵芸,当然也没有那个飞行员,杜芊就会成为替代自己的人了,唯一的人。这当然很自私,她又想,我凭什么把方博士看得比赵芸和那个飞行员更重要呢?

海棠溪的溪口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

方止戈道:“你们看,两岸古木,掩映着几处飞檐,中间一座古老的石桥。从市区望过来,这桥是最醒目的,是南岸的标志。”

游慎敏却把目光投向远山:“哪里!从市区望过来,首先所见,是那座云中的古塔。”

赵芸笑道:“博士,我跟校长一样,也爱高处的景物。”

漱玉向杜芊打个抿笑:“我跟妹妹,爱的却是小桥流水。”

方止戈道:“这座古桥不算小桥呀,它很有气势。”

不大爱开玩笑的游慎敏却问杜芊:“诶,我听你叫潄玉,叫的姐姐,她叫你,叫的妹妹。”杜芊心想,他未必不准我们这样叫呀?赵芸是他的学生!

只好说:“校长,我们过去认的姊妹,可是,赵芸又是您的学生,赵芸也一直不准我这样乱叫……”

游慎敏忙道:“哎,不对不对,这怎么叫乱叫?尤其是出了学校,譬如现在一同出来玩,你就不应该叫我校长。”

“啊,真的?那我叫您……”

漱玉也未想到丈夫出来游春,也变得这样有趣和开朗!

笑道:“嗨,他话都递到你嘴边了,你就叫他姐夫!”

杜芊不禁看赵芸一眼。

赵芸连忙道:“不行,杜芊,不准乱叫!”

方止戈一旁哈哈笑道:“现在给芊芊出个考题了,是听校长的,还是听学生的?”

聪慧的杜芊灿然笑了,看一眼游校长之后,又把眼皮垂下来:“姐夫!”

游慎敏微笑点头。

漱玉说:“嘿,叫你,你要答应呀,光点头?”

游慎敏说:“她并没有说什么话,我答应什么呀?”

大家都笑了起来。

不料游慎敏却又指着方止戈向大家笑着:“我现在要把考题出给他了,杜芊,你可以叫他止戈。”

杜芊星眸闪烁,轻启朱唇:“止戈!”

自己说了不好意思,带笑把身体背过去。

赵芸忙道:“校长,不可以!”

杜芊转过身来,犹笑着:“我们各叫各嘛!”

漱玉笑着说:“妹妹!止戈就喜欢人家叫他博士,所以连我都一直叫他方博士。”

杜芊赶快道:“那我就跟着姐姐叫。”

转向方止戈:“方博士!”

方止戈说:“哎呀,你把我叫着耍呀?”

因为“耍”是渝州方言,杜芊、漱玉笑弯了腰,连游慎敏也忍俊不禁。只有赵芸竭力忍住没有笑。

不觉到了桥上。桥那头一间瓦亭,挑出个竹帘子来,写着“桥头火锅”。

漱玉见了又笑起来,道:“我早听说有个桥头火锅,原来在这里!我要吃!”

游慎敏和方止戈跟进去一看,都连忙摆手道:“太辣!太辣了!”

漱玉和杜芊都笑道:“入乡随俗呀,你们到渝州几年了,该学吃辣的了!”

方止戈走出去道:“你们请便,我和慎敏到对面去吃担担面。吃担担面也是入乡随俗呀!”

游慎敏却站着没动。他晓得方止戈不会单独去吃担担面,只看着他笑。这样僵了一两分钟,方止戈只好又进来了。

火锅原是江边拉纤搬运的力夫爱吃的野炊,为御风寒,在汤锅里加了许多辣椒、花椒和牛油。

于是有的江边食店投力夫所好,也办起火锅,还打出了“桥头火锅”的牌子,这样火锅这一粗疏吃法就开始登堂入室了。

此时五人落座后,老板娘赶快将几把蒲葵扇递到他们手里。

大家道:“咦,现在正是春天,我们又不热……”

老板娘道:“听出来你们是下江人,等会吃辣了,就满头满脸的汗水。”

赵芸笑道:“这里有一个下江人,我们校长、博士,他们是北方人。”

老板娘笑道:“管他咧,我们渝州人只要听口音不是本地的,都叫下江人!”

方止戈笑道:“你说得我很紧张,汗已经冒出来了,我就又想到对面去吃担担面了。”

担担面顾名思义,原是将锅灶做一担担着走街串巷做生意的,类似北方的剃头担子。面的味道酸辣,尤其还要浇上一勺煮得要烂的豌豆,这在酸辣之外又增加了一道鲜味,特别能勾引食欲。

这里火锅店老板娘就笑道:“担担面跟火锅一样辣呀!”

漱玉对老板娘笑道:“别理,他说着玩的。”

赵芸道:“方博士,梆梆糕来了,是甜的,你吃梆梆糕吧?”

竹梆子“梆梆,梆梆”的声音由远而近,这是儿童老人最喜欢听的声音了!

方止戈笑道:“我要吃!”赵芸连忙就去给他买梆梆榚。

漱玉问杜芊:“赵芸是下江哪里的人?”

杜芊摇头:“不知道呀。”

杜芊交往之初,没问过赵芸的家事。后来符坚的家庭那么好,她就更不好问赵芸了。

说着话赵芸就走回来了,两手一手拿着米粉蒸的白生生的梆梆糕,一手拿着用桐叶包的近于黑色的麦粑。麦粑用新麦连麸皮磨成,不好看而好吃。

方止戈掏出钱来,一个硬要给,一个硬不接。漱玉眼睛看着方止戈,道声“唉!”方止戈遂停止了争执。

游、方二人都不善酒,赵芸师长面前不敢多饮,三人各要了一小杯桂花酒。

漱玉指着酒旗上的“桂花酒”三字,问老板娘:“这里既然叫海棠溪,你为什么卖桂花酒哇?”

上一篇:婚后甜心 下一篇:将军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