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意(113)
昭昭会是他的妻子,梦里那些令人窒息的情景都再也不会出现。
这样想着,心中才平静了些许。
好在上天眷顾,关于婚事的一切皆按部就班地顺利进行着。
四月初六,到了女方送妆铺房的日子。
吉时一到,一抬抬嫁妆箱子从戚府正门抬出来。早有等着沾喜气的亲近人家守在门口,因着安宁侯府在西京的特殊地位,看热闹的更是乌泱泱堵满了整条街道。
裴宵对此早有预料,派了阿九领人在前面开道,后头跟着戏班子吹吹打打,场面一时又威风又喜庆。
戚府与安宁侯府离得不远,仅隔了三条街,当第一抬嫁妆进了侯府的门时,后头还有不少尚未出了戚府门的。围观的人群口耳相传,更是喧闹赞叹不止。
这样多的嫁妆,即使在世家中也是头一份的了。
要说为何为这样,实是因出力的人太多,孟如意推都推不掉。
除了永州带回来的物什外,戚氏和戚家各出了一份,还有好些是裴宵私下给添置的,说了怕她不答应,便都算在了戚氏头上。
孟如意初初看到嫁妆单子的时候吓了一跳,疑心姨母是将给娴儿准备的嫁妆全都给了她,说什么也不肯要这许多。最后见姨母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说家中营生多,比她想得要宽裕,给娴儿的不会比她的少,这才硬着头皮收下。
又过一日,到了亲迎那天,才是最最热闹的时日。
西京城的百姓悉数出动,除了沾喜气凑热闹之外,更重要的是都想趁机瞻仰瞻仰保他们在乱世中得以安稳度日的“西北王”是何等风姿。
裴宵并未宣告称王,臣属亦仍以安宁侯称之,可无论在西北道的百姓心里,还是在各路军阀眼中,他早已是名正言顺的西北之王。
今日是他们的王迎娶王后的日子,谁不想往前凑一凑呢?
裴宵着一身绛色婚服,大约是眉目间惯常带着的冷硬消融了,看起来愈发俊美。
他骑着高头大马悠然行走在贯穿西京城的正阳大街上,心情极好,不时与街边向他呼号的百姓点头致意。
身后跟着的骁骑卫亦穿了专为今日亲迎定制的红黑相间的公服,各个仪表堂堂,行进间整齐划一,好不气派。
亲迎的队伍从整个城中穿过,又绕回来,最后掐着吉时入了戚府。他们路过的地方,人群久久不散,真正是举城同庆。
孟如意在戚府的闺房里收拾停当,听着侍女小厮一趟一趟来报,说队伍一时到哪儿了,一时又到哪儿了,听着听着,心中越发紧张不已。
娴儿、嫣儿如今算是婆家的妹子,今日在侯府中帮衬,等着接她。陪着她候嫁的是戚家表妹还有萍儿,以及戚家表妹的几个手帕交。
大部分人她都不熟悉,面对着她们叽叽喳喳的闹腾,便有些不自在,一时又想着还不如早些去侯府,心中煎熬着,不知如何是好似的。
终于,外头传来一连串“新郎入府啦”的呼喊,房中众人听到后,喧闹更甚,手忙脚乱将她盖住。
盖头落下的一瞬,眼前只剩一片通红,孟如意这才觉得有了些实感,她真的嫁人了。
嫁给那个她曾经深深爱慕、也曾经想到就心痛的男人。
这桩婚事来得突兀,未来她要如何自处,亦还未厘清,外头熙熙攘攘吵吵闹闹都像是与她无关了,孟如意只感觉到自己的心在颤抖。
再后来,远处的嬉闹声近了,她听见裴宵的声音:“昭昭,我来娶你了。”
尚未来得及反应,便忽地被人背了起来。
周围一片哗然,孟如意也惊住了。虽然蒙着脸,可她闻到了熟悉的气息,这是曾经无数次负着她的脊背。
这自然是不合规矩的,原本应是娘家兄长背她上轿才是,可裴宵这样做了,戚家亦无人敢拦他。待出了门,孟如意听见身前的人轻声对她说:“昭昭,往后的路我背着你走。”
她赶紧咬住了嘴唇,这才叫眼泪没有滚落下来,花了妆容。
轿子抬到侯府,拜了天地,送入洞房。
掀开盖头的一刻,原本喧闹的新房安静了一瞬。
孟如意平日里不上妆的时候,是一种出尘的美。而今日细细描了眉眼,雪肤红唇映衬之下更给人一种震撼,是一种叫人不敢逼视的艳丽。
许多对孟如意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夫人娘子* 们不由赞叹,永州第一美人实在是名副其实,也怪不得,一介孤女竟能嫁得这样风光。
众人心思各异。只裴宵惊艳过后,悄悄红了耳根。
她正垂首坐着的地方是他们的婚床,就在今晚,他和她,就会一起躺在这张床上。
都在惊叹新娘的美貌时,无人注意到,新郎忍不住眼神闪烁,咽了咽喉头。
终于,等到宴席开,新房里的人渐渐散去,最后只剩下她一个,孟如意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她原就睡得多,今日从寅时初起床到现在未得一刻清净,实在是有些支撑不住。
唤了杏儿梅儿来替她将妆面和头冠衣饰卸掉,却听梅儿道:“夫人,按规矩需等侯爷回来再卸呢。”
孟如意没好气地乜她一眼,“你改口倒是快的。”说完,又觉好笑,“好了,我与侯爷的婚事并非寻常,他不会介怀这些的,快些将这凤冠拆掉,我颈子都要折了。”
杏儿梅儿听得一知半解,却只得听命行事,不一会儿,孟如意便又变回了从前脂粉不施的样子。
她挑了戚氏给她准备的寝衣里最素净的一套,裹得严严实实,待杏儿梅儿出去后,将婚床上的一张大红鸳鸯被挪到外间贵妃榻上,躺了上去,几乎是闭眼的一瞬间便昏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