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正欲反问,一开口却呛了凉风, 不住地咳嗽起来。
几近撕心裂肺,眼泪都快出来了。
正在心中咒骂崔循之际,却只觉肩上一重,雪白而柔顺的羽料垂下,遮去她大半身体。
很暖和,带着浅淡的木香。
“此处迎风,无遮蔽,极其受凉。”崔循为她披了衣物,退后两步提醒,“公主不宜在此久留,还是尽快回去为好。”
萧窈渐渐止住咳,也想明白,那山房应当就是崔循的居所。
她抬手拢了拢鹤氅,抬眼看向不远处的崔循:“我若就是想留在此处看风景,少卿要赶我走吗?”
崔循已经习惯她不合常理的回答。
若换了平时,兴许会搬出规矩礼仪,同她条分缕析。但方才来时,他也看出萧窈情绪低落,虽不知因何而起,但也知没有雪上加霜的道理。
他的沉默倒是令萧窈稀奇。
她指尖绕着领上的系带,缠了几圈,又缓慢松开,冷不丁开口道:“此处确实风大,吹得人通体发凉……”
崔循原以为,她这是自己想通,准备离开。
可萧窈话锋一转,却又道:“少卿书房在侧,何不请我喝杯茶,稍坐片刻呢?”
饶是知晓她离经叛道,崔循仍是为此言吃了一惊,原本低垂的眼睫微微颤动,险些失态。
望舒山房是他的居所,湖边为书房,后侧为起居院落。
这些年来,到崔家造访的女郎不少,但从来循规蹈矩,未有谁会越过这片梅林来望舒山房。
更不会对着他问出这样冒昧的话。
冒昧,且暧昧。
可萧窈对他……
崔循虽未涉情事,但并非懵懂无知。
这些年,对他怀抱好感的女郎不在少数,偶遇他时总难免脸红羞怯。别说如萧窈这般信口胡来了,所说的每一句话仿佛都是字斟句酌,再三思量,生恐坏了自己在他严重的形象。
他并不认为萧窈对自己有意。
思量再三,依旧只能将之归于“年少轻狂”,好似不服管教的弟子,总要见缝插针挑衅一二。
越是不欲令她做什么,她就越要故意为之。
这种时候是不该听之任之的。
以萧窈的性子,纵容太过,便要得寸进尺了。
可萧窈这时抬起手,给他看了看自己泛红的肌肤,轻声道:“我今日心绪不佳,也冻得手脚都麻木了,少卿便宽限一回吧。”
这话倒并未扯谎,崔循能看出来,她冻得鼻尖都红了,声音也带着微不可查的颤音。
一时间又有些许不悦。
纵使萧窈身侧的侍女随意惯了,不知劝说,怎么崔氏的仆役也能看着公主这样在外边逛?却连个取暖的手炉都想不起来给。
终于,先前的思量还是未曾落到实处。
他略略颔首,似是告诉萧窈,又似是告诫自己:“只一盏茶,公主便该回去了。”
萧窈扶着假山石起身。
方才只是觉出四肢冰冷,真要挪动的时候,才发现身体都快冻僵了,迟钝得很。
崔循见她眉眼都皱了起来,欲言又止,停住脚步等她。
等萧窈跟上,这才问:“不知今日是何处招待不周,坏了公主心绪,以至如此。”
“与你家没什么干系,夫人人很好,伺候的仆役也细致周到。”萧窈原本不想多提,余光瞥见崔循的神色,心中一动,“只是我在园中时,遇到了王四娘子……”
崔王两家既为姻亲,王滢会随着家中长辈来赴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崔循凝神听着,可萧窈却只提了这么一句,便不再多言。
崔循只得又问:“公主有何顾忌?不妨直言。”
“原是要说的,转念一想,又觉着不提也罢。”萧窈迎着崔循疑惑的视线,慢吞吞道,“谁知少卿听了,会不会再偏帮着王四娘子,说我的不是?”
崔循一听,便知她意有所指。
但前回在王家,他并非偏帮王滢,只是老夫人寿宴上闹到那副情形,是萧窈与士族站在了对立面。
究竟因何而起、谁对谁错并不重要。
与生俱来的立场决定了,众目睽睽之下,他只能那般论断。
以致如今也无可解释,萧窈不会理解,更不会认同。
他想,萧窈心中非但无意,应当是记恨他才对,
所以才会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踩着他的底线来试探、作弄,搅得他不得安宁……
回过神时,已经到了书房。
柏月见着长公子携鹤氅过去寻人时,已经极近诧异,及至见他竟将那女郎带回山房,震惊的心思更是藏都藏不住。
明知不该,却还是没忍住,偷偷看了女郎两眼。
这是个生得极美丽的女郎,鹤氅下的身形纤细窈窕,雪肤乌发、杏眼桃腮。最惹人注意的还是那双眼,顾盼生辉,神采奕奕。
她初来乍到,不见半分羞怯,站在熏炉一侧,神色自若地打量着书房中的陈设布置。
此举是有些失礼的。
但她态度坦然,毫无顾忌,也不知是不通礼数,还是压根不在意长公子如何看待。
柏月又不动声色地看向自家长公子。
崔循从来规行矩步,能得他青眼的,从来都是族中那些懂礼节、知进退的儿郎,也没人敢在他面前这般造次。
柏月想不明白这女郎有何特殊之处,只是才看过去,便对上长公子仿佛覆了霜雪的眼眸,忙不迭地埋下头。
崔循亲自动手倒了盏茶,冷淡道:“出去。”
柏月大气都不敢出,垂首敛眉,悄无声息地退出书房。
熏炉蒸腾而出的热汽稍稍驱散身上的凉意,冻了许久的手隐约犯痒,萧窈揉搓着指节,纤细的眉微微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