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庶女宅斗日常(116)
“祖母谬赞了,孙女只是尽自己应尽的本分。”姜怀书谦逊道。
姜老太太微微颔首,沉吟片刻后,对身边的嬷嬷吩咐道:“去,把大娘子叫来,我要亲自问问她。”
不多时,李氏便在嬷嬷的引领下,来到了姜老太太的院子。她一进门,便察觉到气氛不对,心中不由得一紧。
“母亲,您找儿媳何事?”李氏强作镇定地问道。
姜老太太目光如炬,直视着李氏:“听说你身边的紫玉突然暴毙了?”
李氏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是,儿媳也正为此事烦恼,紫玉跟了儿媳多年,一直忠心耿耿,没想到竟会突然暴毙。”
“哼,忠心耿耿?我看未必吧。”姜老太太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怒意,“我听说,紫玉曾去过大厨房,为柳姨娘准备了一碗滋补的汤药?”
李氏闻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没想到,这件事竟然这么快就传到了姜老太太的耳中。
“母亲,这……这只是个误会。”李氏支支吾吾地解释道,“紫玉她……她原本是为喜姐儿准备的,只是没想到柳姨娘…会喝下那碗补品。”
“喜姐儿为何要喝补品,她身子向来康健。”姜老太太怒目而视,“你为了除掉柳姨娘肚子里的孩子,竟然不惜残害无辜性命,你可知罪?”
李氏跪倒在地,连连磕头:“母亲,儿媳冤枉啊,儿媳真的没有做过此事。”
“大娘子可敢发誓这件事与你无关。”柳姨娘来给老太太请安,刚好听到李氏的话,怒不可遏道:“大娘子,举头三尺有神明,你可敢对天发誓。”
李氏咬了咬牙,恨不得把柳姨娘给撕了。
“母亲,儿媳没有做过这件事,还请母亲查明。”
姜老太太却不再听她辩解,对身边的嬷嬷吩咐道:“去,把大娘子关进佛堂,没有我的允许,不许她踏出佛堂半步。”
李氏闻言,如遭雷击,她万万没想到,姜老太太竟然会如此决绝。
“母亲,您不能这样对我,我是文国公府的嫡女,您若这样对我,我哥哥是不会放过侯府的。”
“你如今以是侯府的人,身为玄儿的发妻,你残害子嗣,这些年折在你手里的孩子还少吗?若是你执意不依不饶,老身便要去你们文国公府说道说道。”
李氏很快冷静下来,她没想到这个老太太竟然还威胁她。
柳姨娘冷冷地看着李氏被庄妈妈带走,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畅快。
柳姨娘这些年来,她在府中一直谨小慎微,生怕行差踏错一步,如今总算是能出一口恶气。
姜老太太看向姜怀书道:“六丫头,你今日能查出此事,足见你心思细腻,往后也要多留意府中动向,切莫让那起子小人再兴风作浪。”
“孙女遵命。”姜怀书恭声应下。
一时之间,屋内气氛和缓了许多。姜老太太又吩咐罗妈妈去请来姜玄,将此事原委一一告知。
姜玄虽对李氏多有不满,但念及她是文国公府的嫡女,一直未曾发作,如今闹到如此地步,他也始料未及。
“母亲,此事怕是不好收场啊。”姜玄叹道。
姜老太太冷哼一声:“有什么不好收场的?她李氏仗着娘家势力在府中作威作福,如今残害子嗣,难道还要我们姜府忍气吞声不成?”
姜玄沉默片刻,无奈道:“母亲说得是,只是文国公府那边……”
“你放心,我自会去与他们说道。”姜老太太打断了他的话,语气坚定。
姜玄见状,也不再多言。他知道,姜老太太一向言出必行,此事既然已经决定,便再无回旋余地。
和亲
接下来的几日,府中上下都知道了李氏被禁足佛堂的消息,人人议论纷纷。而李氏在佛堂中,每日诵经念佛,看似平静,实则心中却如翻江倒海一般。
她不断回想着这几日发生的事情,心中恨极了柳姨娘和姜老太太,也怨自己一时大意,竟让那碗汤药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与此同时,姜老太太果然亲自去了文国公府,将此事原委告知了老文国公夫人。老文国公夫人闻言,也是大惊失色,她没想到自己这个一向骄纵任性的女儿,竟然会做出如此糊涂之事。
一番交涉之后,老文国公夫人也只得表示,会严加管教李氏,绝不让她再犯。
一连几日风平浪静,姜柏南跟着淮南王回京后听说李氏被关佛堂,去了姜老太太院子。
“孙儿见过祖母。”
老太太对这个嫡孙还是很喜欢的,热络的与他说话。
姜柏南见姜老太太这会心情好,便开口说道:“祖母,听闻母亲被关佛堂已有一月有余。”
“嗯,此事你也有所耳闻了吧?”姜老太太淡淡地看了他一眼。
姜柏南心中一紧,他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但还是忍不住为李氏求情:“祖母,母亲她一向骄纵,但这次的事情,或许另有隐情,还望祖母能网开一面,给母亲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姜老太太闻言,脸色微沉:“你母亲她残害子嗣,证据确凿,你还想为她开脱!”
姜柏南见姜老太太态度坚决,心中对姜老太太更加不喜:“祖母,孙儿知道此事母亲做得不对,但她毕竟是孙儿的母亲,又是文国公府的嫡女,若是一直被关在佛堂,恐怕文国公府那边也不好交代。”
“文国公府?”姜老太太冷哼一声,“他们若是不满,尽管来找我便是!我姜府行得正坐得端,岂会怕他们!”
姜柏南见姜老太太如此强硬,知道再求也无用,只好转换策略:“祖母,孙儿并非要为母亲开脱,只是如今父亲正值壮年,府中也需要母亲操持,若是一直将母亲关在佛堂,恐怕对父亲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