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妃只想复国(165)

作者: 无梨Gretchen 阅读记录

江御暮直起身子,抬首答道:“义兄知道。他正在……让假太子变成真太子。”

“这孩子……”长公主伸手拉起江御暮,嘟囔着埋怨道,“怎么也陪着你胡闹。”

“母亲莫怪义兄。”江御暮连忙维护自己的共犯,“是我先承诺了会来跟您言明实情,义兄才答应帮我遮掩此事的。”

长公主不置可否,话锋一转道:“你费姨猜得还真没错。”

“费姨?她跟您说了什么?”江御暮好奇道。

“说你定然不忍下手,多半会给太子找个替死鬼。”长公主直视着女儿带着愧意和自惭的双眼,无可奈何道,“到时候,还得劳动你费姨出马,给那只倒霉的替死鬼换张脸。”

“是女儿自作主张,带来诸多麻烦。”江御暮又垂下了头,低声求情道,“但求母亲高抬贵手,放他——”

等等。

母亲刚才说什么?

到时候,还得劳动费姨给时异易容,换上太子的脸?

也就是说,她默许了江御暮以桃代李,愿意放真正的太子一条生路?

江御暮愕然抬眸,对上母亲全无责怪之意的目光,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半晌,还是长公主先开口。

“御暮,你对母亲说句实话。”她的语气温柔而平和,却使人无法忽视其内隐藏的锋芒,“你不愿取穆归衡性命,当真只是因为不忍吗?”

江御暮在母亲面前从不说谎。她知道,即便自己的谎言再如何精妙,母亲也能轻易看穿真相。

“因为我对他有情。”

她不愿在穆归衡面前承认这一点,不代表她看不清自己的心意。

听到这句话,长公主的眼神果然冷了下来。

江御暮旋即补充道:“女儿知道此情有害无益,绝不会沉溺其中。今日我救他一命,便算作与他恩怨全清。待太子身死的消息传扬开来,我便放他远走,自此江湖不见,情义两绝。”

长公主平视着她的双眼,对此未置一词。

“但请母亲放心。”江御暮忙又解释起来,“且不说他心无权欲,早有金蝉脱壳、远遁江湖之思。就算他性情突变,脱身后仍以太子之名行事,也不可能翻起什么风浪。一来太子本就恶名昭着,不得民心,二来穆归礼即将上位,定然容不得前太子在外招摇。”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长公主自然看得出来,女儿这是铁了心要保住女婿的性命。

也罢,就容她自作主张一回。她们母女之间,总不能为了个外人生出嫌隙。

反正穆归衡迟早有一日要离开江御暮,待这两人断了联络,她再暗中派人斩草除根便是。

……

次日一早,吴元贞带队将前夜被俘的百名禁军悉数押往寨内的演武场。

抬头向前方的高台看去,曾经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太子妃如今已作武人打扮,俨然是这些山匪中的头目。

她身后立着一面战鼓,身前摆着硕大的铡刀,刀刃时而闪过阴冷的寒光,观之可怖。

此刻已有几名禁军变了脸色,心道:难不成,这些山匪要铡了我们的脑袋?

还未来得及细想,众人就听江御暮厉声道:“带上来!”

循声望去,只见一身着太子袍服者被人架上了高台。

那身衣袍已然被血液浸透大半,几处破洞均在致命部位。显然,此人已经死去几个时辰了。

那尸体虽然低着头,但因身处高台之上,下方的禁军们都能看清他的面容。

“太子殿下?”

“是太子殿下!”

惊呼声久久不断,如浪潮般一声高过一声。

江御暮拿起鼓槌,重重敲响战鼓。巨大的声响盖过嘈杂的人声,禁军们似是意识到了事将有变,不约而同地闭起了嘴,静观其变。

随着鼓声有节奏地敲响,一面面战旗依序展开,从高台中心分两线而行,直至环绕整座演武场。

旗帜一面为玄色,宛若夜空的碎片随风而摆,另一面为赤色,仿佛由鲜血染成,诉不尽累债深仇。

旗上以金漆书写“得月”二字,无需多言,一观便知其意。

阵阵鼓声中,一位方额广颐,身着甲胄的中年女子登上高台,举手投足颇有大将之风。

鼓声一停,众人皆朝着高台的方向下拜行礼,高呼“参见镇国长公主殿下。”

禁军们也被强压着跪了下去,互相交换几个眼神,都在对方的脸上看到了和自己同样的疑惑——

这个中年女子竟是前朝的镇国长公主?

可是,那位长公主殿下不是早就战死沙场了吗?

难道她死里逃生,一直活到了现在?

那这些山匪又是怎么回事?难道全都是“前朝余孽”吗?

眼前的一切过于惊人,禁军们没有把握,一时不敢轻信。

高台上,长公主已然道了“平身”,禁军们却还被压着双肩,无法站起,只能勉力抬头向上张望。

长公主正颜厉色,声如洪钟,开口便道:“窃国罪臣穆明忝居天子之位,罪恶昭彰,该当顷刻而讫。众将士!如今时机已成,何惧蔓草难除?今日起事,本殿便斩当朝太子之首级祭旗!”

话音一落,“穆归衡”已被推上铡刀,顷刻之间,冰凉的头颅便滚落在地。

闭瓮城招降景州军,关心门拒见活死人

石涅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景州,向景州刺史与参军言明了太子因何故意欲借兵。

景州刺史起初心存顾虑,不敢擅自做出决定。参军梁雄却觉得以皇帝对太子的宠信之深,多半不会怪罪他私自借兵。他们若能成功剿匪,说不定还能挣一份功劳呢。

上一篇: 万人嫌炮灰她又美又飒 下一篇: 展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