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妃只想复国(18)

作者: 无梨Gretchen 阅读记录

有个小丫鬟觉得不妥,主动上前来帮忙。

安王妃却出言阻止:“别动,就让她收。”

小丫鬟只得作罢。

不多时,江御暮将所有碎瓷片收入一块绢布,包裹起来。

“回禀王妃,已收拾妥当了。”

安王妃静静看她良久,继而向陶瑛投去一瞥:“你先滚,你这伙计有趣,可以晚点滚。”

陶瑛正在为难,就看到江御暮一手背在身后,给她比了个手势,示意她赶紧离开。

陶瑛见状便不再坚持,躬身道:“是,民妇告退。”

安王妃又将目光移回江御暮脸上,皮笑肉不笑地吩咐:“把这包碎瓷拿进屋来,给我拼好了。”

江御暮低眉顺眼:“是。”

然而当她站在桌边打开布包,真正开始拼那些瓷片时,安王妃却关上门对她冷笑道:“你还真打算拼啊?”

江御暮垂眸颔首:“王妃之命,莫敢不从。”

安王妃走近几步,半坐在桌上,抬头看她:“是吗?”

她将声音放得更轻,倾身向前,使二人的距离被拉得更近:“我这颜面扫地的安王妃,还管得了你堂堂户部尚书家的千金小姐?”

江御暮心中一惊。

她并不认识安王妃,可对方怎么却……

来不及思索答案,甚至来不及思索应对之策。

安王妃已经伸手勾向了江御暮的面纱……

慧王妃言语藏古怪,恶王爷行止如钝刀

安王妃的手伸到江御暮面前,忽地停了下来。

“你怎么不躲?”她舒眉一笑,问道,“就这么傻等着,甘心被我揭穿身份?”

江御暮直视她的双眼:“既然王妃心中已经认定了答案,那么臣女躲或不躲,又有什么分别呢?”

安王妃不置可否,轻轻一勾,将她的面纱摘了下来,捏在手中。

“呦,脸上这是怎么了?”

安王妃捏着江御暮的下巴,仔细端详着她刻意画出的“晒伤”。

“胭脂膏子?”她很快就看出门道,由衷赞道,“真有你的。”

江御暮面无表情:“王妃谬赞了。”

安王妃动作一僵,收回手的同时也收起了笑容。沉默半晌,才轻声道:“我有自己的名字,不叫什么狗屁猪腰子王八妃。”

江御暮对她的喜恶已然有所揣测,于是顺着她的话茬试探道:“臣女江御暮,敢问夫人芳名?”

“别叫夫人,叫小姐。”安王妃几不可察地弯了弯唇角,“我姓纪,名青元。”

说完顿了顿,又补充道:“其实你方才用不着介绍,我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江御暮满眼疑惑,显然对她毫无印象,纪青元见状虽不意外,却难免有些失落。

是啊,她父亲不过是个小吏,在朝堂中根本排不上号。

即便后来卖女求荣,得了个正经官衔,也挤不进朝中重臣的交际圈里。

纪青元未成婚时,每逢佳节出门游玩,时常能遇到各部尚书、侍郎之女。

当然,她们往往结伴同游,而她,只是独自远观而已。

远观她们在仲春的草田里抛球投壶,在盛夏的湖心亭歌酒联诗,在孟秋的原野上策马竞逐,在冬夜的热闹节庆中猜谜画灯。

畅快和乐,教人如何不羡慕?

纪青元的父亲总会鼓励她主动与她们来往,哪怕放低身段,甘做陪衬,只求一个跟班的位置也好。

可她就是不愿。

父亲逼得越急,她的抵触情绪便越重。

以至于后来,纪青元甚至开始自欺欺人,坚信那些高门贵女必是眼高于顶,不屑与她这等小吏之女来往。

直到她某日为了避雨,误打误撞走进枕闲书铺。

在这里一同避雨的,有开茶摊的小姑娘,亦有卖绣品的老婆婆。

而那位身居其中,与她们谈笑风生的书铺掌柜,竟然就是她此前只敢远观的贵女之一,江御暮。

纪青元在铺子里小坐半个时辰,静静听着江御暮教那小姑娘认了几组字。

临走前,她随意抓了几本书买下,回家以后才发现那些书是晦涩难懂的古佛心经,她根本读不下去。

自那日起,纪青元再也没有踏入枕闲书铺,若将原因说出来,连她自己都觉得矫情——

她身份尴尬,高不足以获得尚书之女的友谊,低不足以博得书铺掌柜的怜惜。

既然如此,又何必自找没趣呢?

阴差阳错做了安王妃以后,纪青元被困于后宅之中,原以为她们此生都不会再有交集。没想到今日却……

“江小姐,你乔装混入安王府,是为了调查刘俭之死吧?”纪青元笑意盈盈,直言不讳。

她喜欢被对方难掩惊讶的眼神注视着。

七八分的惊诧里,总能藏着一二分的敬佩吧?

纪青元也不明白自己为何如此贪恋旁人的敬意,也许是想证明什么,也许根本证明不了什么。

江御暮没想到纪青元继看穿她的伪装后,又看穿了她的来意,一时难以判断对方是敌是友,只得含糊答道:“臣女不懂您此言何意。”

纪青元呵呵一笑。

不懂?她怎么会不懂?

据安王穆归礼所说,刘俭几日前溺死在京郊湖心,尸体被发现时,太子和他的“新宠”江御暮都在现场。而且那个案子,还是江御暮亲自报的官呢

纪青元不给她留出蒙混过关的机会,直接把最难听的实话摆在了台面上。

“皇家手足之情向来淡薄,哪位皇子不想多搞死几个兄弟啊?江小姐既为太子一党,又冒险潜入安王府,若说不是为了找到穆归礼的把柄,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上一篇: 万人嫌炮灰她又美又飒 下一篇: 展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