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种田小农女(71)

作者: 胭脂醉鱼 阅读记录

柳县令不知道的是,已经有多批势力来打听凉粉工坊的事情了。

碍于这是县衙的产业,他们才没有强取豪夺。

如果是知府,甚至是朝廷看上了,那他们一个小小的小河县肯定是守不住的。

凉粉工坊早早就贴出了放假通知,告知大家正月初三正式复工。

工人们放假回家过年。

空荡荡的县衙里,只有赵农官和周农官还在坚持值班。

主要是盯着试验田。

葛根藤已经开始生长,且长的很不错。

周农官每天都在记录生长数值,赵农官甚至就连年夜饭都没回去吃。

这可是小河县未来的口粮,一眼都不能马虎。

李春花同样一天三遍的看着自家长了一指长的辣椒苗,相当的重视。

一声声爆竹声中,小河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除夕。

李家院子摆了一桌,李春花带着弟妹们举杯欢庆。

李麻子和赵大胆无处可去,也和他们一块过节。

赵婶一家子也过来一起。

挤挤挨挨刚好坐了一桌。

大家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每个人脸上都是笑容和满足。

小孩们在院子里放烟花,大人们在聊天。

桌上摆满了好菜,还有一个漂亮的大蛋糕。

这是李春花自己做的,大家都喜欢吃。

吃饭的时候,赵婶站起来敬了李春花一杯。

“春花侄女,这杯我敬你,要不是你,我……我……”

赵婶笑着笑着就哭了,端酒的手抖个不停。

她是真的想哭。

这短短大半年,从一开始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富足平和。

没有李春花,他们一家绝没有现在的好日子。

现在她自己能赚钱,男人也有生意,孩子们能去上学,家里都是宽敞的新房子和新家具。

顿顿有肉,新衣服多的穿不完。

这样好的日子,她几辈子都盼不来。

“赵婶,您别激动”

李春花笑着端起一杯酒,和赵婶碰了一下杯。

众人赶紧上来劝,总算是把赵婶的眼泪劝回去了。

“怪我,太激动了,大好的日子怎么能哭呢”

赵婶赶紧擦干了眼泪。

大家纷纷表示理解。

不仅仅是赵婶,他们在座的所有人,哪个不是经历了这些心理巨变。

李麻子和赵大胆碰了一杯,俩人低下头,眼眶通红。

“行了,都不许来这一套,吃好喝好,来年更好”

李春花赶紧制止了他们的煽情,招呼大家吃饭。

“对对对,来年更好”

“跟着李姑娘,一定会更好”

第 36 章

这个冬天一共下了两场大雪,小河村竟然没有一人伤亡。

开春互相串门的时候,大家见到老熟人,都有些恍如隔世。

尤其是一些年纪大,身体差的老人。

竟然能平安过冬。

村长的老父亲乐呵呵的和几个老伙计在一起喝茶,几人都是年老成精,一肚子的故事。

底下坐着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家都在讨论今年的营生。

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有几条出路,要么跟着李春花去县里的凉粉工坊做工,脑子不灵光的就去车队里当个车夫,再不济也可以去车队养马。

这些都是待遇好,但是需要长时间离家的活计。

有家有口不方便出远门的,可以选择跟着赵叔去赶车。

赵家两口子一人在村子里忙活酸菜,一个买了好几辆马车跑运输,生意做的让人眼红。

他们家短短半年时间就起了新房子,还把孩子们送去县里的学堂里读书。

这样明显的变化,村里人都看在眼里。

所以,这次聚会,大家都想去分一杯羹。

村长摸了摸胡子,他如今已经50岁了,在小河村算是高寿。

儿子儿媳都去了县里的工坊里做工,家里就剩下两个孙子,准备明年一起送去县里读书。

一个小伙有些不满的开口:“村长,您倒是说句话啊,凭什么不让我们去凉粉工坊”

“那李春花就这么大本事,县太爷都听她的?”

他家原本是村子里的富户,三间大瓦房还有十几亩的好田。

每年收上来的粮食除了应付县衙的税后,还有不少盈余,算是村子里过的不错的体面人家。

以前他们家在村里人人追捧,只求在他家当个长工。

现在呢?

人人见到他们都视若无睹的,最多也就是客气一下。

巨大的落差让他难受,又看到这些人挣了钱,他也想去工坊做工。

爹娘放不下面子不想去凑这个热闹,他却是知道这里面有多大的利润的。

之前李春花在村子里办过一次招聘,说是只要头脑清晰,手脚麻利,心思纯净的人,都可以去工坊做工。

本来县令大人要在县里招工,但是李春花考虑到小河村的贫困,优先把招工地址选在了村里。

等到村子里的人手满了,再去县里招工。

那时候村里人一听要去县里上工不说,还十天半个月都不能归家,一个个都摇头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