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种田小农女(94)
众人团团一阵行礼,重逢的喜悦很快就驱散了离别的阴霾。
林氏良种的管事带着仆人也到了,林家栋带着管家先行告辞离去,商量好过几天来李氏杂货铺子商议事情。
李春花这次带的东西不算很多,一趟就搬完了。
货物全部搬到南北杂货铺子的仓库里,李春花取了几件适合马夫人和老夫人穿的成衣,让马小跳带回去。
另外又拿了几套适合中年妇人穿的成衣和布匹,让伙计送到了柳县令的府上。
第一批的成衣,她不打算卖,留给小妹练手。
布料倒是可以挂出去试试水,要是卖得好,下次就多进一点。
交代好一切,李春花端着一个瓷瓶子去了二楼自己的卧房。
她的房间每天都有仆妇来打扫,干净的一尘不染,被褥也都是晒的透透的,躺下就能睡。
瓷瓶里的红薯藤已经不怎么精神了,她得赶紧想办法给它种下去。
稍微歇了一会儿,李春花先是去了县衙找两位农官,把红薯藤的栽种方法告诉他们,然后亲自选了一块试验田,把红薯藤剪成了好几个分支,一一栽下去。
周农官告诉她,这几天县衙来了好多百姓想要学习葛根的种植技术,县令大人已经安排两位农官开办学习班,免费给老百姓们讲课。
李春花有些惊喜。
“这是好事啊,您记了那么多笔记,讲课岂不是信手拈来?”
赵农官瞥了他一眼,阴阳怪气道:“哼,他是写了一堆,人家那可是家传呢”
这么一说,李春花明白了。
农官也是世袭的,家里的藏书和技术那都是传男不传女,更不用说是教给无亲无故的百姓了。
周农官闻言有些讪讪,他是觉得没什么问题,关键是家里的老爷子不同意。
李春花想了想,直接问赵农官:“赵师父,您可以讲吗?”
赵农官指了指自己:“我?我只会下地,哪里会什么讲课”
他一口方言,说出去大家怕是要笑掉大牙。
“我口才不好,形象也不好,还是不讲了”
两位农官纷纷推辞。
李春花突然想起一个人来,论讲课,没人比他更合适的了。
红薯藤最后还剩下一小节,焉了吧唧的看着快枯死了,李春花找了个坛子,放进去一些土,给它插在里面了。
坛子被她放在了县衙公堂前面的院子里。
柳县令正在处理公务,李春花等了一会儿才进去。
“你的意思是让谢公子给百姓们授课?”
柳县令有点吃惊,细细端详了一下李春花,还是那个普通的样子,甚至有些土气。
谢家的小少爷,居然为了这样一个女人,甘愿蜗居在小河县这个小地方?
李春花没打包票,只说和谢公子说一说。
柳县令点点头:“这个事情你来安排,本县亲自写宣传,鼓励全县的百姓都来听课”
说完这件事,柳县令又问起了海外的一些情况,得知这次他们的遭遇,很是唏嘘了一阵。
李春花看柳县令不打算管这件事,心里有点失望,但是也能接受。
县令作为一县父母官,每天忙的都是民生,哪里会注意她这点子小事情。
说到最后,柳县令乐呵呵的给李春花递了一份喜帖::“三日后我那小女成亲,李姑娘务必要来吃杯酒”
县令嫁女儿的喜宴,可不是人人都能吃上的。
李春花高兴的答应了。
回家之后,她又和青竹盘点了一下铺子的账目,和赖大对账,又指定下一阶段的选品,忙到月上中天才歇息。
厨娘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李春花匆匆扒拉两口就回了房。
这些天的奔波劳累,在这一刻彻底释放,她睡了个昏天黑地,直到第二天晌午才醒过来。
她醒的时候,谢良才和青竹正在吃饭,俩人聊着海外的趣事,倒也投机。
说了一会儿话,李春花也加入了他们。
青竹有些欲言又止。
李春花放下筷子:“有事?”
“这个……李姑娘,我的朋友青松,您还记得吗?”
青竹缓缓说起了前一阵子青松的遭遇。
李家那个寡妇欠了一大笔钱,家里的铺子每天都有人上门要债。
她自己倒是拍拍屁股跑了,丢下青松一个人面对那群如狼似虎的无赖。
那些人知道青松的身份,想把他重新卖到小竹馆里去。
青松找到机会逃了出来,一时也不知道往哪里去,听说青竹在小河县,直接就过来了。
青竹有些忐忑的看着李春花:“李姑娘,他人现在就在我房里,我……您这边要是不想留他,我明天就要他走吧”
这件事,青竹想了好几天了。
他是想留下青松当个伙计,但是又怕李春花不答应。
青松是个可怜人,他本来是官宦人家的公子,可惜父母早亡,家道中落,族人欺他年少,把他卖到小倌馆里,然后霸占了他家的房子和田地。
这些都是没处说理的,他也只能把仇恨放在心底。
李春花想了想,觉得收留一个青松不算是什么为难的事,就让青竹自己做主去了。
“多谢姑娘,我这就去告诉他这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