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种田小农女(95)
青竹高兴的跟什么似的,饭都没吃完就跑了。
剩下一个谢良才,正在慢悠悠的喝粥。
“谢公子,我有个事情想请你帮忙”
——
松山城带回来的那堆成衣,小妹一看就知道怎么改良。
她大胆的用了一些鲜艳的颜色和图案,做了一条大红色的百褶石榴裙。
大红色的面料上面撒着细细的金粉,阳光下闪闪发光,很是好看。
腰肢收的细细的,下摆层层散开,转一个圈就像是一朵绽开的红玫瑰。
小妹穿在身上试了试,对这个裙子的版型很满意。
大梁的裙子多半是没有腰身的,大家平时穿着裙子要系上腰带,麻烦不说,还十分的臃肿,女子的曼妙身材都被衣服盖住了。
这条裙子一上身,很好的勾勒出少女的腰身,活泼灵动又不失端庄。
“大姐,你这些衣服哪儿买的,真好看”
“这裙子要是能卖,肯定卖爆了”
小妹对着一堆成衣和布料爱不释手,创作灵感大爆发,很快改好了几件新衣裳。
她找了几个年龄相仿的姐妹,一人送了一件,叮嘱他们务必在女儿节那天穿出去长长脸。
第 48 章
谢良才很快就答应在县衙的农学院给百姓们授课。
他帮着两位农官整理历朝历代以来的农学资料和经验笔记,然后编纂成通俗易懂的农学小册子。
这些册子没有花你的辞藻,也没有什么行文规范,就是简单的大白话,一说就懂,一看就明白,问世之后深受好评。
柳县令特批印刷了一千册发给县里的百姓们,结果这一千册一发出去,周围村镇和县城的百姓们纷纷前往小河县购买,来往的行商们几乎人手一本,都是几十本几百本的采买。
这些都是专业的农学知识,柳县令准备了一百本送给了上峰知府大人。
而知府大人又送了一半给上面的官员,这么一传十,十传百,就连大梁皇帝的案头都摆了一本。
历朝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农桑,对于这类书籍那是大力支持。
后面的结果就是,这本册子被印刷了几百万册,几乎大梁百姓人手一本。
而柳县令则受到了皇帝亲笔的嘉奖圣旨。
农学班每周举办两次,一次一天,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周、赵两位农官还会把听课的人领到试验田的田间地头,让大家直观感受新品种的生长情况。
大家一半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另一半时间则在地里实践,每个人都收获良多。
李春花的李氏南北杂货铺子生意火爆的不得了,她带来了海外的新鲜产品和各色手工艺品,大胆的配色,亮丽的色彩,还有新颖独到的设计,让城里的贵人们流连忘返。
她把一楼整理成自选式的货架,上面摆满了一些平价又实用的产品,二楼则是单独开辟出来几处雅间,摆上一些贵重、新颖的产品。
另外,鉴于藕夹和蛋糕实在是火爆,她又把隔壁的铺子也盘了下来,和一楼的院子打通,专门做了一处食铺。
铺子里专门卖各式各样的吃食,大厅里摆上了长条桌和椅子,还有免费的茶水和小点心供应。
大家逛铺子逛累了就可以去一楼吃点东西歇一歇,或者吃饱了继续逛铺子。
这种新奇的购物体验吸引了大批百姓们,每天铺子里的生意都好的不得了。
周围铺子的老板们眼红,想要整点幺蛾子来搞垮李春花,但是柳县令和马师爷也经常来,无形中给铺子站了台,那些人这才作罢。
李春花也不吃独食,每次出海采购都会给其他老板们发传单,邀约着一起出去。
大家一开始还扭扭捏捏不乐意,有几个胆子大的跟着走了一遭,回来就整改店铺的风格,赚了不少钱。
一看到有钱赚,大家一改往日的懒散,积极和李春花达成合作,大家抱团组成了小河县商会,推举李春花做商会的会长。
当了会长,李春花号召所有的老板包船一起出去,积极开展海外事业。
一来二去,李春花身边的人越来越多。
马小跳现在也早已独当一面,成了李春花的首席幕僚。
赖大则是再次扩大了自己的运输队伍,从陆地增加了海运。
他的目标是一年后能买一条海船,自己当船老大。
就连小弟考中举人之后,无心做官,回来帮姐姐料理自家的生意。
现在京城一带的生意就归他在管。
还有小妹,她把自己做衣服的天赋发挥的淋漓尽致,拜了一个知名的老师,现在已经能自己带学生了。
谢良才教书出了名,就连谢丞相也知道了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小孙子恐怕是做出了一番成绩。
谢家人也开始来小河县,试图和谢良才修复关系。
整个小河县出现了以往不一样的繁荣。
小河村已经大变样了,宽敞笔直的村道,路边干净整洁的旅社,一望无际的绿色田园,还有满山的桃花,清澈的河水。
村子里的人挣了钱,盖起了漂亮的房子,房前屋后都打扫的特别干净。
家家户户都养了猪、牛、羊,有的还养了兔子和鸡鸭。孩子们都去村子里的村学读书,大一点的孩子要么去县里学技术,要么跟着李小妹学做衣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