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平乐·山居(271)

作者: 丁晗 阅读记录

谢烨一呆,看着掌心黏着的面絮回头。柏翠已经惊诧出声,“大哥你明儿不出山?”

“我不去,估摸能遇到阿松,他再出去一趟就成,反正也熟了。”

柏翠看着案板上的烫面,缩了缩脖子。大嫂为了备干粮,特意烫了大半盆面,现在正准备烙菜饼呢。

“没事儿,明儿我们自己做来吃。”谢烨用刀背刮掌心的面絮。

因为烫面做的饼即便凉了也不会发硬,她便多烫了些想着做干粮,没想到人不出山,那也不用点灯熬油了,明儿做烙出来自家吃。

柏翠拉着她道:“大嫂我们洗手睡吧,灶房让大哥收拾,谁让他不说清楚呢。”

柏苍进灶房,见连菜馅儿都拌好了,很是抱歉,“都怪我没说清楚,你们歇着吧,我来弄。”

谢烨估摸着现在也就晚上十点多,四五点天就亮了,叮嘱道:“饭在小铁锅,菜馅儿和烫面放到地窖,明儿再做。”

回到东屋,柏翠哈欠连天还不忘嘟囔,谢烨笑着劝她,“快睡吧,明儿还得早起。”

“都怪大哥······”柏翠入睡前还在嘟囔。

柏苍吃过饭洗澡收拾完灶房,回正堂时屋里已经没了人声,他轻手轻脚进西屋点了油灯,找出砚台纸笔给弟弟写信。

岭上人出山总得有人带队,带队的人可以变,可自家在县里的人脉他不打算交给别人,至于二弟,有个见血就晕的毛病打猎是不成了,日后的生计还得在外面寻摸,刚好这几年多往外跑跑吧。

写完信的时候,屋里屋外一片安静,他点了一根蜡,蜡油滴在信封封口处,做完这一切才上炕睡觉。

此时,柏恭家却不大安宁。

李氏叨叨咕咕,听得柏恭气闷,压着火气道:“你要不乐意你回你娘家去,我要没死,这个家里就得我做主。”

李氏哑着嗓子半张着嘴久久没出声,十几息后索性翻身面对墙壁,眼泪却不争气的滑落在枕头上。

因着当年那事,她是有些怵柏苍这个小叔子的,无人知道,当年这人查出来是她找仙姑问卦,还将三婶黄氏命硬克夫的流言传遍白云岭。

她没忘记柏苍半道截住她时的神色,面无表情可眼里的狠厉,那是嗜血夺命才能平息的,要不是四叔赶来,她哪能活到现在。

往年丈夫跟柏苍争主事人,她全心全意支持,不仅仅是为家里谋些便利,更是为了压柏苍一头,不然她心里总悬乎着。

可现在丈夫不仅不跟人争,反过来还帮着人,今儿晚上带人进山找人就是丈夫主动出面牵头,他这是,一点都不顾及自己啊!

越想越心酸,越想越委屈,李氏忍不住抽噎。

可惜,柏恭听到了也当没听到,闭着眼思忖接下来的事情。

在四叔家,老八提议让他明儿带人出山,将今天的野物处理掉,他拒绝了。

但他家得买些粮食,以往都是托付二房或四房的堂弟,这次他想让大儿子去,这个儿子不能再废下去了。

次日清晨,天色灰蒙蒙,勉强能看出对面山头的形状,坡道上已经人头攒动,火光闪耀。

见人齐了,柏苍跟二堂哥柏仁说几句,叮嘱了一回大侄子,便让带队的人领着大家伙儿出发。

这次带队的是马铁梁,马铁柱为了给媳妇整个织布机,也跟着一道。

马铁梁将信封塞在里衣贴胸口的口袋里,拍了拍,和弟弟抬起绑在竹架上马鹿,其他人亦是如此,只队首队末两人背着背篓手持火把照明。

白云岭众人依旧将人送到桥头,柏苍跟着一道,谢烨却没去。

这次带队的不是自家人,出山的人集合便没在柏家,她也就偷懒多睡了会儿,此时才起来洗漱呢。

柏翠还想多赖会儿,见大嫂起床,惦记着昨晚那些盆烫面,也打个哈欠起来。见对面山头小道上移动的火光,吶吶道:“二哥能办好么?”

没错,这次野物在县里出手事宜,柏苍全权交给弟弟。

谢烨却猜到柏苍是锻炼人呢,笑道:“放心,怎么着也不会亏的,大不了少赚点就是。”

也是幸亏柏松没听到这话,不然非得跳脚不成,他哪里是能吃亏的人!

摇摇晃晃站起身,找了不远不近的地儿放了水,抠了抠眼角,柏松舒展着胳膊回火堆旁。

有人屈膝坐着,抱着胳膊面朝火堆正埋头大睡,也有人起了正吸溜叶子上的露珠解渴,林子里光线不算亮堂却也不暗了。

柏温摇了摇水囊,叫醒其他人,“今天脚程快些,明儿晌午就能到对子房,歇半晌后儿一早咱们赶路。”

他们这次回来带的东西不多,粮食只三麻袋,分装了四袋,可麦麸米糠分装后有十六袋,大家伙或挑或背,堪堪拿全。

柏松给众人鼓劲,笑道:“拖累叔伯哥哥们了,回去让我哥给大家算工钱。”

“算啥工钱哟,你把猪养出来劈点肉给咱们尝尝味儿就成。”有人乐呵呵道。

柏松想也没想应道:“成啊,工钱、猪肉一半一半,不过肉得十月才能吃到。”

虽然山民猎户不缺肉吃,可野物肉多是柴的,吊汤炖菜成,单炒着吃不大入味。就是有那肉嫩的小崽子,各家也舍不得全吃,大部分得拿来做咸肉腊肉卖钱,能吃的也就下水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