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震已经二十岁,很多人十六七就去部队,他再去不成年纪就大了。
其实温家人想让温震去当兵的原因很朴素,一是在部队能吃饱饭,二是要是能免费学个技术,电工、焊工、钳工之类的,等复员回家就能找到工作。
沈姥姥坐不住了,带着小豆子走了老远的路到闺女家来,一进门就气喘吁吁地问:“咋回事,每次来家访的不都把温震排第一吗,他咋还去不了。”
“听说去年铁柱拿着烟酒给大队长磕了好几个头,大队长给他活动,就把我替下来了。”温震终于说出他早就打听来的情况。
“前年那回呢,是不是也收了别人的好处,我去打听打听。”温四海接连抽着旱烟,愁眉不展。
沈秋葵吞吞吐吐地说:“你不知道李寡妇跟大队长整天眉来眼去的?社员都说他俩私下里有那种关系。”
沈姥姥很生气,恨铁不成钢地说:“这情况你们咋不跟我说呢,咱家不是没人,我就是不想给组织添麻烦,都被人骑到脖子上了,我忍不下这口气。”
之前沈姥爷坟地的事儿她都没跟组织反映,自己默默扛着,但大外孙当兵这事,她们一家子绝对不能白白被人欺负到墙角。
“我要找到县里去。”沈姥姥说,她一定要为大外孙出头。
沈秋葵迟疑着说:“大队长在县里有亲戚,要不他也不能每次都把温震活动下来。”
沈姥姥中气十足:“那也不能由着他滥用权利,你们现在也应该明白吧,温震参军一直都走不成,就是你们没给张二强送礼,别人给他送礼,给他好处的就走了。”
他们三个突然醍醐灌顶,沈姥姥说得对啊,他们是绝对想不到给张二强送礼的,现在一想,可不就是那么回事。
可惜他们一直没这跟筋,耽误了温震两年,现在第三年眼瞅着又黄了。
沈姥姥不管对不对口,反正她就找她认识的最大的官,她很想把大外孙带到领导面前看看,可是温震说啥都不肯去,沈姥姥恨铁不成钢地说:“你们可都长点出息吧。”
温震不肯去,她只能带上温四海,搭骡子车进城,直接找到县武装部。
县武装部大门修得气派,门口还有拿着枪的站岗士兵,沈姥姥底气特别足,跟站岗的说:“我找吴部长,我姓赵,是铁厂生产队的,是部长他大姨。”
说最后一句话是怕连部长的面都见不到,
吴部长原来是沈姥爷的部下,之前还总来探望,后来官越做越大,越来越忙,来往就少了。
不过逢年过节总有人去慰问沈姥姥,拿各种慰问品,还会询问有没有困难。
沈姥姥每次都说不缺吃穿,过得挺好,从来不给组织添麻烦。
既然老太太这么肯定地说是部长亲戚,站岗的也不怠慢,连忙帮忙联系,没一会儿就有人来门口把他们接了进去。
温四海头一回跟沈姥姥出来,迈步走进戒备森严的武装部大院,才知道他丈母娘这么有能量。
来人直接领着他们去了吴部长办公室,吴部长对沈姥姥态度特别恭敬,让手下去泡茶,又说:“大姨,赶紧坐,你这特地跑过来,肯定是大事儿。有事儿找人来说一声,我抽空去看你。”
沈姥姥坐下,寒暄几句后说:“我这事儿跟你工作相比也不算啥大事,就是有人滥用权力,骑到我们家脖子上,我倒要看看有没有人能管这事儿。”
吴部长让沈姥姥喝点水,忙问啥事儿。
沈姥姥于是把温震三次当兵不成的事儿说了,她说:“事不过三,来家访的班长每次都说温震能上,咋每次都排后边的把他顶了。你们应该调查,有人送礼,有见不得人的交易。”
吴部长凝神想了一会儿,说:“温四海家啊,原来是你女婿家。”
温四海还不让沈姥姥见过的世面多,听到部长提自己名字都有点紧张。
他脸上带笑,说:“这事儿太好办了,我前段时间接到通知,说是要关照下温四海家。”
沈姥姥可就不明白了,问道:“谁说要关照温家?”
吴部长说:“上级要求的。”
第35章
“哪个上级, 你还不算是上级?”沈姥姥问。
吴部长解释说:“县长接到的上级通知,到底哪个上级我也不清楚,县长查过温家就是普通人家, 但温四海老爹当过兵,就把这事交给我, 我这忙的都没顾得上。”
既然吴部长这样说, 沈姥姥也不纠结到底哪个上级,说:“听这意思温震当兵的事儿能解决呗,总得给我们个公平。”
吴部长连忙说:“必须解决, 本来征兵就归武装部管,再说还有上级要求关照,我立刻安排人去查这事儿, 再说孩子姥爷是咱们县的革命先烈, 后代当兵本就应该优先安排, 温震每年都能被挑中, 说明身体条件跟出身都好, 今年肯定能当上兵。”
沈姥姥也不多言,站起来说:“那我们回去等消息, 我们可是等了好几回消息了,每次都是新兵走了才知道没我们,眼下新兵又快走了。”
吴部长也站起来说:“这次一定要放心,温震肯定能走成,以后有啥事不用自己跑, 托人来跟我说一声就行。”
吴部长觉得这是一举三得, 一是解决了上级要求的关照问题, 二是刚好可以查一下征兵中的猫腻,三是沈姥姥本来就是烈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