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历史同人)编造心声,从秦皇汉武开始(77)+番外

作者: 故国有虞 阅读记录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一个会因为一道被篡改了的、属于君父的旨意而自杀的皇子,当真能够承担起整个帝国的重担,完成与延续江辞这个后世人所希望的世界上只有一个大秦的目标吗?

江辞不得不就此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更不必说在江辞的刻板印象里,这位长公子似乎是一个被儒家忽悠瘸了的顽固迂腐份子。

【虽然但是,我可不是儒家。更不是那群脑袋秀逗了的儒生。】

固有刻板印象之下,江辞内心之中问号繁多。

实在是不怎么想同扶苏接触。

不过内心之中虽然想法一套接着一套,但就面上而言,江辞多少还是能够稳住的。

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同扶苏见礼,而后亲切委婉的询问过这位长公子的来意。

大秦皇帝陛下也好这帝国当中的绝大多数重臣也罢,都无疑是执行力很强的行动派。

因而在系统出品的海图等经由江辞的手被呈上之后,在大船等的建造接近尾声。接下来所要做的,自是于皇帝陛下的诏令之下,展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明面上所打出的旗号,自然是皇帝陛下巡幸天下,视察各地以及前往东海,找到海神的老巢,将其射杀并且找回场子等种种。

哦,当然,虽然走了徐市,走了候生、卢生。

但做为不少人眼中的方士同行,蛊惑君王寻找仙丹这样的事情,自然同样是那题中所应有。

所以就某些方面而言,纵使那日江辞于帝国的朝堂之上手绘世界地图口中洋洋洒洒带给了帝国的君臣大大的震撼,可是人品行事等种种在某些腐儒心中其实同徐市 、候生、卢生之辈并没有任何区别。

便如那位历史同样有名,且似乎同公子扶苏不清不楚有着所谓师生关系的儒生淳于越,便毫不客气的将江辞斥之为蝇营狗茍、装神弄鬼之辈。

江辞本以为公子扶苏同淳于越会是一道。

但接下来的发展,却又似乎说明这俩人其实并不是一道。

毕竟在那坟头草尚未长出来的中车府令赵高口中,公子扶苏可是有着“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之评价。

又怎会是真正的遇事不决哭哭啼啼且仁慈懦弱之辈?

江辞不解与疑惑的目光之下,公子扶苏言辞有理、进退有据的表示,自己奉君父之命,跟在先生身边,希望有所增益和学习。

啊哈?

江辞震惊,江辞无语,江辞不知所措。

甚至想要当场掏一掏耳朵看看自己有没有听错。

【虽然朕真的挺想教一教这位长公子什么是《抡语》,什么是“朝闻道,夕可死”,什么是“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啥的。但这样真的好吗?】

江辞不由自主的开始陷入到沉思。

毕竟众所周知,所谓《论语》,就是当时道上的规矩。

以理服人,以物理服人。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人以为一个身高两米有余,走遍六国手下带着三千马仔的壮汉会是什么好性子的吧?

君子不器。

真正的君子,都是不屑于用武器杀死对方的。

那么用什么?

废话,当然是用拳头抡死!

左拳为仁,右拳为理。马仔三千,堂口七十二。就问你服还是不服?

我跟你说,我早上打听到到你家的道路,那么你晚上就得死!

知道什么叫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我所据,不逾矩吗?

三十个人才配让我站起来打,四十个人一起冲上来我都半点不带退缩不带犹豫的。哦别说四十个人,就算是五十个人,五十个人我也能打得他们知道什么是天命。

简称见到了太姥。

当然,如果要是有六十个人在我耳边求饶说好话,那么我可能会气消了不打了。

放他们一马。

至于七十个人......嘿,要是七十个人一起围攻我,那我岂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嘎嘎乱杀?

【咱就是说,这多么优秀的道上规矩,多么优秀的传统文化。怎么就被后世的那帮腐儒给弄变味了呢?】

江辞深感传统文化的流失以及夫子思想及精神的被扭曲。

不由得因此而痛心疾首。

原本看向扶苏的目光,亦是怎么看怎么不对。

“先生对此,可是有何异议?”

未曾得到江辞响应,同样似乎未曾得到江辞所谓《抡语》之真谛的长公子对着江辞微笑。

笑容温文尔雅,全然不见半点阴霾。

但莫名的,却叫江辞心中生出几分不对劲。

做为始皇帝的第一个儿子,还是诸公子当中最优秀的、最有希望于接手帝国的存在。

同君父之间政见、性格等的不同尚且不去说。

至少就身量、外表而言,公子扶苏同始皇帝之间还是或多或少有着那么几分相同的。

俱皆是身量高大与面容俊秀之辈。

虽然这父子之间其实是两种全然不同的风格,但不可否认的是,纵使江辞对扶苏有着固有的、刻板印象,亦不能够忽视这位长公子的人格魅力。

因而当扶苏的话语出口并且落下,江辞几乎是本能的做出回答。

不忍这位长公子因此而伤神。

即使不管是真实年龄还是历史年龄,这位在原本的历史在线英年早逝的公子扶苏都可以算得上江辞的前辈。

“怎会?”

江辞出口,先是表达自身之荣幸等种种。继而话音微转,便想要拒绝。

毕竟装神弄鬼便罢,若当真是要教人,还是对这位帝国的长公子做出教导......连半瓶子水都未必有的江辞并不认为自己可以担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