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郁金堂(165)

作者: 青衣呀 阅读记录

她嗤笑了声, 低头问李显。

“叫你坐在朕前头当个傀儡, 你肯么?敢么?”

李显恨得瞪了苏安恒一眼。

满堂寂静,只有他的呼吸愈加沉重,轰轰地像个风轮,吹得苏安恒一张脸苍白凄惨,僵持片刻, 反是边上挽着红帔子的女郎开了腔。

“苏郎君会错了意,您以为来了神都,会看见李武两家剑拔弩张, 打架争地盘么?那是市面上宵小、暴徒行径,实则我们非但不是仇敌,反是至亲手足,诸位表叔、表哥, 皆为李唐鞠躬尽瘁,既有功劳, 又有苦劳,譬如将军……”

可惜武崇训不在,瑟瑟只能指着人堆里的武攸宁说话。

“将军讨伐孙万荣、李尽忠,千里驰袭,孤军深入,背上还中了一箭,如此国之功臣,难道我阿耶要单单为了他生来姓武,就贬官降职么?苏郎官放心,圣人在时,我阿耶要叙亲戚情意,以大局为重,宽怀容人。即便圣人百年之后,也还要用武家,尊养武家。”

女皇听了欣然赞赏,舒展开眉目,眼波在瑟瑟脸上停一停。

瑟瑟口口声声叫苏安恒放心,实则是代表李家,至少李显家,请她放心。小书房议事,她不准韦氏参加,便是看李显可有长进,没想到十四年后还是一样,还得另有一人替他发言。

瞧瑟瑟侃侃而谈的样子,比起韦氏当初,老母鸡护雏般,一手护住李显,一手指点江山,可顺眼多了。

听宋之问说,韦氏面容憔悴,性子也变了,从前多么奢华,用青金石铸造汤池,一汪香汤碧波荡漾,连吐蕃赞普都咋舌,如今却是清减,步摇、璎珞懒怠使用,仿佛宠辱不惊便是她重入宫阙的底气。

可她到底还记得贵为国母的痛快享受罢?

不然怎么会给幺女起名瑟瑟,区区太子妃,可动用不了青金。

苏安恒道,“国朝人才济济,没了武将军,自有张将军、王将军!”

女皇的浮想联翩被他打断,便有些不耐烦,训斥李显。

“苏卿家指望你担待,你不吭声,岂不令他失望?叫人猜测朕压制你?”

李显浑身一颤,欲跪而不敢,两手握着衣角怔怔发颤。

——这是一顶储君扛不起的大帽子。

女皇还政之心并非不诚,为他做下的安排更可说是无可挑剔。

从石淙回来不久,东宫募官,先点了德高望重,早已致仕的前任凤阁内史豆卢钦望为太子宾客,再以鸾台侍郎韦安石兼太子左庶子,擢升凤阁舍人崔玄暐做天官侍郎,兼太子右庶子,最后点了相王李旦做太子右卫率。

这个阵容排出来,满京咋舌议论,概因规格之高,不单远超当初李弘做太子时的班底,甚至还超过了高宗李治和太宗李世民做太子时的班底。

有这几个人做招牌,在京官员终于彻底相信,女皇确实要以当初建立武周的决绝强势复立李唐,立时争先恐后钻营门路,想投入东宫。

君臣如此一心,储位本来稳如泰山,偏苏安恒多此一举,说的好听,是替他争取,可连垂帘之议女皇尚不接受,他又能主张别的什么?

多行一步便是图谋不轨。

“儿臣痴长岁数,体弱无能,无力承担……”

女皇摇头道,“你呀——别的不成,倒是找了个好女婿!”

瑟瑟心里咯噔一下,直直瞪视天颜,心道武崇训不在,这话怎么已经递到御前去了?余光又见人堆里鹤立鸡群的武延秀亦是猛地一抬头,又飞快低下去。

李显追问,“儿臣的女婿?”

他看看武三思,“三郎远在高阳,竟能预知今日之事?”

这话冒失,似暗示他们父子有所图谋,但武三思顾不得挑剔,急急道。

“太子殿下所言甚是,三郎离京前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主意,然关系重大,大家群议尚未必有结果,何况他一人闷头胡想?”

言下之意,他知道武崇训所行何事。

瑟瑟若有所思地望着武三思,武延秀也隐约猜到了什么,满面震惊,终于扫了瑟瑟一眼,却是眼目黑沉,翻滚着浓浓的戒备。

黑压压的两姓人口不敢放肆,仍是寂然无声,可是人人眼底惊惶不定,都在想什么事让梁王父子态度对立。

“年轻人,敢想敢做便是好事,况且这回他并非独自任性。”

颜夫人扬起手里明黄奏章朗朗出声。

她的动作仿佛号角,唤醒了安站许久的前羽林大将军武攸宁。

两人同属二房,因不是女皇本支的四房,爵位仅为郡王,且匆匆卸任返京后尚未授官,单论这一刻的品级,是远不如武三思,但武三思惯来与人方便,方才便道两位堂兄远来辛苦,请他们站到自己前面。

武将觐见应当卸甲,但武攸宁习惯了腰间佩刀,右手虚虚抓在蹀躞带上,仿佛那里空有一个刀柄,五指用力收拢,抬头直直迎上武三思慌乱的目光。

“高阳郡王的奏章,臣附议——”

他开了这个头,散布在人群中的二房兄弟,以定王武攸暨为首,前右羽林将军武攸宜、安平郡王武攸绪、九江郡王武攸归等,立时异口同声道。

“臣,附议——”

轰隆隆五人齐声,拉开好大个架势。

李显唬了一跳,不知武家搞什么名堂,太平与相王李旦倒是优哉游哉,胸有成竹,太平甚至主动向李显搭话。

“三哥早有这样主意,何不与我们交底?累得我们胡思乱想。”

李显怔然四顾,诧异武三思并不在他们阵营之中,转眼发觉女皇的目光沉沉压在头顶,更是一个字都不敢说。

上一篇: 被迫女扮男装后 下一篇: 揽娇莺/错莺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