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堂(173)
玉壶不明所以。
“奴婢都问明白了,东西是高宗时渤海上贡的,那时赏了如今太子,他们家出京匆忙,没带走。这一向是府监体贴,把长安东宫收拾了一遍,排了几百口箱子送来神都,内中就有这个。”
她絮絮道。
“你们在石淙时,太子妃便带人收拾,一样样登记造册,分了稀罕有趣儿的给几位郡主、郡王,平恩郡王才得了这个,转手就送给您了。”
“原来是他!”
张峨眉倦的抬手拂开。
“主意怎么打到我头上了?五叔可看不上他,回头太孙出来,他再这么编故事献殷勤,什么渤海?什么东宫?太子妃听见,活活摆弄死他。”
说着往下拱拱身子,还要再睡。
她一翻身,那珠子滚进锦褥,玉壶翻半天捡出来,咦了声道。
“是谁这么糟蹋东西,好端端地,还穿了孔。”
张峨眉本来合上眼了,闻言倒是稀奇。
接过来对着光一瞧,真如她手镯上累累的珍珠、金珠,打了个对穿的孔。
玉壶笑道。
“就是可巧儿,串上金线,就够娘子挂上了,不然这东西辉光黯淡,当不得正经用处,还得寻个匣子装它。”
张峨眉拈着珠子,这才恍惚想起。
当初是逗弄过他一回,算算一年以前,他是长了志气还是长了本事,竟来这么一手。
嗤笑了声,仍旧丢给玉壶。
“我再躺会儿,你不用出去,拿这两个月的邸报一份份念给我听。”
又问,“金缕呢?”
“清早府监派人来问,料想娘子懒怠动弹,金缕就去了,娘子放心罢,这会子应当进了九州池,待府监腾出空儿,问两句话就回来了。”
张峨眉喋喋抱怨。
“太医没本事,拖拖拉拉十几日,连我都烦了。”
千头万绪在脑子里翻腾,太阳穴嗡嗡直响。
“先念邸报罢,再念凤阁、鸾台议事的誊本,六部几位要紧的堂官各自说了什么,还有朝会的记录。”
玉壶答应了,从书案上翻出奏疏的抄本,往前递了递。
“是有一桩稀罕事!有个叫苏安恒的无名之辈,自言精专《周礼》及《左氏春秋》,上了道大言不惭的奏折,妄议圣人与太子,颇惹人瞩目,弘文馆几个士子与他争论,前后上书,奴婢都打发人去秘书省抄回来了,不然先念这个?”
张峨眉半闭着眼摆手。
“这个不必,他不要紧。”
玉壶便坐在床头细细念来。
张峨眉在半梦半醒间听着九州动向,先是邸报说东南水灾厉害,地官调粮赈灾,估摸总量能够,后几天凤阁侍郎魏元忠召集会议……
她忽地想起一事,打断了问。
“这几日凤阁还是魏侍郎主持么?相爷呢。”
玉壶道是,“相爷病了,说是那回马前淋雨,勾起旧症候,咳嗽不止。”
“当真?”
玉壶呃了声,倒也拿不准。
“盯梢的人是这样回报,然混不进相府内宅,也难说究竟,可是前儿中秋,圣人赏赐在京重臣,各家女眷进宫谢恩,狄夫人竟没露面儿。”
张峨眉头痛地厉害,把头闷在被子里,片刻方道。
“继续罢。”
凤阁闭门长达三个时辰,誊本却只有寥寥数语,记录魏元忠转述太孙指示,令不必等待圣人或相爷回话,速速放榜安抚流民,引导就地落籍,赈灾之事到此为止。
再下个月的邸报,便是扬州官员报称赈济粮五日便消耗殆尽,若非皇榜出的及时,险些引起民变。
她翻了个身,事急从权的主意未必是太孙的,亦可能是魏元忠自出机杼,但两人携手舌战群儒,说服了那群官油子,冒着被圣人事后责罚的风险,从速处置了险情。
不论哪种情况,都可见魏元忠能分清事由缓急,当机立断,亦敢承担责任,五叔说相爷荣休后,中枢唯以魏元忠为魁首,果然不错。
“还有张说呢?他冲撞了圣驾,如何处罚的?”
“咦,竟是不了了之,不过有这么一点后续。”
玉壶翻了翻手里记的小札,面露诧异。
“梁王领春官进言,说神都去三阳宫一百五十多里,圣人车马劳顿,朝野臣民心痛不安,应当兴建一处路程更近、功能齐全的新宫侍奉。”
“啊?”
张峨眉一把掀开被子,露出闷得红通通的鼻头,愕然睁大眼。
张说连三阳宫还嫌奢靡了,梁王竟要再建新宫?”
“是啊,三阳宫才住一回,竟就不要了。”
玉壶也是咋舌,算账给她听。
“这回是万安山的兴泰镇,别宫便以兴泰命名,位于伊阙向西五十里,比三阳宫近一半,据闻风景秀丽无匹,上山也容易,不似三阳宫要翻越轩辕关,所以圣人大加赞赏,叫梁王做建造预算,昨日朝会拿出来看,竟要十七万贯钱。”
张峨眉问,“那年修三阳宫花了多少?”
玉壶兼过几年控鹤度支,掌管张易之挥霍出去的巨款,于数目字最有把握,凝眸一瞬已朗朗出声。
“奴婢记得梁王先要了九万贯,后头又追加五万贯,为加的这笔,地官度支郎中在金殿摔了笏板,嚷嚷辞官,可是梁王巧舌如簧,到底还是要出来了。”
十七万贯……
张峨眉睡不着了,撑着身子坐起来。
檐下大铜缸里一朵朵红莲沐雨而开,莲叶上水珠似珍珠,滚来滚去。
她边看边琢磨。
就这么巧,修三阳宫时,梁王中饱私囊,在龙首原盖了座别庄,已是极尽辉煌,连花房的壁灯都用琉璃制作,太平公主府尚且不如,这回武崇训喜事当前,兴建郡主府的当口儿,又来个兴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