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都是面粉,真要做出食物,区别可太大了。
苏茵茵准备从高筋面粉开始做,从中筋到高筋比较麻烦,最合适的方法便是用水洗面的高蛋白添加里面。
具体怎么调配,则要自己琢磨。
自从茵茵宝宝上过灶台之后,苏娘子倒是不制止了,可直接说明:“必须在娘亲看着的时候做,不能自己进厨房,知道吗。”
这自然是为了安全考虑。
苏副使日日巡逻,就是为了邻里火灾安全,自家女儿更要叮嘱好了。
茵茵乖乖点头,她知道的!
她要在这个冬天,把迷你枣泥酥做出来!
苏茵茵在家认真做点心,原锐则十几天没过来,他说家中祭祖,前些年都没去,今年在京城肯定不能缺席。
都十一月份了,各家确实需要祭祖。
听说就连帝后太子都出城祭祀,少说也要七八日时间。
李书生跟许小妹也有几日没来,年底两家肯定要走动,不好再出门了。
反而是章公子找来几次,他要跟楚珊姑娘商议账目的事,两人不好单独见面,喊上茵茵是最合适的。
苏茵茵看向他们两个。
虽然不能这样想,可她忍不住啊。
自己那小红娘的名声在,回头这两个要是成一对,那简直可以请帝后太子帮忙上报老天,说她这个小红娘转世成功了!
这当然是玩笑话,苏茵茵肯定愿意帮忙。
一想到魏书生那个负心汉,她就恨不得打他一顿。
茶楼,三个人边吃茶边看账目。
主要是章公子讲解,苏茵茵补充,楚珊姑娘听。
苏茵茵对账目极为敏感,算数又好,指出不少缺漏。
这样一来,只要核对账目,茵茵宝宝必来不可。
三日时间,终于捋清楚其中一部分账目。
十五年的时间,单读书的束脩,就花费了楚家四百四十七两。
各种买书,笔墨纸砚,加上给夫子们的节礼,再记下七百六十两。
吃喝还没算出来。
但按照这个标准,肯定是不低一千两的。
都说官帽下面无穷汉。
孤儿寡母的魏书生能考上举人,有了官身。
全靠楚家。
楚珊眼圈微红,心里烦闷。
她早就应该退亲的,明知道对方看不上她不读书,更知道自己一心错付。
但到如今,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她更多还是心疼家里人的付出。
苏茵茵被章公子送回家里,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章公子原本同样要回家,脚步一转又回了茶楼,见楚珊还在原处,踌躇片刻,走上前去:“楚珊姑娘,想哭便哭吧。”
“此地是京城,不是家乡,没人会注意的。”
他再也不说自己婚事坎坷了。
十五年的婚事,一朝破灭,眼前人该比他难受千百倍。
相鼠无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魏书生,真该死啊。
第38章
十一月十二,十五年的账目终于理清。
苏茵茵,李锐渊,楚珊,章公子一起在茶楼完成最后的账目。
十五年的时间,就在一张纸上。
楚珊笑不出来,也哭够了。
“去找他,我要把钱要回来。”
南城西城交界处的一处小宅子里,这宅子仅有两间房,魏家母子一人一处。
魏母为了让儿子读书,主动住了小房间,带来的衣裳物件都放不下。
外面大雪纷飞,屋内的炭火不如往年的好,只得把最好的留给儿子,魏母屋内带了些烟气。
但魏母脸上带笑,她刚从娘家亲戚那回来,高兴得不行。
“儿子,这是蒋家从国子监弄来的时文,你多看看。”
魏书生如获至宝,小心翻看。
明年四月就要会试,他一定要考中才成,就算考不中,名次也要提一提,这样方能授官。
只有授官,魏家便能彻底翻身。
最近一段时间,他连家门都没出。
既是专心备考,也是躲祸。
魏书生迟疑片刻:“娘,最近有人找上门吗。”
“你是说楚珊吧,她怎么可能找到咱们住哪。”魏母笑话道,“京城那样大,她怕不是会迷路。”
“再说了,你让她算清账目再来,她大字不识几个,能算得明白吗。”
魏书生放心了。
楚家确实助他良多,但为了仕途考虑,还是要亏欠对方。
大丈夫不可拘于小节。
母亲娘家姓蒋,算是他的表舅,表舅在京城是从五品的官员。
蒋家子弟不少,可像他这般年纪考上举人的,却没有。
他跟蒋家也算强强互补。
“说得也是,马上腊月,她大概率已经回彬州了。”魏书生又道,“表舅那边知道这事吗。”
魏母摇头:“放心,他们知道你之前定过亲,说不介意这些。”
“至于楚珊来京城的事,自然不会告诉他们,知道也没什么,你表舅会帮忙打发的。”
魏书生彻底放下心。
没有什么能阻拦他的仕途。
明年的会试,能考中进士最好,不能考中也会派官离开。
到时候楚珊去哪里找他。
说起来,还是表舅好,给他们母子安排的住处,就在蒋家附近,位置还这般好。
就连新出的时文也不吝啬。
汴京,果然不一样啊。
以后他要是成了汴京人,岂不是更得意,谁还要回彬州。
“开门!”
“姓魏的,开门!”
借住的小院大门被拍得做响,喊话的人声音有些尖锐,听得让人心里猛地一惊。
谁在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