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聚(128)

作者: 七月还没来 阅读记录

“咱家没出过读书人,天冬以后能考中秀才就已经很不错了,他的亲事还是不要攀太高的好。”

葛娘子有些不悦:“哪有当阿爷的人不盼着孙子好,不过得人家一点好处,就这样帮着说话,天冬可是你亲孙子。”

“就是因为是我亲孙子,我才为他打算,他的亲事我何时多过嘴,喜月这姑娘真不错。”

“我看你是拿人手短,”葛娘子小声道。

葛婆子见两人要争执起来,忙在中间打圆场:“都少说两句,天冬他是个有主意的,早说过亲事得要他自已相中才成。”

葛老爹不作声,葛娘子不放心的添一句:“你在镇上莫要引着他见人家姑娘。”

“你这话可晚了,早见过了。”

葛娘子急了:“你怎么不打招呼就让他们见面。”

“也不是我故意引着他们见面,碰巧撞上的,见了都有三四回了。”

葛娘子问道:“那怎么没听他说过?”

葛老爹:“就是正常碰面,又没往亲事上扯,有什么好说的?”

“原来你这是早有打算啊?”

葛娘子皱眉:“爹,这事你能不能先问过我的意见?”

葛老爹很冤枉:“我以前也没这样的想法,今儿回来才有的这念头。”

葛娘子不信:“你就别再乱撮合了。”

“我真没有撮合,这不是先问过你的意见了?”

葛娘子没有多争辩,心道等天冬回来,还是交代他更牢靠一些。

喜月还不知道葛家因她起了小小争执,从灶下端出艾糕,一种有馅料的,一种水晶艾糕块。

招呼大哥也一道来尝尝:“都说说哪种好吃?”

青成喜欢不带馅料的,杨应和喜欢带馅料的,欢儿则说两种都欢喜。

问不出个结果,不过喜月尝着两种都还不错。

赶明两种都送去清乐坊,看那边人的喜好。

送糕过去的时候,与赵管事说有一些是给她的,让她尝尝看哪种味好。

赵管事笑着接下,喜月忍不住向她打探听琴的事,她肚里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打掉了?

“她赎身出去了,你不知道吗?”

喜月茫然摇头:“我还真就不知。”

她与李家的关系,赵管事一清二楚,看左右无人小声道:“那你还不知道是你姐夫替她赎的身吧?”

“对外说是家里人赎的身,说是回了老家,我看不像。”

得了喜月这些好处,赵管事才肯道出内情,若不然也不会多这事。

如晴天霹雳,喜月望向杨应和:“他到底想做什么呀?”

杨应和又哪会知晓?

“你们可别说是我说的,也别回去就去李家闹。”

赵管事摇头走开,听琴那丫头性子沉稳,是个能成事的。

她看中李家,哪会轻易松手?

可怜了那正头小娘子,才生下小娃,也是造孽碰上这号人。

喜月心急的连铺子都没回,抄小道要回村里。

被杨应和拉住:“你好好说,万一事情不是我们想的这样。”

他不想喜月掺和到这事当中,再落个里外不是人。

“她虽不是亲大姐,但这事我不能装不知道,我回去给她提个醒,拿主意的还是她。”

杨应和不放心的交代:“那你回去别瞎出主意,就把我们知道的说一声。”

“大哥尽管放心,我有分寸。”

虽是这样说,喜月回时一肚子的话都是想劝大姐和离。

对李家彻底没了好感。

村里人忙着插秧,杜巧娘和宋腊梅正准备去地里帮忙,看到喜月进院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大姐你被骗了,他给那小丫头赎了身。”

喜月一句话让几人都愣在原地。

第114章 立契为证

喜月如竹桶倒豆子般把赵管事的话和盘托出,却看到宋腊梅面上并没有过多的震惊。

不禁疑惑:“难不成大姐早知道?那为何还要回李家?”

“为了淑惠,你当真能忍得吗?”

眼睁睁看着夫君和另一个女子卿卿我我,喜月不信她能毫不在意。

为什么非要受这些折磨?

杜巧娘极为意外,望向宋腊梅:“你知道为什么要瞒着?这不是件小事情。”

木兰知道内情,张张嘴又把话咽下,这事得她亲自来说。

宋腊梅知道这事瞒不住了,便把李庆有答应她的事说了出来。

“只要能要到淑惠,我就帮他做戏瞒过他家里人。”

杜巧娘有些无措:“你真的要和离?这事怎么不和我们商量一下?”

事关宋腊梅下半辈子的大事,她不敢瞒着,当即就要去喊宋常贵回来。

院外有脚步声走近,传来赵春兰的声音:“娘,我帮着去田里插秧,让腊梅在家里看着娃吧。”

声音落,人进院,看到喜月有些意外:“你怎么回来了?”

几人神情有异,她看在眼里,问:“这是怎么了?”

宋腊梅喊住杜巧娘,也没瞒着赵春兰。

“他为了那女子,能拿淑惠说事,心里可曾顾念半点血缘亲情?这样的人我哪还能和他过的下去?”

“我爹那人没什么主意,这事先瞒着他吧,和离的事我想的很清楚,之后怎么过活也有想过。”

“喜月铺里若是不缺人手,我就去给人缝洗衣物,或是酒楼里洗碗碟,总能为淑惠挣一口吃的。”

喜月上前攥住她的手:“铺里生意还成,大姐就去铺里做活,我们也能帮着带淑惠。”

宋腊梅朝她笑笑,正要开口,杜巧娘把喜月扯到一旁:“家里也能养着她娘俩,但这事不能意气用事。”

上一篇: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下一篇:浮世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