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聚(153)
葛老爹想着铺里住着喜月和欢儿,毕竟男女有别,多有不方便,拿了木料回家。
这日正值旬初,一大早葛老爹背着雕好的木料来到铺中,言道与孙子一道过来的镇上。
四短一长的木条板,上面浮雕着石榴花,花纹细致。
杨应和叹道:“老爹这手艺是越来越好。”
葛老爹被夸的高兴:“孙子画的好,我照着雕的,先前几朵还手生,手熟了才雕的快些。”
他是上漆的好手,杨应和当即去卖漆的刘家买回掺了朱红的生漆,给这些雕花板上色。
做好的家具涂上生漆,防潮防蛀又能防虫,能多用好些年。
当然,卖出去的价钱也更贵。
便宜的木材家具,做出来多数不会涂漆。
像这种雕花的,用的木材好,便会上漆,价钱上就不是寻常农家能接受的。
葛老爹雕工手艺好,且镇上富户不少,杨应和不担心卖不出去,摆着也能让主顾们看看他的手艺。
对以后的生意更有信心。
买回漆后,倒出来小碟子里盛着,拿小毛刷均匀涂色。
这一步需要老手才能做到涂的均匀。
葛老爹常给木偶涂色,是得心应手,边涂还边与石头和狗剩讲心得要领。
丝毫不吝啬把手艺教出去。
自家孙儿是不会走这条路子了,手艺跟他进棺材也是浪费,能帮到别人,他心里也高兴着呢。
石头初还有些三心二意,看狗剩学的认真,也认真起来。
这些日子下来,杨应和对狗剩还算满意,他身上没有宋大宝那些恶习,人也勤快。
渐渐开始教些手艺,他手虽不是特别巧,好在胜在勤奋。
勤能补拙,相信只要他沉下心,还是能把手艺学到手的。
第136章 互捅痛处
柳寡妇看到狗剩在杨应和这里学手艺,领着栓子也找过来。
早先时候喜月和欢儿跟她打过架,面色上就没有太热情,点点头便算打过招呼了。
要不是她来买过几回糕,这招呼也是懒得打的。
谁让她这人嘴太长,说出来的话又不中听,惹人烦。
她笑着跟杨应和说栓子勤快又机灵,又道:“你教一个也是教,两个也不麻烦什么。”
杨应和没同意,倒不是因为妇人间的口角,而是暂时不需要人了。
有狗剩一个学徒,到时再添一个石头,一个镇上的生意就这么些,且又不是只有他一家木匠铺,用不到这些人。
好言婉拒:“一时不缺人,到时缺人再让他来吧,也才不耽误他,毕竟学这手艺要好几年呢,还是趁早找别的出路吧。”
柳寡妇像是听不懂话般回道:“既然要学好几年,就让他先跟你学着,到时缺人直接就能用,岂不是更好。”
无论杨应和说什么,她都有回词,哪怕明着说不收,她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你能收狗剩,就不能收栓子?我家栓子哪点比狗剩差?”
杨应和头疼,这妇人太难缠了,难怪春兰说起她会带着厌烦。
喜月看不下去,走过来说道:“做徒弟可是没工钱的,白做三年工你肯吗?”
柳寡妇一听不愿意了:“头一年啥也不会没工钱还好说,后面两年能帮着做了,为什么还没工钱?”
喜月不与他多争辩,只道:“你尽管去别家打听打听,是不是做学徒都没工钱,就是出了师头两年工钱也很低,不过百来文。”
柳寡妇不信:“你这是骗我的吧?一个木匠怎么可能只有百来文工钱,就是做苦力一个月也有五六百文呢。”
“不信就算,反正我家跟外面同样的规矩,你尽管去外面打听。”
但凡是手艺人,从不收外人做徒弟,沾亲带故求上门才有机会被收下。
不过,有没有工钱,却是能打听到的。
柳寡妇领着栓子回去,拐了七八道弯才打听出来,别家木铺做学徒,头三年确实没工钱。
一听没有工钱,她立时收了心思。
三年时间栓子都十五六岁了,这三年时间做什么不好?总能挣些钱,白做工她才不愿意呢。
她自家不愿意做,还跑去燕子跟前说道,替她抱不平。
又说喜月说了,学出来一个月只有百来文工钱,手艺学到手也没什么用。
“杨家人黑心着呢,这是喜月亲口和我说的,不信你问狗剩去,当时他也在旁边听着。”
燕子不信她,虽说没谈过工钱的事,但她不信以后成大师傅了只有百来文。
狗剩说过那雕木头的老头,石头亲口说杨应和给开的工钱一天有二十文,说刻的好还能涨。
杨家人虽是才来村里不久,为人行事都能看到的,没有恶心思,是憨厚的本分人。
柳寡妇的为人她却是清楚知道。
轻笑着说道:“手艺学到才能谈工钱,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柳寡妇急了,一副为她好的样子,劝道:“学木匠至少要三年呢,你这样说不是白白浪费时间。”
“孩子学着手艺呢,不会是白浪费时间。”
燕子不想搭理她,住了口。
偏偏柳寡妇不死心,又说道:“你这个娘怎么当的,不为孩子打算。”
男人宋大宝不争气,燕子最烦听这句话,面上没了笑意:“就是浪费时间也是浪费我家狗剩的,不用你操心。”
“你这人怎么不识好歹,我还不是为狗剩好。”
燕子冷哼:“你什么用心自已清楚,有这闲功夫还是多操心你家栓子吧。”
说罢不再理她。
柳寡妇气的扭身就走,边走还边说:“什么人呐?死脑筋,难怪家里穷的叮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