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聚(198)

作者: 七月还没来 阅读记录

在街上遇到他,喜月还担心会耍无赖,却不想远远他就避开了,根本不往身边凑。

虽一时不敢掉以轻心,但总归少了桩麻烦事。

眼下只剩唐家,既是同行对手,且有得斗呢。

明争是不怕的,害怕他们耍阴招。

如头顶着一颗雷,却不知道这颗雷什么时候炸下,这种滋味很不好受。

万事都得小心着些。

杨应和无所畏惧,放出话去,谁再敢动家人,十倍百倍偿还。

第176章 狗剩借钱

穿鞋的怕光脚的,光脚的怕不怕死的。

杨应和拎刀去找王三,已经起到震慑作用,加上放出话,唐家一时熄了寻麻烦的心思。

唐雄一把年纪不怕事,但家中孙辈众多,有所顾忌。

勒令两个儿子轻易不要出手,尤其是大儿子唐茂夫,头脑简单很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

再一次被爹当众骂没脑子,唐茂夫心中窝火,却不敢不从。

在心里打定主意,定要找补回来,让爹另眼刮看。

唐茂生由始至终没吭声,看着主位上胡子半白的老爹,暗叹他老了,顾虑也变多了。

有道一山容不得二虎,镇子容不下杨家,家里容不下大哥。

有杨家少赚很多银子,有大哥在赚的银子落不到他手里。

他想不通,爹明明知道大哥没有当家的才能,却偏偏想把掌家权给大哥。

就因为他是长子,是大哥。

世道也好,家庭也罢,都该有能力居之,而非长幼排序。

眼下当务之急是解决杨家,拉拢或是打压,他还得好好想一想。

最好想个一石二鸟的两全其美之计。

日子暂时恢复平静,来到冬至。

早起开门地上一层白,雪花犹在飞舞。

杨应和感叹一声瑞雪兆丰年,又叹这个冬天会很冷。

喜月穿着厚棉袄,冷是不怕,只是做活不便。

冬至要吃饺子,想着好些日子没回村了,干脆忙完割条肉回去。

狗剩过来时,脸上明显一道巴掌印,不用问必是宋大宝打的。

欢儿看着叹气,一言未发,说再多也没用。

只把蒸的杂粮馒头悄悄塞一个给他。

农闲时村里人家省粮食,多是吃稀不吃稠,不用想也知他每天饿肚子。

大哥虽没让做重活,他一天到晚是不使闲的,天又冷更耐不住饿。

能帮的也仅此了。

去清乐坊的路上,狗剩犹豫再三,开口向喜月借银子:“这事…我该找师傅的,但是对着他我说不出口,喜月姐,你能借几百文给我吗?”

“我以后挣到钱,一定会还的,也可以从我以后的工钱里扣。”

喜月没问他借钱何用,痛快应下:“我回去拿给你。”

狗剩想过她会答应,只是没想到答应的这么痛快,都不问借钱何用。

这是他人生头一次向人借钱,还是个孩子,就能被信任,他感激的想掉泪。

“谢谢喜月姐信我,我不会让你失望。”

“你又不会跑,干嘛说这种话,再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一个村的我可不怕你不还。”

知道她是故意这样说,狗剩挤出一丝苦笑,主动告诉她这钱是要拿给大姐。

他大姐大丫生了个男娃,许是见了寒气,还在月子里娃就病了。

姐夫家穷,四处借钱,已经花去好几两银子。

没办法大姐不顾还在月子里,昨儿顶着寒风回家借钱,娘想借爹不让。

说家里拢共只有二两银子,借给她家里用什么,又说大姐嫁出去了就是外人,不该再指着娘家。

为了小娃,大姐下跪求爹,也没能让他心软。

娘不忍非要拿钱给大姐,被爹打了一顿。

他脸上的巴掌印,也是跟爹起争执的时候被打的。

大姐是哭着走的,哭的很伤心,他一夜里都没怎么睡好,想帮一帮大姐。

喜月听完没说什么,回去后拿了半两银子给狗剩。

狗剩接过银子,与杨应和说一声,顶着风雪去了。

拿上钱去郑家买肉,郑婆子近来与喜月亲近,笑嘻嘻搭了两根骨头。

正巧赵春兰送菜过来,拿萝卜炖汤正合适。

欢儿从灶下出来:“正愁没人帮着包饺子,嫂子来的正好。”

“就是知道你们要回去一个,我才来的。”

说笑着进去灶房,喜月把肉切下一块,剩下的拎着回村去了。

雪不停下,地里白茫茫一片,踏出一个个脚印,来到村西头。

还没进院已经听到嬉笑声,喜月心头一片轻快,推开了院门。

院中阿圆在踩雪,圆月裹的像个粽子,穿着虎头鞋跟在她身后。

滑倒在地像翻盖的乌龟,难以爬起来。

喜月忍不住笑出声,把肉递给杜巧娘。

引着圆月叫姐,又伸手逗淑惠,还不忘在阿圆头上摸一把。

两个小团子养的白白胖胖,看着喜人,难怪家中一片笑声。

杜巧娘在灶下喊喜月帮忙,木兰跟着一道进来,撸袖子剁馅。

先是问了铺子可安生,又说起各种闲话。

喜月把狗剩借钱之事说了出来。

她挣的钱杜巧娘向来不管,全由她自个做主,借了就借了。

大丫这闺女确实可怜。

当娘的人,就是砸锅卖铁也得给孩子治病,大骂宋大宝不是人。

这下子彻底寒了闺女的心。

不过,他才不会在意呢。

说起可怜,喜月想起程英,说起程望把她扯了出来。

杜巧娘听着很是同情:“命好的人样样顺,逢凶也能化吉,命不好的人各有各的苦,祸从天降,还不单行。”

上一篇: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下一篇:浮世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