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聚(292)
虽早就知道。
但真正看到,才更有冲击力。
张荷花心里尤其难受,当初她还看不起他们北边逃难来的。
如今人家有铺子,还住上青砖房。
咋就叫她杨家发达了?
被看不起的反倒是他们这些本地户。
还在地里刨食呢。
人家都吃香喝辣了。
看到赵春兰得意洋洋,她哪哪都难受。
连手里的糕饼都不香了。
小娃们完全不会在意这些,得了糕饼吃的香甜。
桩子拿到的是一块蜜豆馅的,没敢一下子吃掉,慢慢咬着。
只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
王长明也得了一块,小小咬一口,看他爹下来喝水,忙小跑着过去把饼分一半给王大柱。
王大柱不肯要,他硬塞了过去。
宋大江瞧见了笑道:“有这么个贴心的儿子,再累也值得。”
王大柱咧嘴笑,累死累活就为给儿子拼条后路。
长明懂事,他就是再累也不觉得苦。
小声道:“晌午有白馒头,你在这等着爹。”
上梁这天伙食好,是老规矩。
喜月一早就说过,早上还割了一大块肉。
热热闹闹上过梁,杜巧娘包几块糕饼给宋大江的儿媳妇妙香。
笑道:“辛苦你把村里小娃们领回去,瞧着别让他们乱跑。”
妙香笑着应话:“大娘尽管放心,我会看着他们。”
糕却不肯要,刚公爹已经拿给她好几块。
“拿着吧,咱是自已人,别见外。”
杜巧娘硬塞给她,说了几句仔细脚下的话。
妙香已有四个月身孕。
她与木兰多有走动,还特意打了一声招呼,方领着小娃们去了。
喜月她们在灶房做吃食,杜巧娘笑着走进来。
房子快要完工,闺女终于不用这么累。
喜月笑笑:“盖好了里面还要装饰,不少活呢。”
“那也总比眼下轻松,你都累瘦了。”
喜月笑道:“累也高兴,明年就能搬新铺子了,也不知道生意能不能再好一些?”
“要是能接到仙女湖那边大生意,少不得要娘来帮忙。”
杜巧娘笑:“那自然得帮,还用你说。”
赵春兰挺着肚子进来:“我是帮不上了,不过,明年阿圆八岁了,跟着你打下手。”
“那自然是好,又多个小帮手。”
阿圆听到说起她,走了过来,眯眼笑道:“我什么活都能帮姑姑做。”
喜月笑着冲她说:“到时候姑姑给你开工钱。”
杜巧娘接话:“那咱阿圆厉害了,这么小就能存嫁妆钱了。”
阿圆皱起脸:“我不要嫁人,我要天天和你们在一起。”
赵春兰捧着她的脸,哄逗道:“那就不嫁,娘给你招个夫婿回来。”
冲院里杨应和道:“当家的,你可得好好干,到时给咱闺女买地建屋,住在眼前我才放心。”
第261章 春兰生产
杨应和疼阿圆甚于石头,立即回应道:“好好好,给她招夫,挣了钱就买地做屋,早早先准备着。”
阿圆跑去他身边,甜甜说了一句:“爹真好,我最喜欢爹了,还有娘。”
赵春兰笑:“鬼精鬼精的,我看是像了她姑姑。”
也就是喜月。
这一点杜巧娘认同:“跟喜月小时候一样,嘴甜。”
赵春兰抚着肚子:“不知里面是个什么,倒不是我不喜欢闺女,想生个小子,两兄弟也有个照应。”
算着日子,已是将要生产,应是会在下月初前几日。
最迟到月中。
绝不会到月尾。
杜巧娘便道:“男娃女娃都好,家里这些人,处的关系不差,以后有事都能支把手。”
赵春兰点点头,她也不是非要生个儿子出来。
闺女也好,就像阿圆,多少贴心嘞。
宋腊梅做着活一直没作声,娘和嫂子都好,不会特意看中男娃。
青成或是石头以后的媳妇有福了。
她生下淑惠被嫌弃,最是懂这种苦有多难受。
心里羡慕这种婆家和睦的。
也不知道她这辈子还能不能碰上一家?
白面馒头出锅,肉菜炖好,喜月去隔壁喊着吃饭了。
每人一碗炖菜,两个大馒头,
还另煮了一锅菜粥,不够还能加。
菜里有肉,油水相当足。
宋大江洗了手最先进来,眼睛放光盯着白面馒头,搓手道:“上回吃白面还是过年的时候。”
身后有人接话:“你家过年还能吃上白面,我家过年吃的也是杂面。”
又有人道:“拿回家给娃吃,这菜我都想端回去。”
宋大江便扬声道:“你们愿意拿回家疼老婆孩子我不管,但不能又吃又拿。”
“人家说管够,咱们得知礼,白馒头每人只许拿两个,还有菜粥,别藏着馒头死命吃,每人只许盛一回。”
有他出声,喜月就省事多了,也不用做坏人。
否则真有人又吃又拿,一个村的还真有点不好说。
王大柱最先接话:“是这个理,疼老婆儿子从自已口粮里省,不能占主家便宜。”
村人纷纷附和,少有几个打着主意的,见都这样说,也跟着出声。
只宋大宝撇着嘴不满,倒不是想要把吃食带回去,主要是他想自已多吃点。
喜月瞧见他神色没吭声,他是自个凑上来要做活,要不是看着狗剩的面子,都不会要他。
好在,有宋大江压着,他倒是没偷到懒。
狗剩只掰了半块馒头泡在菜汤里吃,肉片和剩余的拿回去给娘和狗蛋。
喜月就瞧见做工的大多数留了馒头,还有人菜几乎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