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聚(299)

作者: 七月还没来 阅读记录

根生家的越发得意,竟慢慢以恩人自居,好似那些奶是她白喂的一般。

杜巧娘不是个计较的人,只作没听见,不去理会。

新铺子这边慢慢收尾,大半墙抹了石灰刷白,只等刷完后地上铺石板。

门窗是杨应和领人做的,大窗宽门,看着就大气。

装上去让人眼前一新,单从外面看已像个铺子样。

便有那过路人,好奇打听要开什么新铺子。

得知是糕饼铺,便担心杨家的糕饼会涨价。

喜月深知铺里生意多是靠价钱实惠吸引过来的,自不会轻易涨价。

她早有打算,寻常卖的糕饼依旧是原价。

再添些精致的新花样,专为那些富户准备,价钱上与食香阁持平。

如此贫富两端的生意都兼顾住。

断不能因为搬了新铺子,失了老主顾。

十月已是寒天,月底这几日因为天阴起风,一日冷过一日。

程连取了牛乳回来,缩着身子被欢儿叫住。

从屋里拿出一个棉坎肩,要他套在身上。

又道:“这些日子忙,顾不上你哥俩,只能挑简单的做一样出来,你先穿着挡些寒气。”

程连鼻头发酸,自打记事就没穿过新衣。

要么捡大哥穿剩的,要么拾别人的旧衣。

强装镇定接过坎肩,摸在手里软乎乎,光看着都软和。

嘴角扬笑:“多谢欢儿姐,这么忙还惦记我,我都不知道说啥好。”

欢欢喜喜把坎肩套在身上,又道:“真暖,真好看,我好喜欢,姐你真好。”

欢儿笑:“你喜欢就好。”

他凑去程望身边:“哥,看姐给我做的新衣裳。”

得意道:“暖和。”

程望嗯一声,看一眼欢儿,道:“真好。”

高兴过程连却开始脱衣,喜月疑惑:“脱掉做甚,穿着好了。”

第267章 借银发作

程连笑嘻嘻回道:“穿外面容易弄脏,套褂子里边。”

折腾着穿好,谁知走两步又开始脱。

喜月紧盯着他,问道:“你这是又做甚?”

程连边回着话边把坎肩脱了重套在褂子外面:“我得让人看看,这是新嫂子给做的。”

喜月笑,欢儿抚额:“这有什么好显摆的?”

“姐对我好,我高兴。”

说罢,咧着嘴得意洋洋去了。

喜月好笑中又觉心酸。

自家逃难时虽吃了苦,却并没有挨过冻。

难以想象又冷又饿的日子,他们是如何熬过去的?

却说程连走到街上,昂首挺胸,好不得意。

街上人都识得他,见他身上新衣,笑着打趣问哪来的。

他回答的极骄傲:“新嫂子给做的。”

于是便有人道:“你哥俩真是走了大运,遇上个这么好的姑娘,要过上好日子了。”

程连笑着回他的话:“是走运,已经过上了好日子,夜里好久都不曾饿醒过了。”

“什么时候嫁进门呐?”

“快了快了。”

……

进到十一月,天变的更冷,考虑雨雪上冻,灶房烤房等年后再建。

也刚好趁此存些银钱。

喜月手中闲钱无几,有些料子钱都是问大哥借的。

石灰、石料还在用,料钱可以拖些时日。

工钱却是拖不得。

还在做工的人不急着用可以晚点算,那些已经做完工的,不好拖太久。

尤其是宋大宝那号人,听说都问了宋叔好几遍。

其他人虽没问过,却也在等着。

工钱都已经算好,总的有十几两。

大嫂生娃吃着药,药钱没少花,倒也能凑出来。

怕有急用钱的时候,想想还是问宋大爷借。

早前打过招呼,他们都有准备着。

喜月拎着牛乳回村,又带了木兰喜欢的山药枣泥糕。

由杜巧娘领着,去问宋大爷借银子。

木兰肚子高耸,已是快要生产,因有赵春兰凶险产子在前。

心里正焦灼,夜里都睡不踏实。

见喜月过来,露出一抹笑,撑着肚子从躺椅起身。

成云紧张护在身侧,道:“慢着慢着,不能太快。”

喜月上前攥住她手:“起来做甚?我又不是外人。”

“坐着坐着,你身子不便,怎么舒坦怎么样来。”

木兰随她扶自已重坐下,笑一声:“大忙人,你咋有空来看我?”

又见杜巧娘跟着来,心下便猜出八九,唤成云去把宋大爷叫回来。

等屋中只剩娘仨,她收了笑,露出苦脸:“我都不敢在成云面前叫苦了,他被我弄的也害怕起来。”

杜巧娘在旁边凳子坐下,劝道:“我都和你说了多少遍,太过担忧不好。”

“天下生孩子的多了,朝好地想,有人不咋疼就生下来了。”

“荷花你知道吧,一顿饭时没过就生下来了,轻轻松松。”

生孩子的事喜月不懂,但却知道担心也是无用,还不如放宽心。

道:“你别自已吓自已,娘和嫂子只是意外,不也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到时早早把石大夫请来,由他坐镇,你就尽管放心生吧。”

这话宋大爷和成云都说过,木兰是忍不住的担心,控制不住的朝凶险上想。

毕竟身边最亲近就是杜巧娘和赵春兰。

她们都遭遇了,她才更害怕。

还有宋腊梅的娘,就是生娃没养好没的。

她是孕妇人不好探赵春兰,之前的惨叫声,还历历在目。

怎叫她不怕?

越是临近心越焦。

有时都恨不得立时生下来,也少受些煎熬。

喜月拉住她的手:“一定会平平安安的,别怕。”

上一篇: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下一篇:浮世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