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聚(80)

作者: 七月还没来 阅读记录

有些重量,硬硬的,摸起来就是银子及铜钱。

喜月不解这是为何,下意识就想推回去。

木兰急道:“赎身钱先放你那里。”

前天撞到同屋的小丫头翻她箱子,惊出一身冷汗来,要真被她摸去,哭都没地哭。

无凭无据的,主家才懒得管这事。

“她穿红带绿爱俏,月银不够用竟做出这样的下作事,与这样的人住同一间屋子可真倒霉。”

木兰抱怨两声,又道:“我信妹妹,你尽管拿着好了。”

竟是毫无防备全心全意信任她。

喜月这人重义气,当即把银子收下:“不会少你一个子。”

说两句寻人之事,木兰就要回去当差。

一步三回头的进去,喜月皱眉咬唇,心道得想法子尽快赎她出来。

回去后也没与家人提,把银子锁去衣裳箱子。

家里成天有人,绝对不会被贼偷去。

果然如喜月所想,次日用过早饭杜巧娘抱着圆月,和宋常贵、宋大江一道来了镇上。

看到糕点铺的木屋子,不住夸杨应和手艺好。

她来是为搭烤炉,来时一路上大致说过建法,宋大江和宋常贵过来就忙活起来。

杨应和也停下木活搭把手。

烤炉就挨着灶房搭,三个人搭的很快,小半天就垒出下面的烧火灶。

灶口安上铁皮,届时不让热气往外散。

再往上,就要垒烤洞,二尺多长,一尺多高,一高一低间隔两层,四周贴上铁皮。

洞口亦装有铁皮。

这烤炉光用铁都花去二两银子。

喜月手中已经没钱,这银子是向宋常贵借的,等以后赚到银子,定是要还回去的。

大半日功夫,灶炉搭成,接下来就是收尾工作,接烟囱,垒土墙。

晒的差不多还要搭间小房子出来,以防淋雨。

杜巧娘在房里喂圆月吃奶,与喜月说着做糕的事,如今该置办的已经置办起来。

花这些银子出去,她带个圆月不方便过来,二人要用心把生意做起来。

村里人那些话到底还是传到她耳中,轻声道:“你们宋叔不容易,出力出钱还被村里人说,等你们挣到钱,可别忘记孝敬他。”

喜月点头:“到时就让他们看看,咱是不是那种算计的人。”

这话题母女两人也没多说,转头说起做糕的事,杜家先前做的糕种类极多。

轻轻松松都能说出上十种。

如今守着铺子也能做糕,慢慢添些新糕出来,时日一久总能攒下熟客。

喜月的目标是仙女湖那些富人家,所以这糕不光要种类多,还要做的好看且精致。

杜巧娘只能尽力把自已会的教给她,其它只能靠她钻研。

末了又小声问起木铺生意,喜月摇摇头,铺子开张两天,只隔壁人家买去两条长凳。

闻言杜巧娘叹一声:“木铺生意想做起来,比你卖糕还难。”

逢年过节,糕点是必要物,多多少少总会有几个生意。

木铺可就难了,不是熟人,人家不信任,打家具这样的活很难接到。

单靠卖也是艰难,镇上原就有木铺,想从他们手中抢客可不容易。

大哥埋头做活,只字不提这烦心事,喜月帮不上忙,刻意不去问。

倒把讨狗这事说出来:“我看大哥多是忘了。”

第71章 山楂糕

清早,喜月一手挎着食盒,一手拎着小竹桌去集市。

路过布铺,笑着与周娘子打招呼。

周娘子笑着调侃:“小杨掌柜,都开了铺子还要摆摊,可真是能干又勤快。”

喜月笑着奉承:“若像周娘子坐在铺里客也似流水般进门,我哪还要去摆摊。”

“难怪你家糕甜,感情是做糕的人嘴更甜。”

笑着打趣两句,周娘子照例买几块桂花糕,喜月帮她摆去盘里。

待出门撞见一细高身量,长相清秀的妇人进来,眉头微蹙。

周娘子笑着喊她沈娘子,喜月笑笑离去,没有听到身后两人的对话。

那叫沈娘子的对她刚刚投来的笑,并没有回应。

瞥一眼喜月离开的方向,问:“这是经常街上卖糕的杨家姑娘?”

周娘子微微错愕,随后笑道:“你也知道她?糕做的还不错。”

“听婆母提起过几句,先前在她铺里避过雨。”

喜月还不知道这沈娘子便是开杂货铺沈婆子的儿媳妇。

她是来交绣品的,只是好奇问一句。

“小姑娘人能干又勤快,镇西开了糕点铺子,还去集市卖糕。”

周娘子检查着绣品,无意间夸了一嘴。

沈娘子问清铺子开在原先的染铺那地方,有些不屑,想来做不出什么大名堂。

领了工钱,又接了绣活,便要离去。

周娘子看她眼底有青色,关怀一句:“夜里少做些绣活,仔细眼睛,若真用狠了,可得不偿失。”

沈娘子眉头又皱起:“安儿要进学,来年预备要考童生,路费住宿费不是小开销,想歇也歇不下来。”

说罢苦笑一声,转身去了。

来的尚算早,喜月占一个不错的位置,放竹桌把糕摆上,有人过来看糕,便会提一嘴铺子开在镇西头。

旁边相熟卖菜的大婶笑着道恭喜,说些生意兴旺之类的话。

喜月笑着谢她。

看到她摊上有小篓的山楂,大婶道是她家孩子在山上摘的,顺带着卖。

这东西酸的很,没人爱吃,她都没想着能卖出去。

问价只要三文一斤,起了做山楂糕的念头,一小篓近四斤只花十文钱便买下。

能卖出去,大婶也是高兴的不行,把小篓子借与她用,下集再带回来。

上一篇: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下一篇:浮世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