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聚(86)

作者: 七月还没来 阅读记录

眼神如淬毒般可怖。

好在有夫人跟前的人,他不敢近身。

木兰死死抓着包袱,只装看不到。

角门上的婆子知道她如何被卖的,叹一声当娘的终还是心疼闺女。

木兰心中不信,却不能多言。

角门打开,果然外面站着等她的人是喜月和她嫂子,另一高大年轻的男子,想必就是她大哥。

眼泪又忍不住掉下来。

喜月明白这地她一刻不愿多待,笑笑扯着她离去。

哭哭笑笑走出仙女湖,木兰抹泪:“我就知道是你。”

她心中满是疑惑:“这事你究竟怎么办成的?”

实则喜月也不知道那僧人说词,只看到他登门进去,再出来就说事办成了。

问了,他也只说这是她的造化,别的不肯多说。

“好奇怪的僧人,去了哪里?”木兰还想谢一谢他们。

沿湖而去,想必是去别处化缘了吧。

喜月此刻真的相信命运之说,若不然这一切都解释不通。

这两人当真如同天降,解救木兰于水火之中。

第76章 木兰归家

走出一段路,小僧人忍不住问大僧人:“师兄常说出家人不打诳语,那为何刚刚在曹府师兄要骗曹家人?”

他二人进府,师兄与曹老爷说木兰的娘弥留之际在佛祖面前忏悔,想要替闺女赎身。

又道这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曹老爷才痛快答应。

子虚乌有的事,岂不就是在骗人?

大僧人轻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善意的谎言,算不得骗。”

“那姑娘赎了身,曹老爷积了德善,两全齐美的大好事,至于过程不重要。”

小僧人似懂非懂,但想来师兄说的应该不会错,高高兴兴朝前走,嘴里还叹着那家人烤的地瓜味道挺不错。

木兰的家在黄姚镇,离此地有四十多里路,赎身出来,必是要回去寻亲人的

娘是买来的,外祖家没有亲人,爹这边还有一个姑母,也早已成亲生子。

她已成人能做活自食其力,血脉至亲的姑母应该会愿意收留她。

这会子是半下晌,赶夜路不安全,喜月留她在家住一晚。

带她回去村里,把杜巧娘吓一跳,这事还真居然被她办成了。

见木兰生的标致,心道难怪会被相中。

听说托两个僧人去的曹府,轻捶一下喜月:“胆子可真大,居然敢把人身大事托付于初次见面的陌生人。”

喜月笑嘻嘻:“这是命中注定,是缘份。”

既然事情办成,杜巧娘也不再多说,问过木兰打算,便去张罗饭菜。

青成和石头围着喜月说笑打闹,大宅生活这些年,早习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再见寻常人家亲情手足之情,木兰生出不适,更是羡慕。

姑母也曾亲亲热热抱她于怀中哄逗,不由期待回家后的日子。

饭后,杜巧娘把喜月叫去东间里,犹豫着道:“她离家多年,万一家中有什么变故又该如何是好?”

喜月倒没考虑这些,想了想道:“要不我们把她送回去?”

送佛送到西,刚好明日不逢集,干脆把她送回家中,有着落更放心不是。

杜巧娘没反对,两人从屋里出来,把此意告诉木兰。

已经麻烦他们太多,她下意识就要拒绝。

终是拗不过喜月好意。

商议后决定次日借宋大伯家的牛车,由宋常贵和喜月把她送回去。

这一家人的细心温情,木兰千恩万谢都不足以表达自已的感激。

恩情记于心,只待日后偿还。

傍晚时候,喜月带她回镇上。

乡间小路,落日余晖,木兰恍惚回到幼时爹娘还在时,那些童年玩伴,不知道还在不在?

她突然沉默,喜月扭头去看,了然笑笑,突然出府将要回家,她定是心情很复杂。

也不去打扰,静静陪她走回去。

赵春兰知道她们不回来用饭,才把碗筷收进去,瞧着二人进院来,仍是问一句:“吃过了吗?”

得到肯定的答案,才安心洗锅碗。

阿圆逗着小黄玩,因为跟木兰不熟,时不时盯她一眼。

木兰望过去,她便收回目光,偶尔两人目光撞到一起,她露出羞意。

小小的人儿,又生的可爱,木兰凑过去和她说话:“这小狗叫什么名字?”

“小黄。”

“它什么都喜欢吃,连爹的臭鞋子都要咬。”

阿圆喜欢小狗,见她问到,话很多。

喜月洗漱出来,打水叫木兰去洗。

木兰起身前,在阿圆脸上摸了一把,才进屋去。

天冷,洗漱后就上了床,被子不够宽三人挤作一团,还把袄子盖在身上。

很久不与人这般亲密,木兰都觉得不习惯,心里却是很安定,好久都没有这般平静,轻快过。

喜月心里也是高兴又轻快,赎身之事终于了结,总算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也不知道姑母还能不能认出我来?”

离家这些年,将要返乡木兰忍不住紧张。

欢儿安慰:“女大十八变,一时认不出也正常。”

哭哭笑笑着说出连日遭遇,攥住喜月和欢儿的手,若是再不能赎身,她真的活不下去了。

喜月料到她日子难熬,只是没想到会是这样艰难,不由庆幸,总算接她出来了。

欢儿怒骂曹仁无耻下流,又骂曹管事仗势欺人。

可世道就是如此,底层人无权无势,只有受欺负的份。

至半夜,说话声才熄,清早起来做糕,喜月险些起不来。

木兰睡不着,也跟着起来,不会做糕,做些生火烧灶这样的小事。

上一篇: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下一篇:浮世俗情